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對

流水對

流水對屬近體詩中的一種,是指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上下相承,兩句不能互相脫離,更不能顛倒,在語言結構上有一定的前後秩序。

基本信息

名稱來源

它的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係。

具體定義

流水對是近體詩中的一種,不同於一般對仗出句與對句相互映襯的原則,流水對中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上下相承,且具有一定的前後秩序。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這兩句之間有前後承接關係,必須是先到水窮之處,然後才能坐下來,看雲起雲落。這兩句的先後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複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為“流水對”。

舉例說明

例如: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注意:流水對往往出現在尾聯中。

流水對欣賞

典型的流水對上下句用連詞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話分兩半說。例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對上下句分別是兩個連貫的動作。例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孟浩然)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與流水對相反,對仗時如對出了兩個意思不相貫通的句子,則稱為並肩對,往往顯得板正生硬。

流水對在律詩對聯中最受人欣賞,藝術性較高,是比較不容易弄出來的一種對子。一首詩裡面有了一聯的流水對,就顯得靈動了許多。關於流水對,有這樣一些說法:“古人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即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雲流水,妙韻天成也。”“流水對使一首詩結構緊湊,如果是用在擔當著拓轉詩意的重任的頸聯,常可使整首詩意像流動,習習欲飛。”

明 胡震亨《唐音癸簽·法微三》:“ 嚴羽卿 以 劉眘虛 ‘滄浪千萬里,日夜一孤舟’為十字格,劉長卿:‘江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為十四字格。謂兩句只一意也,蓋流水對耳。” 清 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五言律﹞中聯以虛實對、流水對為上。”

對聯中也常常用流水對。

如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清代成汝昂一聯
任我縱橫千里目
看他吳楚萬重山

又如江蘇鎮江甘露寺清代大臣鄂容安聯
到此已窮千里目
誰知才上一層樓

理髮店聯
不教白髮催人老
更喜春風吹面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