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要治本

治病要治本

《治病要治本》是由趙宇寧編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趙宇寧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先生再傳弟子,孔伯華醫館執業醫師,中醫主治醫師。

幼承家學,追隨武學泰斗高紫雲先生傳人習練太極。多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對身心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養生康復指導有獨到見解。曾在《北京日報》、《中國醫藥報》、《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等報刊發表多篇文章,撰寫《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心身病因分析》作為心身醫學年會大會正式宣讀論文。參與編寫《明醫醫話》、《名老中醫廖厚澤先生紀念文集》等書籍。

編輯推薦

世間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陰陽運動,人體生命活動也是陰陽的運動。《治病要治本》就是告訴大家:人為什麼會生病以及如何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

結合孔門醫學理論體系,提出當今社會都市人群普遍存在的陰虛、內熱、脾濕三種情況是導致人體陰陽失衡並最終導致疾病發生的罪魁禍首。

陰陽調和就是我們最好的養生祛病方法。如果陽氣過強,不能密藏,那么陰氣就要虧耗,人就會生病。只有陰氣平和,陽氣密藏,精神才會旺盛。如果陰陽離析而不相交,那精氣也就隨之而竭盡了。

陰虛、內熱、脾濕,是現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三個體質傾向,也是致病的三個主要因素。這三個因素常常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糾纏在一起發病,錯綜複雜,雖症狀百出,而其理則一。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長命百歲、活到天年了。

適當的靜養是為我們的身體節能,是保我們生命的元氣。氣是人生命之本源,靜養的目的就是培育元氣,元氣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長生。

《治病要治本》教大家三招太極來抵禦中年危機。此套功法是由換氣降壓、疏通經脈和滋補肝腎三個簡單動作組成。並且在北京電視台體育頻道"快樂健身一籮筐"欄目示範講解過。是筆者多年習練太極並結合中醫養生理論以及當今社會都市人群的基本體質編創的。讓我們的父母都來練習這套功法吧,也能儘儘我們不能在身邊的孝道。

目錄

序言 人不平衡會摔跤,體不平衡會生病

第一章 陰陽——身體的幕後操盤手

中醫不治病而是調理身體

別把陰陽想得太神秘

理解了陰陽就理解了中醫

陰陽是中醫八綱辨證中的總綱

陰陽平衡是五行和諧的基礎

第二章 關於疾病,你是這樣想的嗎——陰陽失衡導致健康“出軌”

病不一定是壞事,它是檢驗身體的唯一標準

為什麼陰陽會失衡

生病過程是正氣與邪氣打架的過程

火氣大是現代人的通病

亞健康是陰陽失衡的片首曲

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三章 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你的“硬體”結構決定了你的健康

學會調整臟腑平衡,以激發人體自我修復潛能

養心——心是五臟六腑的“君主”

護肝——肝是調氣機的“大將軍”

潤肺——讓人體的空調正常運行

健脾——照顧好你的“後勤部長”

補腎——腎是人的先天之本

壯膽——膽是勇敢的“先鋒官”

保胃——保胃氣是保胃之陰陽

順小腸——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通大腸——保持大便通暢是保養大腸的關鍵

助膀胱——別讓尿成為致病因子

理三焦——三焦是元氣和水液的重要通道

第四章 經脈也分陰陽——會使用經絡的人會養生

經絡是調節陰陽平衡最有價值的良藥

手太陰肺經——讓肺經不再受傷害

手少陰心經——天天好心情,多按心脈經

手厥陰心包經——常按心包經,賽過吃人參

手厥陰心包經——常按心包經,賽過吃人參

足太陰脾經——女性最應該關注脾經

足少陰腎經——補腎要從腎經穴位開始

足厥陰肝經——疏肝解郁的法寶

手太陽小腸經——不容忽視的小腸經

手少陽三焦經——治手腳冰冷要從三焦經人手

手陽明大腸經——平衡陰陽,從“腸”計議

足太陽膀胱經——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

足少陽膽經——常敲膽經一身輕

足陽明胃經——常敲胃經助長壽

第五章 食物本性——食物的陰陽屬性決定你該吃什麼

熟知食物本性是不生病的關鍵

謹和五味是延年長壽的捷徑

補益其實就是補陰陽

飲食有節——只有吃得舒服你才舒服

有補有排,陰陽方平衡

陰陽型肥胖者可以這樣吃

韓國的五色飲食來源於中國文化

第六章 動為陽,靜為陰——以太極的方式動靜結合調節陰陽平衡

動生陽,靜生陰——養身要動.養心要靜

睡眠是人類最好的靜養

神奇的靜養功——常入靜可以控制氣的消耗

不可思議的太極拳——三招太極抵禦中年危機

最實用的五禽戲——跟動物也能學養生

第七章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掌握四時變化是養命的根本

四時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

春生——春天是最宜養生氣的季節

夏長——有生長才會有收穫

秋收——收穫金秋時也要收穫健康

冬藏——冬天藏好了,春天才會有生機

第八章 找對根源,治對病——陰陽平衡療法是獻給眾生的厚禮

治病養生力求於“平”

得了流行性感冒,內外都要治

治療神經官能症,心理疏導最關鍵

急性胃腸炎——吃出來的病也可以吃回去

糖尿病的問題在腎

後記 傳授醫理,造福百姓

附錄1 人體十四經脈主治病症及穴位使用指南

附錄2 常用穴位位置及主治一覽表

附錄3 《黃帝內經》養生小秘密

……

序言

身體的規則看起來數以萬計,好像是一部繁雜的律法,難以掌握,但所有的律法都符合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不帶來傷害和不便。身體的規律雖數以萬計,但是它終歸有一條主線連線著。這個主線是什麼呢?那就是平衡。

人不平衡會摔跤,身體不平衡就會生病。

要想不摔跤、要想不生病,就要維持身體的平衡。身體一切的平衡都歸結於陰陽平衡。無論是臟腑平衡、動靜平衡、經絡平衡,還是四時平衡、飲食平衡,都是以陰陽平衡為基礎的。陰陽平衡的原則是主導,其他的一切諸如運動、營養、使用經絡,都是具體的方法。

有人問,那我們如何維護身體的陰陽相對平衡呢?關鍵是要做好日常保養,細節決定健康,這個細節便來源於平時的點滴保養。

假設有一輛汽車,以下有兩種使用方法,我們會選哪一種呢?

1.一個駕駛員不懂交通規則,不懂汽車保養,只知道開車,這部車很快就會進入維修廠,更換零件並提早報廢。

2.一個駕駛員深諳交通規則,平時能夠做到認真保養。這部汽車運行不僅良好,而且很少去維修,使用壽命也很長。

顯然,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一個答案。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汽車,由新到舊,直至報廢,是一個需要不斷保養的過程。如何駕駛和保養身體這部車,是我們最應該了解和掌握的學問。

作為一個合格的駕駛員,一定要懂得交通規則、熟練駕駛技術,並且開著一輛沒有問題的汽車,才能上路。可是,我們生活中許多人很少研究人體運行的規則,如同不合格的司機駕駛汽車上路一樣,因而造成人體這部汽車過早地報廢。如果我們能夠學會保養和駕駛人體這部汽車的技術,延緩車子損害的速度,則能夠健康平安地渡過人生。

我們以流感來舉例,流感相當於祖國醫學溫病之風溫範疇。孔派認為,這類疾病的發生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而這個內因就是陰虛內熱。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感染,而有的人不易感染呢?這取決於自身的正氣強弱。如果沒有陰虛內熱這個內因,病毒在體內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環境。如果你這個駕駛員的駕車技術很熟練、又重在平時保養(內因),即使車子舊點(外因)也能減少大修的次數。

《無病一身輕二》正是講述關於對身體這部車如何進行內部保養的問題,它重點著眼於如何通過日常保養來維護身體的平衡——陰陽平衡。

只有陰陽平衡,才會健康一生。

後記

初次看到這本書稿,內心的激動無法形容。“治病要治本”是我們中醫這門國粹明顯區別於現代西方醫學的標誌。就從這一點,我就產生了拿回家好好研究並要使之能夠出版發行的衝動。多年來我和家人看病的曲折經歷使我對現有的西醫療法逐漸失去了信心。抗生素的濫用以及高昂的費用都已經折磨得患者痛苦不堪了。因此,通過圖書讓天下蒼生能夠從作者的高超醫技中得到惠澤是我多年的願望。

展卷之餘,我逐漸體會到,作者是要把一個最明顯而又最深刻的醫理——陰陽平衡闡述給大家。更從這個機理出發給出了多種針對常見多發疾病的有效療法。無論是從五行出發的仿生學療法,還是精妙的醫方或者是給出的穴位按摩法都行之有效,簡單易行。薄薄的書稿,簡單精略的幾句話不但為我們深入淺出的講述了這個醫理,還把最實用的方法教授給大家。

書稿作者趙宇寧老師,幼承家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曾追隨武學泰斗高紫雲先生傳人習練太極,後有幸成為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先生再傳弟子。大學畢業後深鑽中醫多年,從師後,其師觀其聰慧肯學便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長期的實踐學習及治病救人的過程中,趙宇寧先生也不斷總結自己的體會和經驗。並對祖國醫學進行創新,用最貼近現代生活的方法治癒現代社會中奔波的現代人。因此用汲古納今,融會貫通來形容趙先生真是再恰當不過。

通過長期的實踐,趙宇寧先生髮現,陰陽失衡是現代人多發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從飲食、運動來進行必要的生活調理,從經絡療法、中醫中藥來進行必要的對症治療能迅速糾正陰陽的相對失衡,而使其找到新的相對平衡點,從而使人體恢復健康。通過“刺激陰陽”這個最根本的人體大藥使其發揮作用從而開啟自愈之門,則是我們這些經歷“看病難,看病貴”的老百姓所最根本的渴切

扣卷之時,尚留余香。每當家人出現病痛之時,我都用趙老師教我的養生祛病方法加以治療和調理,更感其親切實用。因此心中常留對趙先生的敬意及感激。所有感激發自肺腑,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傳授醫理,造福百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