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規劃面積包括已開發的清蒙園區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將開發的洛秀園區83平方公里。

概況

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規劃面積包括已開發的清蒙園區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將開發的洛秀園區83平方公里。清蒙園區規劃建設了泉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高科技園區)、汽車製造基地產業集中區、生活配套區。截止2005年8月,已投產企業近200家,就業人口7萬多人。
自1996年投建以來,黨工委、管委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區一點”功能定位,以創業者需求和企業發展為導向,精心搭建創業支持平台,最佳化環境,創新機制,高效服務,努力構建政府、企業、業主、員工發展共同體,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推進。

經濟運行

實施開發壯區戰略,拓寬招商渠道,提升運行質量,不斷擴張經濟總量,新的經濟成長點的作用日漸顯現。建區以來累計簽訂投資項目契約280個,契約投資額30億元,契約使用外資4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3.2億美元;已投產企業累計近200家,在建項目50個。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達50.5億元,比增44%,財政收入達2.7億元,比增53%。開發區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輕紡化纖、體育用品、工藝禮品六大主導產業集群。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後勁足的明星企業和優質項目在區內迅速聚集。宏遠紡織公司等9家企業進入泉州民營企業100強。“國家火炬項目”神州電子在國內衛星接收設備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年產值3億元,稅收超1000萬元;“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三興體育用品公司年產運動鞋1000萬雙,稅收超1000萬元;“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九牧王西褲連續多年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省高新技術企業”宏遠紡織日產優質紗線10萬錠,年產值6億元,稅收達2000萬元;億興電力、運城製版、冠宇信息、邁韋通訊、通力電氣、特庫克汽配等科技型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環境建設

實施環境塑區戰略,構建高品位的創業空間。通過“多元投資、滾動發展”,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累計投入20多

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億元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完成首期8.5平方公里的道路、通信、供水、供電、排污、排水、寬頻網、有線電視等8個網路建設。同時,集中財力投建海關驗關場、商務酒店商貿街仙公山公園美泰公園、綜合市場等創業配套設施和城市公共設施。管委會還通過創建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環境建設和管理水平,實施“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有序化、人性化”工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營造環境比較優勢,生態、人文、環境俱佳的創業空間已成為開發區招商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科技創新

實施科技強區戰略,全力推進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和推進科技創新的核心區。建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留學生創業園、高校創業園、台灣學者創業園、軟體園,初步形成“一個創業服務平台、二個中試基地高科技陶瓷先進制造技術)、三大孵化功能、八大創業載體、33個行業中心”的科技促進體系。目前,孵化基地的硬體配套已基本到位,總占地260畝,建成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2幢創業大樓和專家樓。全區已被批准確認的國家火炬計畫項目3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省“五新”項目28項,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且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達43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30%。

服務環境

實施創新立區戰略,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平台,作為全市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的示範效應不斷擴大。建立“瘦身型”政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只設定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黨務工作部(人事勞動局)、科技經濟發展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國土規劃建設局、財政局、社會事業局(計畫生育局)、監察局、工委會等8個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僅35名。建設“服務型”政府,推行“一路通”、“一站式”服務體系,設立招商服務中心和“馬上辦”辦公室,承擔、代理企業籌建、生產中所需一系列服務項目。稅務、公安、工商、消防、海關、金融等10多個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機構也已入區為企業提供服務。以市級部分經濟審批許可權平移開發區為契機,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把企業建設審批工作日壓縮至30日以內,並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登記“一審一核”、“直接登記”、“先照後證,告知承諾”等創新體制,變前置審批為後置審批,使行政審批更科學、更到位。
開發區建設以來,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速快。全區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出口交貨值等多項經濟指標保持50%以上的增幅,超過全國開發區的年平均增長率。二是外向度高。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家占入駐項目的三分之一以上,企業產品外銷比例大,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三是企業規模大、檔次高。入區企業投資規模超1億元的有10家。在已投產的工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占60%,其創造的工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5%;目前區內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3件、“福建省著名商標”6件。四是科技導向凸顯。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達30%;企業員工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15%,企業研究和開發投入占總收入的3%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