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侯氏“宣德第”

海口侯氏“宣德第”

海口侯氏“宣德第”是位於海南省海口市舊州鎮包道村的一座古建築。

海口侯氏“宣德第”

“宣德第”大院房子均為土木結構,用料十分講究,大都是黑鹽木與鳳梨格,還有部分花梨木。但宣德第的大門並不高大,很窄小,僅容2人並立。一入大門,頓覺豁然開朗,院落相套,房屋相連,大門後,正是宣德第建於光緒十七年的三進“十七瓦路”正屋,深宅大院進入眼底。
和許多傳統的中國古代民居建築一樣,這三進正屋均以一條無形的中軸線為準,環環相扣逐序而建;依次為前堂、中堂、後堂,每堂左中右各三間,都很寬敞,堂堂前後開門相通,大堂門前各留有一大塊前庭。侯中安說,前堂用為待客,中堂用於拜祖,後堂為主人居處。

海口侯家“宣得第”海口侯家“宣得第”

概述

“宣德第”坐落在海口市舊州鎮包道村,距海口市區約有48公里,由包道村的侯氏先人所建。據侯氏後人介紹,這幢房子由侯氏遷瓊七世祖德熙公修建,時間約為清朝乾隆年末、嘉慶年初,即公元1800年前後,至今已有約200年歷史。“宣德第”是海南目前整體保存較為完好、具有典型海南民間建築雕刻特點的古民居建築群,宣德第坐北朝南,占地20餘畝,主要由並列的一幢四進式正屋、三幢三進式正屋和一排橫屋組成,大大小小共有30多間房子,並通過圍牆、房屋外牆和大門圍成一個相對封閉的院落,稱得上是深宅大院。由於這幢房子修建的時候,侯氏先人正處於艱苦創業年代,這幢房子在建築風格上並沒有太多地注重美觀,其雕花藝術也沒有過多考究,結構、樣式都與海南普通民居無異,但選用的建築材料卻屬上等,雖歷經200年風雨,至今仍十分牢固。

名字的由來

據侯氏後人口頭相傳,先祖經商發財後先後入仕為官,因政德卓著、忠孝雙全,家業旺、人和樂,美名遠揚,被奏聞朝廷,皇帝大悅,賜府名“宣德第”以褒獎,相傳現在府門上的“宣德第”三個大字還是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所書。站在侯家大院,遙想當年侯家人丁興旺、家業鼎盛,不禁令人頓生世事滄桑之感。 
各種各樣的雕刻彩繪,做工之精緻、細密,令人嘆為觀止

宣德第建築群宣德第建築群
。宣德第在建築布局上十分注意通風采光,每一幢四進、三進小院落之間都留有直巷,同一個小院落里的正屋都建在同一中軸線上,並且前後開門,個別正屋的後牆上部還建成鏤空的雕花,有利於通風透氣。建房所用木材也十分講究,絕大部分是黑鹽木(坤甸木)和鳳梨蜜格,還有部分是花梨木,門、窗、柱、屏風、斗拱等原木雕刻的飛鳥、走獸、蟲魚、花草栩栩如生。庭院裡的石磚與石雕均採用當地盛產的玄武岩,做工精細,柱礎則是海南農村常見的塔狀,間或還有一些鼓狀柱礎。屋脊雕龍、屋檐勾角、外牆繪彩、屏風雕花,細緻之處不勝其繁,在海南民居建築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宣德第的雕刻、彩繪十分注重寓意吉祥,屋脊、翹頭雕龍,寓意“風調雨順”;當鋪前院照壁繪有一隻大蝙蝠和四隻小蝙蝠,寓意“五福臨門”;正屋牆壁上部彩繪內容多為花草,寓意“花開富貴”;柱礎多用塔狀,並雕有雲彩,寓意“青雲直上”;柱體四個稜角雕竹,寓意“竹報平安”。 
建於光緒十七年的三進“十七瓦路”正屋,是侯氏大院所有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這三進正屋建在同一中軸線上,屋脊雕龍、屋檐翹頭,前後開門相通,分為前堂、中堂、後堂,前堂為待客之所,中堂用於拜祖,後堂是主人居處。前庭大門兩側上端和前庭照壁上繪有花草蟲鳥,照壁前還建有一個小花池,花池外側雕有簡單的圖案。前堂斗拱上雕有鳳凰、喜鵲,屏風上以浮雕、陰雕、鏤空等多種形式雕有各種花、果、牛、鳥圖案,後牆上部則為木製的鏤空“雙喜”字樣,給人一種通透的感覺。中堂的房屋前牆和庭院圍牆上部都繪有各種圖案,連石質門礎上也雕有花草,堂中擺放的用於祭奠祖先的神床、神龕,更是密密麻麻地雕滿了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簡直繁密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做工之精緻、細密,令人嘆為觀止。 
有關專家認為,宣德第的歷史價值,在於它作為一個院落在整體上保護得較為完好,雕刻、彩繪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海南清代民居的特點。

歷史興衰

由於歷經百年風雨,宣德第外牆的彩繪和浮雕已頗顯斑駁,但當年的華麗與繁盛依然清晰可見。經商發家創下龐大家業,百年大院見證興衰和榮耀。據侯氏族譜記載,包道村侯氏家族來自廣東新會,於明朝末年遷瓊,分居於包道、美敖、土地三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侯氏先祖主要以經商發家致富,開當鋪是其中一項主要收入,並藉此創立了宣德第侯氏的龐大家業。
包道村侯氏當鋪歷史,至今已有170多年。據侯氏後人說,約在1830年前後,侯氏入瓊八世祖紹先公首創海南鄉村第一家當鋪———包道當鋪,開始從事典當業並經商。當時,侯氏先人還兼營本地名特產紅沙糖(俗稱“糖角”)、黑豆、黃豆等生意,同時經營比較名貴的布料生意,為後人積累了大筆發展資金,並為後來興建宣德第打下了經濟基礎。 
由於經營有方,侯家當鋪生意興隆,先後在現在的甲子鎮和舊州鎮上開設了第二家和第三家分店,為當地民眾提供了民間融資渠道,在方圓百里影響很大。舊州鎮由於鄰近當時的交通主要通道南渡江,商業經濟和農業生產在清末民初相當發達,農經物產十分豐富,是瓊北地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這為侯氏當鋪的發展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 
侯氏當鋪經營最紅火的時期應為清朝道光後期到光緒末年之間,時間長達50餘年。當鋪生意衰落於1904年,這一年由於九世祖道仁公病逝,侯氏子孫全部回家奔喪,甲子當鋪無人看管,所有財產被盜竊一空,當鋪生意遭受毀滅性打擊,並加劇了侯氏家族的內部紛爭,甲子當鋪因此被迫最先關閉,包道當鋪隨後也因財產歸屬問題無法解決而歇業。舊州當鋪由於是與張姓人家合夥經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一直經營到20世紀30年代才散夥。侯氏當鋪自創立至散夥,前後歷時近百年,相當程度上濃縮了舊州地區清末民初商業經濟發展由盛而衰的歷史情況。 
宣德第見證了侯氏家族的興盛和榮耀,也經歷了由盛而衰的歷史命運。如今,侯氏後人正在多方努力,探尋宣德第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之路,以期把這一民間藝術精品更好地留給後世。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盛極一時,集瓊北古民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宣德第也式微、衰落了。1904年成了宣德第的永久的夢魘。這年,侯氏九世祖道仁公病逝,侯氏上下紛紛回家奔喪,無人看管的甲子當鋪,財產被盜竊一空,當鋪生意由此遭受沉重打擊;九世祖道仁公的離去,侯氏家族頓時群龍失首,內部紛爭亦由此開始。至此,歷時近一個世紀的侯氏當鋪宣告破滅。宣德第從此一蹶不振。
如今,青苔爬上了宣德第的高牆,昔日榮華不再。宣德第的榮華和光芒現在只能留存在侯氏子孫的口頭上,而侯氏的後人則盼望著政府能修繕保護好宣德第。
步出宣德第,記者依然不捨,登高俯瞰整個宣德第,金秋十月,暮雲之下,侯家大院輝煌大氣依舊,只是內部早已日漸毀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