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子棋

中國跳棋(香港稱為波子棋)是一種可以有二至六人同時進行的棋,棋盤為六星型,棋子分為六種顏色,每種顏色10枚棋子,每一位玩家占一個角,擁有一種顏色的棋子,有時人數少的時候,也可以用每人兩種顏色的棋子一起玩。

解釋說明

歷史
中國跳棋大約在維多利亞時代(約1880年)發明跳棋 Halma,(Halma,希臘文 "跳躍"),最初的棋盤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開始時棋子分布在四個角落,以最快跳到對角為目標,規則和現在的中國跳棋類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盤,,由一間德國公司 Ravensburger 取得專利,稱為Stern-Halma。三十年代起在美國開始流行,並改了 Chinese Checkers的名字。當這種棋子傳到中國時,稱為波子棋,實質上中國跳棋並不是起源於中國

幾種玩法

先將一種顏色的棋子全部放在一個角上,各人循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輪流走子,每次動一枚棋子,全部棋子先到達對角那一邊的為贏家。棋子有兩種走法:
一枚棋子移動到相鄰六格其中一格。
「搭橋」:自己的棋子(A) 同一直線上有另一枚棋子(B),不限屬於哪一方,大家之間沒有任何棋子阻隔。如果 B 的另一方也沒有棋子阻隔,A
就可以跳到 B 的相反方向,而且和兩枚棋子原來的距離一樣。跳躍可以連續進行,直至跳無可跳為止。如果出現循環的話,可選其中一處停下。
因為棋盤對稱性的關係,玩家數目極少有 5 個人,通常是 2,3,4,6 其中之一。
規則變化
在目前的網路遊戲中,經常可以看到和正式的規則有所不同:本來作為搭橋的棋子和跳躍的棋子之間距離可以較遠(只是不可能超過棋盤的一半距離),但在網路的話,兩隻棋子必須相鄰,而且只能跨一步到搭橋棋子的另一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