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後代,相傳夏後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後代。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 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後,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為侯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將複姓改為侯姓。北魏代北鮮卑族復陽的少數民族中

基本信息

遷徙分布

關於侯氏的遷徙分布情況,史料不是特別的多,今天來考察有一定的難度。大體上,侯姓發源於我國四川、山西境內,秦漢之際已遍布今天的陝西、四川、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寧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發展得最為旺盛。漢末,有侯氏後裔侯恕為北地太守,舉架遷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陝西境內。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有許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個望族。西晉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樣因為戰亂遷到南方,遍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唐代的時候,侯氏開始移居福建、廣東等地。宋代以後,侯氏已遍及全國各地了。

侯氏源流 侯氏源流

郡望堂號

【郡望】

1 .上谷郡:戰國燕時開始置郡,秦朝的時候治所在懷來東南。相當於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帶。

2 .丹徒縣:秦置丹徒縣,既今江蘇省丹徒縣。此支為上谷郡分支,其開山始祖為東漢大司徒侯霸的後代。

3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陽。此支侯氏為北魏時鮮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後裔形成。

【堂號】

卻幣堂和救趙堂:這兩個堂號有一個同一的來源,戰國的時候,秦國要攻打趙國,趙國於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沒有兵符,不能指揮軍隊,於是拿著金幣就找到侯贏,侯贏是一位71歲的隱士,職位是魏國大梁看門人 ,家裡很窮卻堅決不要信陵君的金幣,他給信陵君出了一計,讓如姬偷來了兵符。侯贏又介紹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參與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晉國的兵馬,打敗了秦國,救了趙國。

家乘譜牒

天津:侯氏譜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譜不分卷。泊頭侯氏明朝山西洪桐大槐樹下遷徙而來。文革以來部分族譜已經遺失,2015年重修族譜。

江蘇:侯氏宗譜三十一卷首一卷、無錫錫山東里侯氏宗譜十二卷、無錫錫山東里侯氏八修宗譜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譜不分卷、臨海夏館侯氏宗譜卷、臨海夏館侯氏宗、臨海縣邵東鄉山下坦村朱家岙臨海夏館侯氏宗譜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譜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譜不分卷、湘鄉湘西侯氏三修譜卷、衡山若驛侯氏三修譜十六卷

廣東: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錢村侯氏族譜不分卷、南海亨田鄉侯氏族譜不分卷

四川:簡陽侯氏族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縣上啟侯氏話譜一卷

陝西:侯氏族譜不分卷

雲南:洱源鄧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岡侯氏族譜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歷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曾與方以智、陳貞存慧、冒襄齊名,稱為明末“四公子”。入清後入河南應試,中副榜。共詩,古文,字學韓愈、歐陽修。清孔善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2. 侯芝:江蘇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學家,侯學詩之女。她寫的許多詞流傳於世,其中以《再生緣》最為著名。

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4. 侯謹:東漢敦煌人,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後徙居山中,專心論著。曾作《矯世論 》,諷刺當時的醜惡現象。又寫了《皇德論》記敘當朝史事。河西人敬稱他為“侯君”。

5 .侯叔獻:撫州宣黃人,北宋時任水監丞。多次治理黃河水有功。

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時任兵部侍郎等職,萬曆進士,後來朝廷中發生政變,下獄。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對於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只用了他一個人。

國必全忠

家其心同

一元重修

秉敬書清

道運思繼

學澤延慶

有子克安

百傳登廷

侯氏宗派引 侯氏宗派引
侯氏宗派引碑文 侯氏宗派引碑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