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簕竹

油簕竹

油簕竹別名爛眼竹、石竹等,竿厚實而堅韌,可用作建築工程的腳手架、擔桿、扁擔、船用撐竿、漁具、農具以及農村修建茅屋等用材。

基本信息

物種

油簕竹

簡介

種中文名:油簕竹
種拉丁名:Bambusa lapidea McClure
種別名 :爛眼竹、石竹(廣東),馬蹄竹(廣西),蠻竹(四川),橄欖竹(雲南)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簕竹屬
屬拉丁名:Bambusa
國內分布:產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香港有栽培。多生於平地、低丘陵較濕潤地方或河流兩岸、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番禺。
中國植物志:9(1):063
亞屬中文名:簕竹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Bambusa
族中文名:?竹族
族拉丁名:BAMBUSEAE 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7—17米,直徑4—7厘米,尾梢略下彎,下部挺直;節間一般長20—35厘米, 近基部稍腫脹,無毛,竿壁厚1-2厘米,竿基部數節間顯然較短,有時具不明顯的淺綠 色縱條紋和紫色條斑;節於竿基部數節生有短氣根,並於籜環之上下方均環生一圈灰白 色絹毛,但竿下部各節僅在籜環之上方具有一圈絹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或第四節開 始,以數條乃至多條簇生於每節,中央的3枝顯著粗長,次生枝常退化短縮為硬質或軟 質的刺。籜鞘稍遲落,革質,背面完全無毛,或僅於底緣處被小刺毛,新鮮時背面有光 澤,欖綠色而具紫色條斑,乾時縱肋隆起,先端近截形或稍作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有波 狀皺褶並向外鼓出,背面被短硬毛或近於無毛,另一面被糙硬毛或長硬毛,耳緣密生粗 短縫毛,兩耳大小不相等,大耳稍下延。長圓形至長圓形倒披針形,長3.5—4厘米,寬 1—1.5厘米,小耳長圓形或卵形,長約3厘米,寬1-1. 5厘米;籜舌高4—5毫米,近 全緣而密生流蘇狀短毛;籜片直立,但向外鼓出,卵形至廣卵形,先端突漸尖而具銳尖 頭,基部稍作收窄後即向兩側外延而與籜耳相連,且此相連部分較寬。葉鞘背面無毛,僅 外緣被短纖毛;葉耳存在或否,鞘口縫毛細弱而作波曲狀,通常每邊為數至多條,或有 時無毛;葉舌極矮,全緣而被極短的纖毛,或有時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先 端漸尖而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一般長8—23厘米,寬10—20毫米,兩表面均無毛, 次脈5或6對。假小穗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線狀披針形,稍扁,長達2厘米以上,具 芽苞片2—4片;小穗含兩性小花5或6朵,頂端通常具2朵不孕小花;小穗軸節間通常 中空,長2—4毫米,近內稃的面扁平而無毛,另一面稍粗糙,先端疏被短纖毛;穎缺, 外稃氏達8.5毫米,背面無毛,有光澤,多脈,先端鈍或急尖,或有時急尖而具細尖頭, 邊緣無毛;內柞稍短於其外稃,但上部的小花之內稃稍長於外稃,具2脊,脊近頂端處 被纖毛,脊間2脈,脊外稍粗糙,先端鈍或有時微凹缺;鱗被3,卵形或倒卵形,近相等, 長約1.5毫米,先端鈍,邊緣被長纖毛;花葯長約4毫米,先端鈍;子房狹倒卵形,頂 端增厚而被糙硬毛,花柱極短而被糙硬毛,柱頭3分。 筍期10月,花期8—9月。

用 途

竿厚實堅韌,可用作建築工程的腳手架、擔桿、扁擔、船用撐竿、漁具、農具以及農村修建茅屋等用材。
產地分布:產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香港有栽培。多生於平地、低丘陵較濕潤地方或河流兩岸、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番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