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先生

洪崖先生

洪崖先生又稱“洪涯先生”、“洪先生”,《呂氏春秋·古樂》稱其曾為黃帝作律,於是他從大夏之西走到崑崙山腳下,根據鳳凰的叫鳴區別了十二律,後鑄十二鍾。

洪崖先生洪崖先生

人物介紹

洪崖先生又稱“洪涯先生”、“洪先生”,即青城真人,

史書記載

《真誥》云:“洪崖先

洪崖先生洪崖先生
生,今為青城真人,墓在武威。”相傳為軒轅黃帝的樂官,名伶倫,後來修道成仙。《目氏春秋·古樂》稱其曾為黃帝作律,於是他從大夏之西走到崑崙山腳下,根據鳳凰的叫鳴區別了十二律,後鑄十二鍾,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列仙全傳》則稱其修道成仙,被尊稱為“洪崖先生”,並稱帝堯時已經有三千歲,漢朝時仍在,嘗與仙人衛叔卿在終南山巔下棋遣興。晉人郭璞《遊仙詩》中說:“左揖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希望能與仙人共享長壽。後居華山,仙人衛叔卿服食雲母得道成仙后,其與之在華山之巔戲游。漢武帝曾派使者梁伯與衛度世(衛叔叔卿之子)尋找衛叔卿。二人來到華山,見衛叔卿與陡峭的山崖下與洪崖先生、許由、巢父、太玄公、飛黃子、王子晉、薛窖諸仙下棋遣興。東漢班固《西京喊》稱其常身披纖麗羽毛之衣。
漢時一般認為洪崖先生是眾仙真中地位較高的一位。梁陶弘景《真誥》記載,他後來居四川青城山,為“青城洞真”,服食琅玡樹花之後,登仙而去。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列為“青城真人”,後道教一直以此稱其。

野史傳說

關於洪崖先生還有一種傳說,稱其曾隱居於

洪崖先生洪崖先生
豫章郡境內的西山。此山又稱“伏龍山”、“散原山”。因洪崖先生曾居此山,故又“稱洪崖山”。隋文帝開皇(581—601年)九年(589年)還因此改豫章郡為洪州。山上有一煉丹井,又稱“洪井”。井上方有古壇,洪崖先生曾於此煉丹,歲旱之時,在此祈禱。井內即有紅蛇浮出水面,即到天陣大雨。井北一里之外的沙石上,有五隻春臼,直徑、高度皆二尺許,色如丹砂,是洪崖先生搗研丹藥之處。《古今圖書集成》稱其丹成之後,連跨自驢雪精從楓樹叢中升雲而去。後來人們傳說他的自驢精拔毛一根,天即大雪達一丈。在煉丹井的南面二里的地方還有鸞岡,是洪崖先生乘鸞鳳休自的地方。鸞岡旁邊原來還有一所道觀,名“鸞山觀”,今已荒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