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

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2011年

總計:2.218萬億美元
人均:44008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2011年

總計:2.776萬億美元
人均:35156美元

人類發展指數:0.884(極高)全球排名第20名

中央銀行:法蘭西銀行

貨幣單位:歐元(EUR,符號:€)

基尼係數:0.289

資本形成率(2009):19.1

居民消費率(2009):58.0

國內生產總值產業構成(2009):農業(1.8%)/工業(19.0%)/服務業(79.2%)

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2009):第一產業(-3.2%)、第二產業(74.0%)、第三產業(29.2%)

失業率:9.4%

工業

工業歷史

法國現代鐵路法國現代鐵路
法國是發達的工業國家。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就已開始工業革命。19世紀20年代起,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加快。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已開發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19世紀中期,法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隻相當於1938年的40%。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干預手段,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畫”,對基礎產業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提高工業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注重技術改造。藉助政府干預,特別是得益於美國馬歇爾計畫,戰後法國工業得到迅速恢復。1948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指數已達到戰前1938年的水平。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法國經濟的起飛時期。法國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石油化工、電子和機電、汽車、高速火車、宇航、造船、通訊設備等新興工業部門,以此為龍頭帶動整個工業的全面發展。過10餘年的快速發展,法國一躍成為世界先進工業國。70年代以後,法國工業經濟緩慢增長。近幾年來隨法國經濟復甦,但增長幅度不大,且呈明顯起伏狀態。

概況

2000年法工業增加值為264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8%,用工人數約占總勞力的26%。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製造、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近10年來,法工業產品出口額在經合組織前9大工業產品出口國的出口總額中一直保持約9%的比例。法工業企業總數約20萬個,其中四分之三是股份公司,五分之一是有限責任公司。法工業的主力軍是以大型企業,如埃爾夫-阿基坦、法國電力公司等跨國公司為代表的企業集團,占工業產品銷售總量的56%,工業投資的60%,以及產品出口的70%。

核能

法國是核電發電量占全國總電力比例最高的國家,目前,全國電力供應78.4%依靠核能 ,法國用電的價格因此處於歐洲最低水平。從起步到現在,法國核電已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它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法國核電起步階段,在此期間,法國核電以氣冷堆為主,並在逐步向壓水堆核電站過渡。1970年代至今,是法國核電發展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法國完成了壓水堆核電站的標準化和系列化發展過程。目前,法國已經擁有世界領先的核電設計、建設和運營能力,並在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農業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2001年農業產值約585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用工人數約占總勞力的3.4%。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法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這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獲取外貿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出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場的11%。

服務業

服務業在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8年服務業產值為16272.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7.6%。法服務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較快,連鎖式經營相當發達,已擴展至零售、運輸、房地產、旅館、娛樂業等多種行業.

旅遊業

法國旅遊業發達法國旅遊業發達
法國是旅遊大國。2008年接待外國遊客7845萬人,居世界首位,旅遊外匯收入556億美元,繼美國、西班牙之後,居世界第三位。旅遊從業人員達105萬人,旅行社4587家。全國有21139家旅館和13527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70117家。旅店、餐飲業從業人員約96萬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