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台村

洞台村位於北京市懷柔區西北部,全村367戶,898口人。村民主要依靠果林生產,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確定了以民俗旅遊和手工藝品編織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

基本信息

洞台村簡介

洞台村位於北京市懷柔區西北部,緊鄰響水湖長城景區,距慕田峪旅遊風景區8公里。全村367戶,898口人。多年來村民主要依靠果林生產,近幾年,村里積極想辦法謀思路。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確定了以民俗旅遊和手工藝品編織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先後投資10萬元將村內主要街道全部鋪上了柏油路。投資5萬元對村自來水進行了維修。投資8萬元對村街道全部硬化,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投資30萬元對村委會辦公用房進行了防水翻修。村里還藉助緊鄰響水湖風景區的優勢,大力發展民間手工藝編織項目,成立了渤海鎮手工藝品協會。隨著遊客的增多,村里已有20餘戶搞起了民俗接待,可一次性接待遊客餐飲住宿400餘人。民俗旅遊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洞台村坐落在長城腳下,沒有什麼顯山顯水的名勝。但一條沒有經過現代打造的古老長城,在村北蜿蜒而行,讓寂寞的山林,有了幾分濃重異樣的色彩。
洞台村是懷柔渤海鎮的一個小村落,委屈在山坳里,卻沒有因寂靜而寂寞。一些駐華的外國朋友,發現了這裡的寂靜美,把這裡作為周末躲避城市嘈雜的休閒所。他們從純樸的山民手裡租借了他們閒置的房屋,作為鄉間別墅,周末或假日聚在這裡,放鬆自己的心情。

洞台村文化

 洞台村是一個典型的北京村落。也如其他的村落,這裡的年輕人因耐不住寂寞而紛紛離開山坳,跑到繁華嘈雜的城市,尋求比山里更加刺激的生活。所以,在國慶這樣的節日,他們沒有返身山坳添熱鬧,使得山村依然保持著一種空寂與靜謐。
被年輕人拋棄的山村,最大的副產品便是這裡人口數量的急劇減少。以至於連過去書聲朗朗的洞台國小也因為沒有生源而被迫“倒閉”。教室變成倉庫,操場雜草重生。
今天在洞台村,如果周末或假日來到那裡,你會發現,村裡的外國孩子要比本村的孩子多很多。外國朋友看重這裡沒有城市的嘈雜,攜家帶口地蜂擁這裡,在品嘗完一頓豐盛的農家樂飯菜之後,悠然自得地體味朋友歡聚與天人之樂。
洞台村因為沒有可以自由伸展的土地,只好依託大山的恩賜,依靠板栗、核桃等山貨而尋求再生。這裡的村民,每年用收穫的板栗和核桃實現著自己對幸福的夢想。
家家門前堆放的板栗殼,成為他們冬天最好的取暖燃料。村民渴求板栗、核桃的多產,希望每年都能賣一個好價錢。
更加富有想像力的村民,將自己的居室改造成為京郊農家樂,青竹環繞的庭院,讓人猶如融入江南山林美景,希望以此撩撥城市朋友復歸自然的“陶然之樂”。
投桃報李的外國朋友,成為這些農家樂的常客。各種膚色的人種在這裡聚合,洞台村因此被戲稱為“小聯合國”。他們把中國的中秋節也當做自己團圓的日子,並以中國月餅作為節日的粘合劑。
雖然躲在山坳里,這裡的村長卻非常熟悉山外官場的生財之道。村南一片“開發區”,建成了規模空前的鄉間別墅區。據說原先審批的占地面積,不及現在的三分之一。村民不滿意村長侵犯他們的集體財產,多次申訴,至今沒有結果。
洞台村的歷史就像村北的長城,有過自己的輝煌。長城在這裡開了一個關口,表明昔日這裡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雖然今天的人們可以從這裡攀登比那些經過現代修復的更加“原汁原味”的長城,但不希望現代官場的“原汁原味”被複製到這裡,使山的淳樸被貪婪吞噬。
洞台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