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學活用博弈論

活學活用博弈論

《活學活用博弈論》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於2011年3月28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活學活用博弈論》簡介:人生、商業經營、職場由一場又一場的博弈組成,每場博弈都包括博弈各方、博弈各方可以採取的行動、博弈各方可能得到的好處。而你我都在爭取博弈的最大好處。

·有的人為了爭取加薪,有的人則為了確保員工能全力以赴;

·有時候,我們能掌握一切,但有時,則必須猜測別人知道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偶爾競爭對手間必須合作才能夠共存,但在贏家通吃的情況下,合作則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博弈的世界裡,大多數人只關心自己。所以,如果你加薪的前提是基於這對老闆是一種“善行”,老闆絕對不會幫你加薪。只有讓老闆相信,給你更多的錢對他有好處,你才加得了薪。

《活學活用博弈論》探討的就是聰明又自利的人如何在博弈中採取行動、與對手互動,並教你破解種種難題的方法。由於商業人士所參與的博弈既複雜又多變,本書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供讀者分辨自己所參與的是哪種博弈。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在所參與的博弈中得到最大的好處,超越公司內外的競爭對手,或者起碼能並駕齊驅。

編輯推薦

《活學活用博弈論》:最通俗、最實用的博弈論——解決你每一個人生和經營難題!

人生·困境

商業·競爭

職場·選擇

每一個博弈案例的背後,都有一個可以運用的商業策略

·千萬不要雇用過於急切為你工作的人。

·許多商場人士的誠實作為,並不是基於道德,而是出於貪婪。

·排除選擇(或斬斷後路)可以提高勝算。

·“燒錢”可以增加財富。

·短線交易者還是必須擔心股價的長期展望。

·要求加薪時,讓自己陷入可能的難堪處境可以提高談判的勝算。

·精神病院的患者具有一些談判優勢,是心智健全的公司職員所比不上的。

·看看特洛伊戰爭,就會明白商家為什麼要送折價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詹姆斯 D.米勒(James D. Miller) 譯者:戴至中

詹姆斯 D.米勒(James D. Miller),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經濟學助理教授,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斯坦福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米勒博士寫作了五十多篇各種各樣的文章,從博弈論到希臘神話、電子商務、軍事戰略,其作品廣泛刊載於大眾與專業媒體上,包括《奧蘭多前哨報》(Orlando Sentinel)、《旗幟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法律與經濟學國際評論》(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信息、法律與技術學報》(Journal of Information, Law and Technology),以及國家評論網、CNBC和福克斯新聞網。

目錄

第1章 威脅、承諾與序列博弈

第2章 識破價格戰的危機

第3章 同步博弈

第4章 大規模協調博弈

第5章 納什均衡

第6章 囚徒困境

第7章 逆向選擇

第8章 靠有限的信息存活

第9章 差別定價及其他價格策略

第10章 威脅

第11章 花別人的錢

第12章 管理員工

第13章 活用談判策略

第14章 洞悉拍賣機制

第15章 贏戰股市

文摘

大學時期的某個夏天,我在一所國小里找了一份工作,教四年級的學生設計簡單的電腦程式。缺乏教學經驗的我一開始便犯了一個錯誤,我把自己當成是這群小毛頭的朋友,而不是老師。我要學生叫我吉姆,而不要叫我米勒老師。結果,這下可慘了,我的親和力使得這群學生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裡。課堂上的秩序與紀律變得很難維持,直到我想出了個辦法威脅這些學生。

由於最後一天上課時,這些小毛頭的家長會全員到齊。所以儘管這些學生可能不把我當作真正的老師,但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可不是這么想。我發現這些學生雖然完全不怕我,但卻怕我向他們的父母告狀,於是我便利用這種心理來管教他們。假如我只是警告兩個學生不準再打來打去,他們根本不會理我。但要是我說,我會讓家長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們就會馬上住手。 不過,說實話這些小毛頭實在不該把我的威脅當真。因為夏天一過,我就再也不會見到他們了,所以就算我告訴家長, 他們的孩子很不聽話,我也絕對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好處。相反的,說學生的壞話肯定對我不利,因為:

■這么做會惹惱他們的父母。

■我知道他們的惡行大部分都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老師的角色扮演好。

■接受這份教職是以賺錢為目的,所以要是我得罪了客人,老闆一定會把我削一頓。

由於我的學生才國小四年級,所以他們自然不曉得我的威脅只是虛張聲勢(雖然他們個個都很聰明)。但是,在商場上威脅別人時,可不要以為同場的參與者會像小四學生一樣那么容易上當。

父母和老師一樣,往往試圖用威脅的方式來管教子女的行為。試想一對父母擔心叛逆的女兒會在未成年的時候懷孕,於是先試著講道理,勸她要小心一點。但等到規勸無效後,父母便以威脅的語氣表示,假如她懷孕的話,就要斷絕親子關係,並把她逐出家門。

對於父母的威脅,女兒該不該相信呢?假如她知道父母很愛她的話,就不會把他們的威脅當真,而且她會明了這些威脅只是為了她好。要是她真的懷孕了,一定會比平時更需要父母的照顧,所以她應該會想到,關心她的父母反而會更加照顧她。聰明但叛逆依舊的女兒應該會把父母的威脅當成耳邊風,因為這些話並不可信。

對關心子女的父母來說,可能會威脅女兒以阻止她在未成年前發生性關係,但要是女兒懷孕了,當真按照威脅的話去做並無好處,所以父母的關愛愈深切反而會削弱他們的談判優勢。有趣的是,假如女兒懷疑父母不愛她,反而就有可能把對方的威脅當真,結果對三個人都好。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