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證券交易所

法國證券交易所

法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是巴黎證券交易所,1724年正式建立,其經紀人由法國財政經濟部指定,共有99人,其中巴黎71人,外省28人。證券經紀人的工作是接受客戶買賣證券的委託,掌握買賣雙方供求數量和要求的價格幅度,代客戶進行買賣,從中收取佣金。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在世界各大交易所中,次於紐約、東京和倫敦,名列第四。

簡介

法國從1961年開始,所有交易所實行“單一價格”。巴黎證券交易所發行全國性、國際性和外國證券,7家外省交易所經營地區證券買賣、並劃分了各自的管轄區,但有時一種證券也同時在幾個交易所買賣,標價統一。巴黎所買賣的證券,在官方牌價表上約有經濟部門的1300個發行者,其中180多個來自外國。交易所的客戶是證券持有者,除其本國法人如保險公司、退休金金庫、存款及信託金庫、可變資本投資公司、共同投資基金、銀行、工業發展局和地區發展公司外,外國人(含外國企業)也持有各種證券。交易所在進行現貨交易的同時也進行期貨交易,期貨交易的絕大部分在巴黎所進行。此外,不屬於官方牌價表上的一切證券可以進行場外交易,但只能是即期買賣。

組織機構

(1)經紀人公會,由法國7家交易所的經紀人組成,屬私人機構;
(2)交易所業務委員會,1967年成立,系國家機構,主席由部長理事會任命,另加國庫司的一個成員作為政府特派員參加該委員會。其職責是對有關重大問題(如建立或撤銷交易所、修改現行法律章程)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作出決定。如確定期貨交易所需要的保證金數額、決定佣金費率;在徵求同業公會的意見後,對準許證券列入官方牌價表或註銷上市的證券作出最後決定;向共和國總統遞交日報和年報。

發展狀況

巴黎證券交易所是法國唯一的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長期以來,巴黎證交所,一直以債券交易為主。不過80年代以來,法國實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措施以後,巴黎證交所的股票和債券發行量大大增加。

巴黎證券交易所以往一直由法國財政部直接管理,1967年以後改由證券交易業務委員會管理。該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對交易所的交易活動進行監督,並對重大問題作出決定。

1986年,巴黎證交所開辦了金融期貨市場,它以債券為主要對象,並從事長期和短期的所有金融商品的交易。自1991年5月起,巴黎證券市場的結算交割作業全部納入了電腦系統,交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交易時間

法國當地時間: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5:00

主要指數簡介

“法國巴黎券商公會40指數”或稱巴黎CAC40指數(Cotation Assistée en Continu 40)為依據巴黎證交所40支上市股票所編制的調整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該指數以1987年12月31日為基期,以1,000為基值。該指數自2003年12月1日起採用自由流通量作為計算基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