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遺珍

內容介紹

《海上絲綢之路遺珍:越南出水陶瓷》主要內容:中國是最早生產絲織品的國家,絲織品自古已為與歐亞大陸、北非和東非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商品,商貿經途,稱為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白朝廷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對外貿易進入繁榮期。商品運輸除了通過橫貫大陸陸路外,還從海上通往世界各地,其航道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是瓷器首創國,東漢時期己燒制出成熟青瓷,它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日常用品。至遲在唐代,瓷器已作為對外貿易的大宗產品。據水下考古資料,1998-1999年德國“海底探險公司”在印尼勿里洞海域打撈“黑石號”沉船,出水中國唐代瓷器6萬多件,其中有3件河南鞏縣窯燒造的青花盤。因此,海上絲綢之路也稱為“陶瓷之路”。
從越南出水陶瓷品種可以看到各國瓷器在製作工藝上相互影響。由於地域不同,制瓷原料不同,燒造瓷器胎質釉色有所不同,紋飾裝飾雖有地域特色,但在總體風格上還是清晰體現出制瓷技藝源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