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盛宴

愛情盛宴

失眠的作家在公園神遊,偶遇失戀的友人布雷德利,聊起愛情,聊起了小說。在作家層層追索之下,從布雷德利,他的前妻,到他在咖啡廳所雇用的年輕情侶,以及布雷德利的哲學家鄰居,一篇篇的訪談故事帶出了同一個愛情故事的不同面貌,洋溢著紀錄片式的情感,也在空間與時間之軸的排列上,拼湊出一幅飽含詩意與光影流動的愛情畫像,他在想他自己 我為什麼,不能有這樣的家庭。他在懺悔,在憤怒,從此過上了淚流滿面的生活。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愛情盛宴

別 名:濃情知味

英文名稱:Feast Of Love

年代:2007-09-28

類別:劇情/愛情

語言:英語

片長:102 mins

發行公司:Hungaricom Kft

導演:羅伯特·本頓Robert Benton

編 劇:艾麗森·伯內特 ....(screenplay)

查爾斯·巴克斯特 ....(book)

主演: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Harry Scott

塞爾瑪·布萊爾 Selma Blair .....Kathryn

拉達·米契爾 Radha Mitchell .....Diana

格雷戈·金尼爾 Greg Kinnear .....Bradley Thomas

弗萊德·沃德 Fred Ward .....Bat

艾莉克莎·黛沃洛斯 Alexa Davalos .....Chloe

Shannon Lucio .....Janey

托比·海明威 Toby Hemingway .....Oscar

比利·布魯克 Billy Burke .....David

Stana Katic .....Jenny

簡·亞歷山大 Jane Alexander

艾麗卡·莫露珊 Erika Marozsán

Kate Mulligan .....Bartender

線上收看:http://www.mmoovv.cn/aiqing/2316/

影片資料

發行公司:Hungaricom Kft

導演:羅伯特·本頓Robert Benton

編 劇:艾麗森·伯內特....(screenplay)

查爾斯·巴克斯特....(book)

愛情盛宴愛情盛宴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Harry Scott 摩根·弗里曼 ----
Kathryn 塞爾瑪·布萊爾 ----
Diana 拉達·米契爾 ----
Bradley Thomas 格雷戈·金尼爾 ----
Bat 弗萊德·沃德 ----
Chloe 艾莉克莎·黛沃洛斯 ----
Janey Shannon Lucio ----
Oscar 托比·海明威 ----

劇情簡介

愛情盛宴愛情盛宴

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位於郊外的一家咖啡館裡,我們會透過一個住在這裡的教授兼作家哈利·史蒂文森的眼睛,見證這裡的居民是如何用愛治療心靈創傷和趕走傷害的:有發生在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有發生在父母或愛人之間的;也有發生在美人和暴力男之間的……甚至還有發生在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哈利就坐在那裡,品著一杯濃郁的咖啡,觀察著因愛而起的各種迷惑、創傷、毀滅和感傷,禁不住心生敬畏。他貪婪地享受著沉浸在別人故事中的那份感動,用心地記下了身邊每一個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一切--也包括他自己。

在俄勒岡州一個小咖啡店裡演繹著當地社區中男男女女的愛情故事,而大學教授哈里是一個眾人的愛情顧問,不厭其煩的為前來傾訴的男女解題支招,他如同一架攝像機一般用第三者的視角觀察著這咖啡店中的事情百態:為愛而惱得咖啡店主布萊德利,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用錯誤的方式向錯誤的對象表達愛意;雷厲風行的房產經紀人黛安娜與有婦之夫的姦情被曝光;新來的住戶,年輕貌美的克羅伊大膽的向麻煩重重的奧斯卡發起了攻勢。而哈里自己的年邁妻子也在不安分的尋求擺脫哈里悲傷陰影的途徑。就這樣,一群為愛而生為愛而惱最後被愛所救贖的人們演繹出一個紛繁複雜的愛情多面體。從各個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審視,思考愛情及人生,用一種理性又激情的方式,對這個古老的話題作出新的詮釋。

幕後製作

多面愛情

影片改編自查爾斯·巴克斯特(Charles Baxter)創作的一本在文學界受到了很高的評價的同名小說,全部都是有關愛情的故事,熱鬧的同時還帶著苦樂參半的疑問和生命的改變,而影片的導演則在在電影工業沉浮了40年之久的羅伯特·本頓。

原來愛情擁有如此之多且令人驚訝的不同形象,而導演羅伯特·本頓則以一種讚美的方式將這一切都通過影片《愛情盛宴》表現出來。如果你看過本頓的作品,就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善於記錄那種製造麻煩的有關感情內心的交替和互動的導演。本頓是以編劇的身份走進好萊塢的,而他的第一部作品《雌雄大盜》就為他贏來了一個奧斯卡最佳編劇的提名。這之後,本頓又奉獻出了一大批數不清、主題更加尖銳的愛情故事……差不多10年後,他因一部對於離婚有著非常精闢的見解的喜劇作品《克萊默夫婦》而得到了雙料奧斯卡--除了最佳導演,他還是最佳改編劇本將的得主,而影片則講述了當曾經相愛的人面對分手的境地時,是如何背信棄義的。然後,他又在1985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贏得了第三座小金人,《我心深處》最終嶄獲的是最佳原創劇本獎,這一次,本頓通過影片探索了親人之間的愛的複雜程度,他同時也得到了最佳導演的提名。

通觀羅伯特·本頓的所有電影作品,他似乎將這40年都用在了迷戀於不同種類和時代的情感上了,如此看來,估計再沒有導演比本頓更適合去解析這本查爾斯·巴克斯特創作的、集合了所有愛的形式的小說。巴克斯特的小說給人一種類似於把“仲夏夜之夢”帶到了現代社會的郊區環境的感覺,交叉著真愛和荒唐的禁忌之愛,這個社區每一扇緊閉的大門之後都因為愛與理智的束縛而燃燒著:有年輕的戀人想要從彼此身上尋找安全感;也有八桿子打不到一塊的兩個人,卻意外彼此相擁成為戀人;同時又不乏等同於玩火的不道德婚外戀;還有失去了惟一兒子的老夫老妻,想要從彼此身上尋找慰借和溫暖,藉此洗刷“永失我愛”的痛苦……巴克斯特用了整整一本小說去尋找各種各樣的愛,他只想告訴讀者,在一生中帶給我們那么多麻煩和苦惱的愛,原來也是充滿著高貴、優雅和美好的。所以,這個故事能賦予觀眾的不僅僅是趣味性和美感,還包括豐富的情感。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生活中處處都需要與其他人進行互動作用,這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親身經歷和感受的。

關於影片

小說版的《愛情盛宴》有著眾多的仰慕者,其中恰好就包括了來自於湖景影業的著名製片人湯姆·羅森博格(Tom Rosenberg)和加里·盧切西(Gary Lucchesi)。一直以來,他們似乎都有一種特殊的癖好,那就是找到偉大的文學作品,然後買下著作權,再找到偉大的電影人,將其搬上大銀幕,他們對這種“強強聯手”有著強烈的興趣,比如說他們之前擔任製片的那部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百萬寶貝》,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保羅·哈吉斯編劇……就改編自F·X·圖勒(F.X.Toole)創作的一個有關拳擊手的短篇故事。

對於查爾斯·巴克斯特的小說竟然以如此巨大、毫不畏懼的方式,擁抱了那些人類需要面對的最複雜、最高深莫測、最至關重要的話題,湯姆·羅森博格實在是沒有辦法抵擋它所帶來的吸引力,他表示:“《愛情盛宴》代表了所有和生命有關的旅程,生活與愛,缺一不可。我已經51歲了,和妻子剛剛慶祝了28周年的結婚紀念日。我實在沒辦法想像,如果沒有讓你滿意的另一半陪在身邊,要如何走過如此漫長的生命之路。每個早上,只要能和妻子坐在廚房一起喝一杯咖啡,就能帶給我一天愉悅的心情--而這同時也是讓《愛情盛宴》如此優秀的原因:它正在讚美那些支撐著我們繼續生活的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感時刻。”

而加里·盧切西則是被小說里那深刻淵博的普遍性和多面性所吸引的,同時他也因為故事裡包含了如此之多的情感糾纏而感動--從朋友到愛人,從終生的伴侶到家人,盧切西說:“當你看到愛情和親情經過了時間的洗滌而慢慢變化時,會深深地為此而迷醉。《愛情盛宴》中講述了三代人不同的愛情觀,與此同時,裡面還穿插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戀愛關係,我相信不管你是誰,都會對這樣一個故事產生無法抑制的共鳴。”

由於湯姆·羅森博格和加里·盧切西對《愛情盛宴》這部小說的喜愛之情太過溢於言表了,所以他們在尋求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就變得異常小心且謹慎。他們也確實意識到,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因為從一開始,查爾斯·巴克斯特的故事就充滿了涵蓋範圍非常廣的各式角色,而且每一個都以一種獨特的文體講述著屬於自己的情感故事。

這個現代寓言故事的中心角色是哈利·史蒂文森,一個被悲傷淹沒了的哲學教授,他對自己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非常敏銳的看法,但他卻從來不對自己進行評估。而讀者正是通過哈利的雙眼,依次見證了他的好友布拉德利·史密斯是如何身陷於盲目戀愛、不斷被拒絕的刺激中不能自拔的,當布拉德利的妻子凱薩琳因為另外一個女人而離開他後,他又與黛安娜產生了情感糾葛……然而這個沒有任何浪漫細胞的房地產經紀人卻不打算結束她另一段不道德的戀情--和一個已婚的男人。至於克洛伊和奧斯卡這對年輕的情侶,仍然處在純粹而狂野的激情階段,可是他們所期望的美好未來卻是充滿坎坷的,一是因為奧斯卡那暴力、喜歡羞辱別人的父親巴特,同時奧斯卡自己精神方面的隱疾也是一個潛在的危機。

查爾斯·巴克斯特在這本小說中,也充當了一個角色,與所有的人物和他們代表的那類人的生活交織在了一起,這種做法讓這個故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尖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智慧--於是答應為影片創作劇本的艾麗森·伯內特不可避免地發現,自己將會有一份非常繁重的工作。首先,伯內特不得不找到一條捷徑,進入小說的文學核心內容,然後再以一種更加高級的方式重新講述這個故事,是以電影的方式,而非文學。他最終找到了,選擇將巴克斯特和哈利·史蒂文森這個角色合二為一,這就意味著影片中只會出現一個敘述故事的人,由他將所有角色運行出來的軌道畫上交集,然後見證那些角色用情感織出了多少個令人束手無策的愛之網,加里·盧切西說:“伯內特想出了一個非常精明的辦法。”

另外,艾麗森·伯內特還將劇本里敘述的故事改成了“現在進行時”,湯姆·羅森博格解釋說:“原版小說里大多都是一些存在於回憶中的內容,可是我們希望它到了大銀幕上後,能夠更有戲劇張力。”不過劇本中最具戲劇性的變動還是加進了哈利和埃絲特的兒子亞倫的慘死,因為在小說中,這個角色是活著的,只是在毒癮中不斷掙扎而已。加里·盧切西說:“對於影片來說,最大的變動就是加進了‘失去至愛’這個小說中沒有的主題。”

主創陣容

羅伯特·本頓的名號對於現在的影迷們來說也許並不如雷貫耳,那是因為本頓大叔出道至今只帶給了影迷們寥寥10部影片,這10部影片散落於橫跨30年、產片上千部的電影史中確實只如滄海一粟般蹤跡難尋;而同時羅伯特·本頓也是好萊塢最受追捧的導演,因為在他所執導的10部影片中走出了7位奧斯卡提名的演員,其中還有3位最終得獎,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簡·亞歷山大(Jane Alexander)、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等眾多紅極一時的明星大腕都是從出演本頓的影片開始自己登頂事業巔峰的旅途。本頓如此高效的造星讓他新片的角色變得十分搶手,眾多演員都想藉此東風,就連老牌的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也來投奔了本頓大叔。看來弗里曼是不滿足於僅有的一座奧斯卡男配小金人,準備在70高齡再次向影帝發起衝擊。

其實,真正讓本頓的影片別具魅力的還是本頓個人那與生俱來的劇本創作功力與個性獨立的導演風格。本頓在早年時在百老彙編寫舞台劇本,多年的舞台創作經驗為他日後的電影藝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也培養了他與眾不同的表達手法。在轉戰影壇初期,本頓依舊是作編劇的老本行。與戴維·紐曼合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雌雄大盜》便獲得了全美電影評論家聯合會最佳劇本獎、美國電影劇作家公會最佳原著電影劇本獎和美國最佳劇情片劇本獎,此外,還獲得1967年奧斯卡最佳原著電影劇本金像獎提名。如此跳空高開的拿獎勢頭讓本頓的招牌一炮打響,此後,本頓又拿起了導筒,開始了自寫自導的“原創電影”之路。不過本片的劇本卻並非出自本頓之手而是由艾利森·波奈特(Allison Burnett)改編自查爾斯·巴克斯特(Charles Baxter)的2000年的同名小說。該小說曾獲得美國國家書刊獎的提名。

本片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即有摩根·弗里曼、格雷戈·金尼爾、簡·亞歷山大三位奧斯卡級的實力演技派傾情助陣,又有托比·海明威、比利·伯克、塞爾瑪·布萊爾等養眼小紅星的熱血加盟。從上到下符合各種審美口味的面孔在片中可謂一應俱全。尤其是摩根·弗里曼的出演讓本片的人氣驟增不少。在2004年憑藉《百萬寶貝》中教練一角斬獲奧斯卡最佳男配後,弗里曼即如老樹回春般挺著60多歲的高齡四處接片,其老當益壯的勤奮勁頭就是年輕一輩也少有望其項背者,本片已是今年上映的第三部由弗里曼主演的影片。而老人家的接片表卻早已排到了2009年。本片中弗里曼扮演的角色依舊是一幅世外高人的模樣,而這一次的愛情盛宴中,弗里曼除了在場外指導,也要親自披掛上陣和簡·亞歷山大談一場夕陽之戀。

影片簡評

雖然影片裡包含了多種多樣令人感動的愛,但凌駕於這些之上的,卻是摩根·弗里曼與簡·亞歷山大的角色之間的那種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

——《好萊塢報導》

導演羅伯特·本頓使用了一種多層次的敘述,給這部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之間都帶來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溫暖和親密的感覺。

——《綜藝》

影片將所有多愁善感的故事來了個大雜燴,缺乏或讓人心情愉快或讓人難掩悲傷的刺激。

——《傾向性雜誌》

一次非常少見的電影盛宴,讓看過之後的人唇齒留香。

——《精神與實踐》

巴克斯特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來之不易的慷慨,來自於靈魂和精神層面的。雖然他講述的可能都是一些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情感需求,但是他通過紙張卻呈現出了一雙雙灼灼發光的眼睛和銀鈴一般的嗓音,將整個社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介紹給我們。

——《紐約時報》

英語小說

書名:The Feast of Love 愛情盛宴

作者:Charles Baxter 查理·巴克斯特

《愛情盛宴》是作家巴克斯特的小說,也是小說主角布雷德利最動人的一幅畫作,宴會桌上的愛欲佳肴如光影般流瀉,沒有輪廓,誘人盡情享用。巴克斯特運用他擅長的細緻描述,以訪談的文體帶出眾人近乎獨白的故事,細筆勾畫愛情的樣貌:夫妻之情、小情侶的激戀、女同志的繾綣、不倫之戀、親情……,這是一場甜酸苦辣具足的愛情盛宴。

小說的開頭,失眠作家自述自我認同消失的恍惚,迷惘失神,使得小說從一開始就處在夢的邊境。作家在失眠的夜裡漫遊,來到公園和一位同樣失眠的鄰居聊起了小說創作,於是出現了一篇篇由訪談帶出來的狀似真實的情感經歷。說它狀似真實,因為其中有人們記憶錯落的交疊,一對夫妻對同一件事情有全然不同的印象與感受,誰的記憶真實,誰的感受真切?其中也有熱烈的情愛之後,要面對的痛悔與失落,是情感熾熱時的甜蜜真實,還是失喪的痛楚真實?

一夜浪遊之後,失眠作家回到床上入眠。一醒一寐之間,是從醒悟走入夢境,抑或由幻夢走回清醒?這寤寐之間的人間情愛究竟是清醒的經歷,還是虛構的一場夢?書中的失眠作家名字也叫「查理·巴克斯特」。真實的作者以真名扮演一個虛構的小說人物,往返於真實與虛構之間,往返於人生與小說之間,人生與小說於是同等真實,也同等虛幻。失落與回憶交雜錯落,日常生活風景交織而成的盛宴於焉開席。記憶浮游的邊界,儘是熟悉的身影於深情。

作者簡介

查理·巴克斯特(Charles Baxter)生於一九四七年,美國當代小說家。擅長在日常的世俗凡塵中捕捉生命稍縱即逝的微光,細筆刻畫圍困人們情感與心靈的事物。巴克斯特寫小說,寫詩、也寫評論,現居住於安亞伯市,在密西根大學任教。《愛情盛宴》是他的第七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在台灣出版的小說。

圖書愛情盛宴

基本介紹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平裝: 36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3946042

條形碼: 9787503946042

編輯推薦

《愛情盛宴》是美國著名當代作家查爾斯•巴克斯特上個世紀的壓軸之作。它以全景式的敘事方式,亦莊亦諧的語言,夢幻詭譎的場景,對形形色色愛情追夢人進行了栩栩如生而又入木三分的刻畫。

同時“愛情盛宴”也是書中主人公布雷德利一幅畫作的名稱,這幅《愛情盛宴》色彩斑斕。一張灑滿陽光的桌子——桌子上已經布置好了杯盞碗碟——流光溢彩。桌子和美味佳肴置於畫面的前景,四周的背景後退,幻化成了清晰可辨的黑暗。杯子裡盛的不是美酒,而是光線;盤子裡裝滿了色彩明艷的菜餚。似乎赴宴的賓客享用的不是食物,而是天穹無數明燈流瀉下來的光束。桌子的前端似乎朝著觀畫者傾斜,仿佛所有的光,所有的菜餚,所有的愛,都即將傾入我們的懷裡一般。愛情盛宴就是光之盛宴,而這場盛宴即將為我們所享用。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賓客。饕餮也好,豪飲也罷,我們都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吃相。因為,我們這些世俗之人,哪個不為愛所苦,誰個又不為情所困?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看客。美酒也好,佳肴也罷,我們都不必太艷羨宴會上的觥籌交錯。因為,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終有一天都會成為座上賓客。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主角。熱鬧也好,落寞也罷,我們都不必太注重宴會的排場。因為,只要有人類存在,這場盛宴就永遠不會散席。

文摘

嘿,”他說,“查理。你在這兒搞什麼鬼啊?出什麼事了嗎?”

我坐在他身旁,看得到他的眼鏡。鏡片上反射著最後的月光,一顆暗淡的流星划過。半明半暗中,他有一張英俊溫和的臉,一頭濃密的鬈髮,和一副平易近人、化解前嫌的笑容。他就像銀行信貸部的主管,因為拿不準借貸人信用記錄而遲疑不決。他的眼睛大而憂鬱,像極了蛤蟆。我立馬意識到,這個時刻在公園長椅上坐著的人一定相當不幸。他不是難以成眠,就是有事煩心,情緒消沉。

“嘿,布雷德利,”我說,“沒什麼事,隨便溜達一下。這是一個仲夏之夜,而我卻失眠了。我看你也醒著嘛。”

“是啊,”他一邊說,一邊多餘地點頭,“這倒是真的。”

我們都等著對方開口。最後我問他:“你怎么還醒著呢?”

“我嗎?喔,我一直在修理房子的窗戶,才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推拉窗的滑輪鬆了,我想把它從牆裡面弄出來。”

“一件苦差事。”

“可不是。所以我就放下手裡的活兒,出來遛布雷德利了。反正我也修不好窗子。你還記得這隻狗嗎?”

“它叫……什麼來著?”

“布雷德利。我不是剛說過嘛。它和我同名。叫它‘小布’比較方便,不會弄混。它是我的伴兒。你也睡不著,是吧?”他雙眼盯著不遠不近的地方,仿佛是在自言自語,仿佛我是他的密友。“我們倆有伴了,”他往後靠靠,“如果把狗也算進去,我們就是三人行了。”

“我醒來,”我對他說,“後來就看見東西……”

“什麼東西?”

“我不想說。”我告訴他。

“好吧。”

“喔,你曉得,我看見一些黑點。”

“黑點?”

“沒錯。眼前出現了黑點之類的東西,不過看著更像齒輪。”

“你的意思是齒輪或什麼的?”

“我想是吧。那些有齒的輪子鏇轉著,相互靠攏,最後輪齒相接,一齊轉動。”我抓抓胳膊,蚊子叮的。

陰影里,他保持顏面的努力似乎宣告失敗,白天的樂觀似乎已離他而去,他的半邊臉眼看就要耷拉下來。他長嘆一聲,在小布耳朵後面抓撓了幾下,那隻狗咧嘴笑了。“齒輪,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看來你睡覺也不比我好到哪兒去。我們是失眠隊伍里的一分子。”他伸伸懶腰,雙手在空中抓了幾下。“兄弟之情,姐妹之誼。大明星瑪琳•黛德麗也失眠得厲害,你知道嗎?”

“不,我不知道。”

“你知道她晚上忙活什麼嗎?”

“不,不知道。”

“她烤蛋糕,”他告訴我,“我在周日報紙上看到的。她烤天使蛋糕,到了白天,她就把蛋糕分發給朋友們。瑪琳•黛德麗,她看起來像個失眠的人。看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因為她睡眠不好。而我,”他換了個姿勢,說,“我只能坐在這兒,一動不動,你知道,就像那個叫做什麼的慈悲佛陀,思考著你我存在的這個世界。我得到了結論,得到了結論和解決方法。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極端的解決方法。極端問題需要極端辦法,一點沒錯。”

“極端辦法?你這是什麼意思?別把我歸入你的什麼兄弟情誼中。我不過是在附近走動走動罷了。”

“‘在附近走動走動’!夥計,”他把手指比劃成手槍的樣子,指著我,說,“巡邏車沒有把你抓走,算你走運。”

“喔,我可是個體面人。”我告訴他。

“你聽聽,‘體面人’!你打扮得像個無賴,像個暴徒。深更半夜在街上遊逛是犯法的,難道你不知道嗎?”他站起來,探究地把我從頭到腳打量一番。顯然他對眼前的一切甚為不滿。“你一副危害公共治安的模樣。遊逛!夥計,他們不把你送到監獄裡才怪呢。除非你牽著一條狗,否則,他們決不會置之不理的。狗——”他對著自己的狗點頭示意,“使遊逛合法,使遊逛合理。我有一隻狗。你也該養只狗。最好養一隻名犬,像柯利牧羊犬或黃金獵犬什麼的,要註冊過的。不過,什麼狗都成。聽我的話準沒錯。幸福的人兒都在家裡安睡,在夢中依偎。”他一副不屑的口吻。“所有的幸運兒。”他坐了下來,可仍然很激動。“那些見鬼的幸運兒……你有什麼鬧心事呢?”他曖昧地沖我笑笑,“有什麼虧心事?還是寫作沒有了靈感?”

“沒有的事兒。我不是給你說了嘛。我醒來,腦子裡昏昏沉沉。這是常有的事。我想,可能是構思一本書的緣故吧。我只得走走,好清醒一下。再說了,我已經養了一隻狗。”

“我怎么不知道。它在哪兒呢?”他左顧右盼,裝出找狗的樣子。

“在睡覺呢。它不願意深更半夜陪我散步。它討厭我糊裡糊塗的樣子。”

“真精明。那么,你的意思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哪兒?是不是?”

“沒錯。不過,我現在知道了。”

“也許你對小說太用心了。好了,別介意我的話。不過,聽著,既然我們遇見了,你不妨告訴我,你的新書是怎么開頭的?第一句是什麼?”

我開始剝鞋子上的口香糖。“不成。天機不可泄露。我不會說的。”

“哎呀,查理,我是你的鄰居。我又認識你。第一句是——”

“十二年了。”我說。

“十二年了。你是不是覺得我會剽竊呀?我才不會呢。我決不。感謝上帝,我不是作家。我是個商人,也是個藝術家。來吧,給我講講,給我講講你的小說是怎么開頭的。”

我靠著長椅,有那么一會兒,便開始背誦:“‘這個男人——這個蒼白的活物,似乎不是別人,就是我——從驚恐中醒來。’”

布雷德利用腳尖踢著泥巴和樹皮,小布開始嗅來嗅去。這時,他換了一副同情的口氣:“就這個?”

“就這個。這還是草稿,實際上,我剛剛想出來。”

他點點頭。“有點太戲劇化了,是不是?我原先還以為,把起床作為開頭是寫小說的大忌呢。還有,這‘驚恐’二字怎么解釋?你真的從恐懼中驚醒嗎?這可不像你。對了,順便說一下,‘醒來’應該用狀態動詞。”

我有點惱火,直盯盯地看著他。“你什麼時候成為語法專家了?好吧,我會修改的。不過,我確實是從恐懼中驚醒的。不信你可以去問我太太。”

“不,我不會去問的。這本書叫什麼名字?”

“我還沒有想好。”

“你該把它叫做《愛情盛宴》。這方面我可是行家。由我來寫這本小說才對。實際上,我應該出現在小說中。你應該把我寫進小說。我是情場老手。不管怎么說,我剛剛與我的第二任妻子分手。我感情生活一團糟。也許在小說收尾前我就自殺了。這樣,讀者就會對結局充滿好奇。是的,愛情盛宴。當然和我高中時代期待想像的愛情完全不同,那時我想像的愛情就是蜜月旅行啦,永遠幸福啦,諸如此類的事情。”

我看看狗。它沖我打著哈欠。連它都嫌我悶呢。“你現在不是和一個醫生約會嗎?還是又有了新目標?”

“這純屬私事。”

“嘿,是你給小說取的名字,現在你又反悔,不想讓我用這個名字了?是不是因為它是一個隱喻?你想成為小說中的角色,可又不想透露你情感生活的任何細節,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兒。”

“狗屁隱喻。我不懂。就叫《愛情盛宴》算了。我知道了:我們把它叫做《放飛心靈》吧。這個書名不錯。你愛叫它什麼就管它叫什麼吧。不過你要記著:隱喻個個都意味深長。”他挺直身子,小布也如法炮製,“你還記得凱思琳嗎?就是我的前妻,我的第一任前妻。有時她為了懲罰我,就把我叫做蛤蟆。我敢肯定,這是她精心挑選的隱喻。她一向在意自己的語言。她到處尋找隱喻,沒錯,凱思琳就是這樣。她在有隱喻的地方打一個叉,權作記號。然後,她把所有的隱喻都抖出來給我看。過不了多久,這個隱喻就成了我的綽號。比如:‘蛤蟆,親愛的,把土豆遞給我好嗎?’後來我發現,這些隱喻都是針對我的。她愛讀《柳林風聲》,蛤蟆這個綽號就由此而來。你是知道蛤蟆先生這個人物的,是不是?”

後記

譯後記

愛情是一場盛宴

《愛情盛宴》是美國著名當代作家查爾斯•巴克斯特上個世紀的壓軸之作。它以全景式的敘事方式,亦莊亦諧的語言,夢幻詭譎的場景,對形形色色愛情追夢人進行了栩栩如生而又入木三分的刻畫。《愛情盛宴》為此而入圍了200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並獲2001年法國“情人節小說獎”。

首先,《愛情盛宴》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情愛畫卷。

布雷德利的情感故事一波三折,峰迴路轉。他與第一任妻子凱思琳的婚姻以離異而告終。儘管他們的婚姻不乏甜言蜜語,儘管他們的生活也有激情迸發的時刻,但是,兩個人的精神卻始終無法溝通。布雷德利的游離狀態讓凱思琳難以忍受,凱思琳的冷嘲熱諷使布雷德利苦不堪言。最後,凱思琳為了一個女人一去而不復回頭。婚姻失敗後的布雷德利遇上了才智過人、美艷如花的黛安娜。當時的布雷德利孤獨伶仃,痛苦得難以自拔,而黛安娜儘管正與一個有婦之夫打得火熱,但也有心為自己這段毫無結果的戀情畫上一個句號。凡此種種,布雷德利與黛安娜的戀情從一開始就蒙上了一層陰影。無論布雷德利對妻子的愛戀多么強烈,無論黛安娜對性愛的迷戀多么瘋狂,這段婚姻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解體。孤苦的布雷德利嘗試與狗為伴,絕望的布雷德利切掉手指發泄,但一切都無濟於事。最後,一度把布雷德利拖入深淵的愛情為他打開了通向天堂的大門。他愛上了黑人醫生瑪格麗特。這時的他深得愛情滋潤,與瑪格麗特不僅兩情相悅,兩心相通,而且他本人也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完成了愛情的升華。布雷德利與瑪格麗特的愛情達到極致,從而超越了宗教、膚色和種族。

奧斯卡與克羅爾的愛情熾熱而奔放。兩位年輕人可謂是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酗酒,吸毒,整天在派對上鬼混;他們身上有刺青,舌頭上有舌釘,耳朵上打滿了耳洞。可是,愛情卻使他們走向了成熟。他們憧憬未來,憧憬家庭生活,並毫不遲疑地遵循傳統,選擇了婚姻。物質生活上,他們非常的貧窮困頓;可在精神生活上,他們卻擁有一個情義無價的世界。惡毒的蝙蝠(奧斯卡的父親)無法把他們分開,死神也無法阻隔他們情深意切的愛。

凱思琳與珍妮的同性之戀驚世駭俗。兩位女人因一場壘球比賽而結緣,由酒吧里的一次交談而生情,為一次郊外之行而緣定終身。於是,她們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一起,在漫漫人生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關愛。

大衛與黛安娜的婚外戀情熱烈而瘋狂。表面上看來,他們之間的戀情似乎停留在肉慾的層面。其實,他們對性愛的歇斯底里只不過是他們苦悶的發泄,是他們對愛另外一種形式的表達。黛安娜不甘於永遠做大衛的地下情人,所以,她選擇了和布雷德利結婚,可她的心裡卻時時刻刻牽掛著大衛。而大衛呢,當他得知黛安娜與布雷德利的婚約時,一向注重風度的他突然嚴重失態,一向理性的他突然變得不可理喻。最後,他們各自衝出了自己的婚姻藩籬,而他們之間的愛情也逐漸由絢麗變得恬淡,由短暫的瘋狂變得溫馨而持久。

哈利對艾倫的舐犢之情哀怨動人。哈利和艾倫之間的父子之情為我們展示了人世情愛的另外一個層面。慈愛的父親對叛逆的兒子恨鐵不成鋼,兒子對無法滿足自己貪慾的父親由怨生恨。艾倫失蹤了,哈利被折磨得夜不能寐。深夜裡每一個響動都讓他覺得是兒子歸來的腳步聲。舐犢之情,躍然紙上。

根據希臘傳說,人原本是一種圓球狀的物體。他們有四隻手,四條腿,頭顱上長著相反的兩張臉。他們的這副長相嚇壞了奧林匹斯山的諸神。於是,主神宙斯不由分說,把人從中間一分為二。被劈開的兩半都非常痛苦。他們急切地撲向對方,希望重新合為一體。由此便產生了塵世男女之間不可遏制的情愛。但是,大約由於他們曾經被分開過的緣故吧,當兩個半球重新連線在一起時,他們的肉體與靈魂便不可避免地摩擦碰撞,不斷地聚合分裂。塵世間的男女在追求愛情的時候何嘗又不是這樣呢?《愛情盛宴》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人類在追求愛情過程中靈與肉的掙扎。

小說給我們描述了布雷德利婚姻的幾起幾落,向我們披露了黛安娜與大衛的分分合合,讓我們見證了克羅爾與奧斯卡的生死離別。主人公們都曾經經歷過迷惘,沉醉於肉慾,迷失過靈魂。可是,他們在不斷的歷練中升華著自己的愛情,完美著自己的愛情,從而使之達到了靈與肉的和諧,情與欲的和美。

愛情與死亡是《愛情盛宴》的另外一個主題。在文學作品中,愛情和死亡是一對明爭暗鬥的孿生兄弟,它們總是如影隨形。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遭遇如此,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也不例外。在小說中,奧斯卡和克羅爾克服重重困難,衝破層層障礙,終於走到了一起。可是,就在他們盡情地享用愛情的甘美時,死神卻奪走了奧斯卡鮮活的生命。奧斯卡的肉體離去了,克羅爾對奧斯卡的戀情卻與日俱增。儘管死神在偉大的愛情面前又一次敗下了陣來,但死亡的陰影卻讓我們感到了愛情的彌足珍貴。珍惜此刻,珍惜此情,珍惜此生,這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感受。

《愛情盛宴》的成功還應該歸功於它的表現手法。小說採用了口述實錄的形式,當事人或平鋪直敘,或慷慨陳詞,或直抒胸臆,或娓娓道來,為我們撩開了愛情的神秘面紗。全景式的表述,多方位的審視,多視覺的評價,交叉發展的故事情節讓我們見證的不僅僅是作者對紛繁愛情的刻畫,也讓我們領略了作者駕馭語言和小說結構的功力。

最後,還是讓我們回到小說的名字上來吧。

小說的名字源於布雷德利的同名畫作。但願我們能從畫面上的一切感悟小說的寓意:

這幅畫與那些泥巴塗抹咖啡潑濺的畫截然不同。這幅畫,這幅《愛情盛宴》色彩斑斕。一張灑滿陽光的桌子——桌子上已經布置好了杯盞碗碟——流光溢彩。桌子和美味佳肴置於畫面的前景,四周的背景後退,幻化成了清晰可辨的黑暗。我們把目光移向桌子。杯子裡盛的不是美酒,而是光線;盤子裡裝滿了色彩明艷的菜餚。似乎赴宴的賓客享用的不是食物,而是天穹無數明燈流瀉下來的光束。食物沒有輪廓,只有顏色。那種燃燒的粉色雖然淺淡,但變化強烈。幻想魔術從桌子一端流向另外一端,所有的食物都被抽象化,從而獲得了明亮無比的形狀。那情形仿佛是在一個明艷的夏日午後,你從電影院出來,大街上的一切都明晃晃地刺眼,你什麼都看不見。那幅畫就像閃光燈一樣令人炫目,像白內障一樣讓人視力盡失。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食物就是這個樣子。這時我注意到,桌子的前端似乎朝著觀畫者傾斜,仿佛所有的光,所有的菜餚,所有的愛,都即將傾入我們的懷裡一般。愛情盛宴就是光之盛宴,而這場盛宴即將為我們所享用。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賓客。饕餮也好,豪飲也罷,我們都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吃相。因為,我們這些世俗之人,哪個不為愛所苦,誰個又不為情所困?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看客。美酒也好,佳肴也罷,我們都不必太艷羨宴會上的觥籌交錯。因為,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終有一天都會成為座上賓客。

愛情是一場盛宴,我們每個人都是宴會上的主角。熱鬧也好,落寞也罷,我們都不必太注重宴會的排場。因為,只要有人類存在,這場盛宴就永遠不會散席。

譯 者

2010年6月於桂林

媒體推薦

本書傳述著愛情的種種畫面——柔美、暴力、救贖、毀滅,滿溢著詼諧、詩意以及對人性的洞悉。

——著名作家艾倫•萊特曼

在這部最寬容的小說中,一種既苦澀又甜蜜的喜劇之感令人回味綿長。

——《芝加哥論壇報》

一部絕對引人入勝的小說。才看了不到二十頁,我就開始擔心自己沒辦法公正地寫書評了……

——《華盛頓郵報》

巴克斯特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來之不易的慷慨,來自於靈魂和精神層面的。

——《紐約時報》

一本近乎完美的書,深刻地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情盛宴。

——《華盛頓郵報》

一次非常少見的盛宴,讓看過之後的人唇齒留香。

——《精神與實踐》

巴克斯特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來之不易的慷慨,來自於靈魂和精神層面的。

——《紐約時報》

目錄

開篇 001

中篇 137

尾聲 257

致謝 343

譯後記 34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