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管理

注意力管理

注意力管理(Attention management),注意力管理是美國學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在“給信息豐富世界設計組織”一文中指出:“在大多數組織決策和決策過程中,注意力是一種關鍵性的稀缺資源。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對注意力進行管理。”他在其著作《關於人為事物的科學》中明確地提出了“注意力的管理”,並且直接把注意力與物質資源相併列,強調它的稀缺性。西蒙的“注意力的管理”是從對企業這一類特定組織的研究中提出來的,是以“經濟人”的活動,企業個人意志為出發點提出的管理思想。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所謂注意力管理,是基於信息過剩、注意力資源短缺的智力資源管理活動,即運用對方稀有的事情,選擇產生的時間占有率產生更高的組織智力資源管理效能。從本質上說,注意力管理是後工業化時期特別是高度信息化社會的一種管理活動。西蒙引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力,並演繹為管理學中的管理客體和決策資源,把主體的心理活動作為管理學中的心理資源,使心理學與管理學,特別是與決策學相聯結,既拓寬了心理學上的注意力概念,也拓寬了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領域。

美國商界管理學大師達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給注意力下的定義是:“注意力是對於某條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當各種信息進入人們的意識範圍,人們關注其中特定的一條,然後再決定是否採取行動。”他認為,注意力其實是一個信息的接收與選擇性過程,它包括“探索”與“決策”兩個階段。在前一個階段,人們對從周圍攝入的大量知覺信息進行篩選;在後一個階段,決定是否對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信息採取行動,即決定接受信息以後要做什麼。兩個階段缺一不可,否則不存在注意力。

他在其著作《注意力經濟》一書中特彆強調“行動”在注意力概念中的重要位置——只有做出行動與否的決策考慮,才能說明你給予了某個問題一定程度的注意。從管理科學角度分析,注意力是指人們關注一個主題、一個事件、一種行為和多種信息的持久尺度。同時包含對接受信息採取的行動。這裡面省略了知識工作者的知識加工的智力活動中間環節,關注了信息攝入與行動與否的決策輸出兩個特定的信息與知識加工節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力資源是人的頭腦中知識運作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心理指向。注意力具有選擇性、指向性、集中性、激活性、警覺性等特點;又具有選擇、維持、調節與整合功能。事實上,從腦力勞動者的智力資源管理角度分析,對於知識工作者的前一個環節——探索階段的強調同樣非常重要,注意力的剝奪導致有效智力活動時間的減少,核心工作任務完成效率下降。從經濟角度分析,如果企業家們把人們關注信息和事件的接受端提取出來加以量化,就會形成一大筆具有價值的無形智力資產。所以,這裡的注意力管理具有節約知識員工的注意力與開發利用消費者群體注意力資源的雙重功能。

管理作用

企業注意力資源管理,是針對資訊時代個人與組織的信息過剩、注意力資源短缺現狀,產生的智力資源管理套用課題。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引導與調控企業員工注意力投入到關鍵事務上的技術,掌握如何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到產品上的技術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智力資源管理熱點問題。對企業注意力選擇性進行引導,進行數據、信息與知識導向的複雜性智力最佳化,是提升企業系統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加強對注意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研究,開發企業高層決策者、知識員工、消費群體等注意力資源潛能加以利用,對企業在商業競爭中保證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資訊時代,個人與企業注意力資源管理的目的之一,是管理好個人與企業的無意注意,提高有意注意與有意後注意能力,根據核心任務利用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時間利用率,集中時間與精力從事重要事情,提高智力活動效率。知識經濟時代,過多的信息冗餘給管理與決策者帶來了巨大心理壓力,一方面總是感覺沒有掌握全部信息,另一方面過多的信息使決策複雜化,致使決策速度延遲,決策水平下降。例如,平日裡的收音機新聞、電視節目都致力於捕獲人們的注意力,與這兩種媒體有所不同的Internet網的信息呈現方式則更為積極主動,並持續更新網頁內容,人們需要不斷進地點擊與察看網頁刷新內容而浪費大量時間。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使注意力駐留在關鍵事物上,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世界信息與知識大爆炸導致信息冗餘,但特定的個人或組織的注意力資源卻是有限的。從經濟角度分析,這種局面打破了信息與知識的供求比例,造成注意力資源嚴重短缺。這說明有必要對個人與組織注意力資源進行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調控注意力資源對於注意力資源的調控和管理企業具體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根據注意力資源的特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企業高級領導層

管理者首先要謹慎確立注意力焦點。這不僅是由高層管理者在企業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決定的,更是由這種資源受人際關係的影響,具有向外聯動倍增的擴張性決定的。無需置疑員工對自己領導的注意力焦點的投放是很敏感的,高層管理者注意力焦點的不慎或失誤會引起整個組織的巨大無形的損耗。企業領導還必須重視管理好企業內部的注意力資源。企業領導應該時刻明白本企業的戰略目標、發展方向和運作目的。

由於那些管理注意力的領導聯繫著一個很特殊的焦點,因而他們能把其他人帶動起來付諸於行動。企業領導的注意力是一些帶強制性的想像力,能把其他人帶到那些有價值的地方,取得智力資源管理效能。企業領導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他必須弄清楚他需要什麼,而且要運用他的想像力。這不是一種神秘的感覺,而是其他人清楚明確,感覺到效果的各類目標,成果及目的的概念。

2、與企業知識管理的關係

在進行知識管理過程中,無論是進行知識的創造、溝通還是交流都要考慮到注意力資源的稀缺性。無論這種知識是易於編碼並溝通的顯性知識還是在過程中學習的隱性知識,對其加工都是以占用注意力資源為前提的,這種稀缺性不僅表現在量的相對無限增多和信息的有限,還表現在分配上不能同時加工處理多個信息。因而在信息的控制管理上做到重點明確,儘量避免讓員工同時面對過多不相關或不重要信息。

哈佛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平均情況下,一個公司在任意一個給定的時間內有不少於l 6項關注目標,如套用新技術、重建功能單位等,使得許多員工抱怨無所適從。雖然這項調查在國外進行但卻同樣提示人們,管理者應當及時的清理不必要或不太重要的關注點,在介入一種新目標時適時的廢除一條,這點在知識經濟下顯得尤為重要。

3、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上

企業管理中除靈活性、戰略性的活動外, 日常事物應儘可能做到制度化、程式化以利於節省資源,這同樣是與注意力的特性緊密相關的。心理學上將注意劃分為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和隨意後注意三大類,其中隨意後注意是在不隨意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維持,帶有自動化特徵的注意,這種注意基本不占用或很少占用資源,企業日常事物的制度化和程式化,有利於轉化為隨意後注意節省資源同時提高績效。

4、企業文化的建設上

企業應當努力營造一種激勵與壓力相結合的氛圍。對注意力的管理與對人的管理是同一過程的,而由於人的生物性,往往對給自身帶來威脅的事物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如競爭、壓力等,因而營造一種適當競爭和壓力的組織氛圍能有效提高工作績效。

如果員工認識到作好顧客導向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加企業收益,進而改善員工福利,那么無論員工有多忙,他們都會付出足夠的注意力去作好顧客導向。此外,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企業管理好內部公眾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如“微軟”通過自我批評學習,通過信息反饋學習、通過交流共享學習,從而形成了企業領導與員工雙向互動的管理機制。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很好地管理了企業內部公眾的注意力資源。

5、組織結構的構建上

換一種視角可以把組織結構看作是將注意力集中於商業的某些特定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一種機制。不同的組織結構對應著不同的注意力焦點選擇,如生產多產品的企業會對產品走向的組織結構足夠的重視,而職能型組織結構會對職員的技術專長投以更多的注意力。當然如果能將組織結構建設和績效評估、薪酬制度等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會對確保注意力的正確投放產生更好的效果。

管理職能

注意力資源是稀缺的,因而也是昂貴的。企業為購買消費者的注意力要投入巨資。美國各行業的廣告費用約占其銷售額的2.5%,其中,85%是支付給媒介用來購買注意力資源的。一些大眾消費品企業的廣告費用更是驚人,90年代初期,寶潔公司銷售收入的11.8%投在廣告上,高露潔公司投入了13.5%。 1886年可口可樂誕生,當年其銷售額為50美元,而廣告費就花去了46美元,80年代可口可樂的廣告費用約為1.6億美元,而短短的十多年,便增加到現在的6億美元。企業在注意力資源上的花費已經成為經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如何提高注意力資源的使用效率成為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經營目標

藉助媒體廣告吸引顧客或消費者的注意力資源。媒介是注意力資源競爭的主戰場,是注意力的集散地。在眼球決定利潤的注意力經濟時代,這一點越來越重要。企業如能管理好傳媒的注意力,一方面可為企業做廣告,另一方面又可提高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唯有客群參與和互動,才能吸引客群的注意力,從而使其對企業的產品感興趣,這樣就可以為企業聯繫潛在的消費者。在制定銷售過程中,客戶參與越多,銷售產品的機會就越多,吸引客戶也越多。因此企業的活動要有意吸引客群參與。必需賦予人們產品與服務的親身體驗過程,而不是純粹的抽象的數據、信息,這樣企業將會更容易取得經濟效益

1、注意力的評估

企業所需要的注意力資源的來源非常廣泛。大眾傳媒是最主流的注意力載體,另外還有體育賽事、戶外展示牌、公交汽車車身等也是注意力的集聚物。還有很多非主流載體,凡是注意力集聚的地方都可以成為廣告的發布載體。媒介的創新是廣告創新的重要部分,例如某企業在北京某街道的人行道上挖洞覆以鋼化玻璃,用來展示商品,這項新奇的展示方式有效地吸引了路人的注意力,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不同載體的注意力資源的質和量各不相同。電視具有聲音和活動畫面的承載能力,使創意可以生動地在消費者面前呈現,因此也提供了絕佳的創意舞台。

2、注意力的選擇

首先要考慮廣告目標,以準確地找到廣告的目標客群,只有目標客群的注意力才是有效的注意力:其次要考慮廣告信息的類型。電視能同時顯示聲音和圖像,因此它具有其它媒體所不具備的影響力,對於那些訴諸情感、創造形象或展示產品的廣告,電視比其它媒介更合適。另外,科學的媒介的組合,可以通過各種媒介的取長補短來謀求協同效應,從而提高注意力使用的效率。

如電視與報紙的組合,用電視媒介做形象廣告,用報紙媒介跟進做產品的介紹廣告或銷售促進廣告,這個組合要比只用其中一種媒介有更高的效率。體育贊助受到許多跨國公司的青睞,體育比賽尤其是世界性的大型運動會,吸引的是來自全球的注意力,以體育比賽為媒介傳播品牌訊息和產品訊息可以有效地跨越國界和文化的障礙,有助於企業創建全球統一的品牌形象。即使是通過電視體育節目發布產品廣告,其效果也比其它常見的綜藝和電視劇節目中插播廣告的效果好,因為收看體育節目的客群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程度都比前者強。

3、注意力的購買

購買決策直接涉及到廣告費用的支出,因而也直接與注意力資源的成本有關。從一家媒體購買的媒體單位數量越多,越能享受一些談判的優惠條件。媒體沒有固定的收費標準,媒體與廣告公司或廣告主談判時,不僅要考慮當時的供需狀況,還要考慮對方購買的媒體單位的數量。這些因素決定了企業需支付的媒體費用以及廣告安排的細節內容。注意力購買談判是複雜的,購買時間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

例如,電視廣告時間,可以在整個廣告播出季節的前幾個月購買,稱作提前購買,也可以在廣告播出的季度購買,稱作分散購買。提前購買能使廣告主的展示規模得到保證,並享受較低的價格優惠,但一般不能隨意地取消購買計畫,所以也有一定的風險。分散購買的價格由當時的供需狀況決定。

4、注意力的吸引

注意力資源與其它商品有一個特別的不同是:根據媒介的報價購買的只是一定單位的注意力的載體如報紙的版面、電視的時段,而買方最終能得到多少注意力是不確定的,它取決於買方對這些載體的使用的方法。如同樣的報紙版面,有些廣告能有效地吸引讀者注意力,達到良好的廣告效果,而有些廣告可能根本就無人關注,兩者差別大小,取決於廣告策劃、創意和製作水準的差異。

注意力資源的這種特性使注意力專業管理成為必要,因為,廣告專家懂得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吸引注意力、保留和使用注意力。文案專家通過廣告文案吸引目標顧客的注意力。好的標題通常是與讀者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比方說提供免費的、有用的信息),具有新聞性質的,或者對慣用語稍作變更就賦予親切感的,或者能激起讀者好奇心,那些由具體、詳細和明確的詞語組成的廣告比那些由抽象、概括的詞語組成的廣告更能吸引注意力。廣告中的圖像不僅能吸引注意力,而且可以表明文案作出的承諾,標明廣告對象,展示產品在實際使用當中的情景,通過抓住恰當的潛在對象的注意力,劃分出自己的讀者。

5、注意力的使用

得到消費者的注意力以後還有個如何使用的問題。有很多廣告,很吸引人,如路邊的巨幅美女臥睡圖,一定能吸引不少路人的注意力,但如果它是一個兒童飲品的廣告,不知客群會有何感想(其實現在很多低劣廣告都是這樣做的)。傑出的廣告不但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而且還必須要喚起消費者強烈的共鳴,進而改變消費者對本產品、本品牌的態度,使消費者作出對本企業或本品牌有利的購買決策。

注意力如何使用取決於廣告策略。廣告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理性廣告要從眾多的產品利益點中選擇最合適的、最關鍵的產品利益點去有效地影響消費者的態度。感性廣告可以通過建立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情感來影響消費者思考的數量和方向。廣告策略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間作出權衡、選擇,導入期的產品適合理性的介紹性廣告,而成熟期產品以情感人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而社會顯著性產品,往往可以通過塑造品牌個性的方式來定義目標消費群。

6、注意力的保留

廣告費用成本還是投資?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注意力價格昂貴,如果只是一次性消費實在不經濟。許多企業在廣告決策上遲疑不定就是因為擔心廣告播出後一旦沒有銷售反應便會血本無歸。如果在觀念上將廣告作為一項投資,這些憂慮就不復存在了。廣告傳播的許多創新都試圖將注意力的成本轉化為投資,並由此創造出許多廣告工具和策略。60年代,廣告大師奧格威首次提出將廣告視為品牌投資過程。

品牌的概念對注意力管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通過品牌這個載體,企業可以把零星投放的注意力成本凝聚為品牌無形資產,從而將注意力消費過程轉變為品牌投資過程,一舉解決了注意力資源的保留的問題。凝聚在品牌上的無形資產,通過企業的經營行為轉化為實際資產。品牌向企業提供的價值可以從企業行銷活動的效率及有效性、消費者的品牌忠誠、較高的價格/毛收益、品牌擴展的成本優勢、貿易槓桿和競爭優勢等多方面得到體現。品牌資產在企業總價值中所占的比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有些企業的品牌資產甚至超過了其賬面的有形資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