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為五代道士杜光庭編錄,對研究道教宇宙觀和道教歷史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書籍介紹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為五代道士杜光庭編錄。一卷。 杜在自序中稱:“太史公云:大荒之內,名山五千,其間五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
岳作鎮,十山為佐。又 《龜山玉經》云:十天之內,有洞天三十六,別有日月星辰靈仙宮闕,主御罪福,典錄 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嶽三島十洲,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二 十四化,四鎮諸山。今總一卷,用傳好事之士。 其有宮城處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張,仙曹品秩,事條繁廣,不可備書,聊記所管 郡縣及仙壇宮觀大數而已。”末署“天復辛酉八月四日癸未華頂羽人杜光庭於成都玉局 編錄”。全書有八方面內容
一,岳瀆眾山。首先是天上仙山。指道教三十六天的最高層大羅之中,玉清之上, 以玄都玉京山為中心,由四面諸山環繞的三境之山。杜光庭注稱:“皆真氣所化,上有 宮闕,大聖所游之處。”為道教三清大聖居住遊歷之所。其次是以崑崙山為中心的天下 五嶽、十山,再次為十洲三島。杜光庭注謂“十洲三島,五嶽諸山,皆在崑崙之四方, 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杜氏所說“十洲三島”,實際列 出的卻是十一洲一鳥,與《道藏》中託名西漢東方朔集的《十洲記》及《雲笈七籙》卷 二十六《十洲三島》所記均有所不同。
二,中國五嶽。以中嶽嵩山為中心,四面環以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 岳恆山的中國五嶽,各列以五嶽神名、領仙官玉女之數,山周回面積,所在州縣,及所 在周圍名山(神)為其佐命、佐理。形成“五朵蓮花”簇擁神州的壯麗圖景。

三,十大洞天。十大洞天分別寫明“洞天”順序、名稱、面積、主理仙人姓名,所 在州縣。杜光庭注稱:“十大洞天、五嶽,皆高真上仙主統,以福天下,以統眾神也。” 從其所敘第七羅浮洞天為“葛洪所理”來看,道教十大洞天之說,或許成於東晉以後的 南北朝時期。以杜光庭所記“十大洞天”與《雲笈七籙》卷二十七司馬承禎集錄的《天 地宮府圖》中的“十大洞天”相比,內容基本相同,唯個別名稱、地點有異。
四,五鎮海瀆。五鎮海瀆為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所封五山、四海、五河神王。杜 光庭將其列入該書時,各標以名稱及所在地。五山即東南中西北五鎮,除東鎮沂山封東 安王外,其餘四鎮山均封“公”,如南鎮會稽山永興公,中鎮霍山應聖公等。對於五河 神王中的長江、淮河、黃河、濟水,並分別標明祭祀時間。
五,三十六靖廬。靖廬為道教徒修煉的地方,“三十六靖廬”為有名道徒修煉成仙 之處。據《陸先生道門科略》和《漢天師世家》稱,“三十六靖廬”系張陵所定,但陳 國符先生在《南北朝天師道考長編》中指出,杜光庭所記紫虛廬在南嶽魏夫人壇,尋玄 廬在江西吳猛觀,元陽廬在常熟張道裕宅;但其中魏夫人、吳猛系晉人,張道裕為梁人。 據此,三十六靖廬的定型,應在南北朝時期。
六,三十六洞天。寫明各洞天名稱及所在地點。杜光庭所記的“三十六洞天”與司 馬承禎《天地宮府圖》的“三十六小洞天”,大同小異,兩者似同出一源。
七,七十二福地。杜光庭所記“七十二福地”,實際只有七十一處,名稱及各所在 地,與《天地宮府圖》所述“七十二福地”的順序番號大不相同,且有名稱相同而地點 不同,名稱不同而地點相同,以及不少名稱與所在地點都不同的複雜情況。由此推知道 教關於“七十二福地”的傳說,可能不只一種,至少《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不完全來 源於《天地宮府圖》,而有其特殊的史料價值。
八,靈化二十四。即二十四治。傳為東漢張陵在蜀境創建五斗米道過程中所設立的 二十四處道教活動據點或教區,除北邙治在洛陽城北以外,其餘均在四川境內。杜光庭 集錄的“二十四化”,包括各化(治)名稱,所配五行,所屬節氣,上應星宿、乾支人 屬、所在州縣、神仙靈跡等內容。它與《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無上秘要·正一氣治 圖》《三洞珠囊·張天師二十四治圖》所記的二十四治各項,均有所不同。特別是它記 的六十甲子生人分屬各化(治)的資料,為其獨家所有,更為可貴。

參考價值

總之,杜光庭將古神仙家及道教所謂神仙住在天上、海中、山里洞天福地的各種神 話傳說,統一集錄於《洞天福地岳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
瀆名山記》中,實際上是一部比較全面而又簡要的道 教地理集,對研究道教宇宙觀和道教歷史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