海子岸

海子岸,上接龍玉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積水潭,聚西北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於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泰定元年四月,工部應副工物,七月興工,八月工畢,凡用夫匠二百八十七人。

簡介

海子岸,上接龍玉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積水潭,聚西北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於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仁宗延佑六年二月,都水監計會前後,興元修舊石岸相接,凡用石三百五,各長四尺,闊二尺五寸,厚一尺,石灰三千斤,該三百五工,丁夫五十,石工十,九月五日興工,十一日工畢。

至治三年三月,大都河道提舉司言:“海子南岸東西道路,當兩城要衝,金水河浸潤於其上,海子風浪沖齧於其下,且道狹,不時潰陷泥濘,車馬艱於往來,如以石砌之,實永久之計也。”
泰定元年四月,工部應副工物,七月興工,八月工畢,凡用夫匠二百八十七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