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盛宴[海明威創作隨筆]

流動的盛宴[海明威創作隨筆]
流動的盛宴[海明威創作隨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動的盛宴》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創作的隨筆,該書記錄了作者一九二〇年代上半葉以駐歐記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生活。 海明威在書里描繪了他與斯坦因、安德森、龐德、菲茲傑拉德、喬伊斯、福德等英美作家交往的情景。

基本信息

作品目錄

譯者前記 序 說明 聖米歇爾廣場的一家好咖啡館 斯泰因小姐的教誨 “迷惘的一代” 莎士比亞圖書公司 塞納河畔的人們 一個虛假的春季 一項副業的終結 飢餓是很好的鍛鍊 福特·馬多克斯·福特和魔鬼的門徒 一個新流派的誕生 和帕散在圓頂咖啡館 埃茲拉·龐德和他的“才智之士” 一個相當奇妙的結局 一個注定快要死的人 埃文·希普曼在丁香園咖啡館 一個邪惡的特工人員 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鷹不與他人共享 一個尺寸大小的問題 巴黎永遠沒有個完 附錄 關於《流動的盛宴》 虛構“現場”——代編後記

創作背景

該書是海明威自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六年在巴黎的一段生活的回憶。

《流動的盛宴》是海明威謝世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非虛構小說。生前,海明威曾與好友霍茨納商議先出版《危險的夏天》還是這部《流動的盛宴》。他還親自跑去紐約與出版商討論,後來把決定權交給了出版商。結果.《危險的夏天》1960年由《生活》雜誌先發表,《流動的盛宴》拖後。海明威來不及看到自日心愛的作品問世就於1961年7月2日與世長辭了。海明威去世後,他的第四任妻子瑪麗便與霍茨納策劃《流動的盛宴》的出版事宜。兩人合作,共同編輯海明威留下的原稿。書名是霍茨納出的主意。他對瑪麗說,海明威曾告訴他巴黎是個流動的盛宴。瑪麗同意這個書名並建議書的扉頁上印一句詩文“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待過,那么不管你一生中後來去過哪裡,巴黎都與你在一起,因為巴黎是個流動的盛宴”,題釋有“海明威致友人1950年”的字樣。霍茨納表示同意,其實,海明威“致友人”就是寫給霍茨納的。

作品影響

在歷史上不計其數的關於巴黎的虛構或非虛構作品中,《流動的盛宴》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頁上的題獻——“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已經成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廣為傳誦。

出版信息

書名譯者ISBN出版社出版時間
流動的盛宴湯永寬9787532757442I.3394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05-01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 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鬥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我國抗日戰爭。後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鬥。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