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是河海大學具有較完整辦學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學的重要力量。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常州電力機械廠機械職工大學,1986年河海大學機械學院成立,1996年5月河海大學機械學院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分校,2000年6月河海大學常州分校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位於常州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常州市行政中心毗鄰,占地436畝;設有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企業管理學院和基礎學部,有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近600人,本科生5540人,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560人,工程碩士300餘人,外國留學研究生37人,繼續教育學生5879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常州電力機械廠機械職工大學。1980年,原江蘇省電力局下屬的常州電力機械廠開始籌建機械職工大學,12月20日,國家電力部檔案決定,從1981年起,將該廠劃歸電力部領導,並著手籌建常州電力職工大學。

校區環境 校區環境

1983年2月25日,常州電力職工 大學被確認為水利電力部直屬單位,水電部報請國務院審批建立水利電力部常州機械製造職工大學。5月31日,國家教委批覆水利電力部,同意成立水利電力部常州機械製造職工大學。

1985年,水電部常州機械製造職工大學和常州電力機械廠劃歸河海大學(原華東水利學院)領導管理。

1986年2月13日,經河海大學申請,國家教委同意擴大河海大學辦學規模,在水電部常州機械製造職工大學的基礎上建立河海大學機械學院。11月26日,河海大學機械學院在常州成立。

1995年12月,經河海大學申請,水利部人事勞動教育司批覆,同意“河海大學機械學院”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分校”,河海大學機械學院電子工程系更名為河海大學計算機及信息工程學院(常州)。

1996年5月3日,河海大學機械學院舉行更名儀式,正式起用為河海大學常州分校,並為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常州)、國際工商學院(常州)頒發銅牌。

2000年6月,河海大學常州分校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2009年,河海大學計算機及信息工程學院(常州)更名為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常州)。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2012年11月,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常州)更名為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設有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企業管理學院和基礎學部,設15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熱能與動力工程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業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物聯網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
物聯網工程
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企業管理學院 會計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有教職工近600人,高級職稱170餘人,有博士生導師10餘名,碩士生導師百餘名。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寶鋼教育優秀教師獎獲獎名單
序號部門獲獎人員獲獎時間
1 物聯網學院 江冰 2005
2 企業管理學院 杜棟 2007
3 物聯網學院 朱昌平 2008
4 物聯網學院 范新南 2010
5 機電工程學院 廖華麗 2015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共建)2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江蘇省品牌專業2個,江蘇省重點專業2個,江蘇省重點專業(共建)2個,江蘇省 “卓越工程師(軟體類)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B類)2個,河海大學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河海大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河海大學品牌專業建設點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1個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蘇高校省級英語精品課程1門,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一類課程1門,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二類課程1門,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3門。

專業建設 
類別專業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共建)能源與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機械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械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江蘇省品牌專業機械工程、通信工程
江蘇省重點專業機械工程、工業設計
江蘇省重點專業(共建)能源與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共建)自動化
江蘇省 “卓越工程師(軟體類)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B類)物聯網工程
河海大學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河海大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金屬材料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河海大學品牌專業建設點通信工程、自動化
資料來源:

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常州校區工程訓練中心、電子與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省級優秀課程、精品課程
名稱課程名稱
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一類課程 機械設計
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二類課程 微機系統與接口
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電子技術基礎、高頻電子電路、信息管理學
江蘇高校省級英語精品課程CAD/CAM原理與實踐
資料來源: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級別名稱立項時間
國家級河海大學—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1年
河海大學—江蘇國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1年
河海大學—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1年
省級河海大學—常州移動物聯網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3年
資料來源:

•教學成果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情況
獲獎項目獲獎等級年份
實施“3+1”學制探索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一等獎 2004年
《信息管理學教程》(教材) 二等獎 2004年
全方位構建與實施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四大體系 二等獎 2007年
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模式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09年
標準明確、過程控制、評價合理、持續改進的本科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 一等獎 2009年
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一等獎 2011年
IT類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機制構建與實踐二等獎2017年
聚焦“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構建機械工程專業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二等獎2017年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有1個水利部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水利部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

學位授權點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學位點類別
08工學 機械工程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碩士點
機械電子工程 碩士點
機械設計及理論 碩士點
車輛工程 碩士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碩士點
農業工程 水利機械 博士點、碩士點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碩士點
物聯網技術與套用 博士點、碩士點
控制科學與工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碩士點
02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低碳經濟學 碩士點
07統計學 統計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碩士點
資料來源:
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專業領域代碼專業領域名稱時間
1 085201 機械工程 2009年
2 085208 電子與通信工程 2013年
3 085211 計算機技術 2013年
4 085237 工業設計工程 2014年
資料來源:

合作交流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依託學校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等國外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平台,選派優秀學生赴國外攻讀學位;組織優秀本科生赴國外知名高校學習交流;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英國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德國比勒菲爾德套用科學大學等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3月校區官網簡介,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研究中心,參與“世界水谷”與水生態文明、沿海開發與保護、重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三個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建設。

省部級科研基地一覽表
序號名稱所在學院主管部門批准時間
1 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機電學院 教育部 2007
2 江蘇省輸配電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物聯網學院 江蘇省科技廳 2009
3 江蘇省高校特種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 機電學院 江蘇省教育廳 2016
資料來源:
市級科研基地一覽表
序號名稱批准部門批准時間
1 常州市數位化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科學 技術局 2007
2 常州市輸配電及節電技術重點實驗 2008
3 常州市感測網與環境感知重點實驗室 2010
4 常州市光伏系統集成與生產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2
5 常州市特種機器人及智慧型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3
6 常州市圖形圖像與骨科植入物數位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5
7 常州市創新創業與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2015
8 常州市高空作業裝備與智慧型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7
9 “一帶一路”非洲研究中心 常州市社科聯 2017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新增科研經費1.1億元,獲省級以上基金項目100餘項,發表三大檢索論文近1000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40餘項,受理髮明專利近1100項。

2017年12月,由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張金波副教授負責完成的《高壓開關設備智慧型監測組件》獲2017年江蘇省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圖書館創建於1986年9月,2016年底圖書館藏書84萬冊、1100餘種中外文期刊、30萬冊電子圖書,形成了以機械、電子、通信為主,兼有人文、經濟管理等學科文獻的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

文化傳統

校區標識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標識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標識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標識主體採用河海大學校徽標識,右側添加“常州校區”字樣。

河海大學校徽為梅花形圖案。校徽中間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藍字的整體色系是繼承1915年學校創建時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校徽圖樣和色系,選取河海藍為標準色,體現了河海大學具有大江大海的寬廣胸懷和磅礴氣勢,代表了河海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的水利專業辦學特色。篆字圖樣的上方是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時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校名標準字,圖樣下方是學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稱,凸顯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校徽外圈是繼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學時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圖樣,象徵河海大學傲雪凌霜、堅韌不拔的崇高品質,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學校所在地,同時梅花瓣形圖樣與水波浪圖樣暗合,也喻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整個圖形直觀、樸素,又不失莊重、典雅,既蘊含了學校的歷史淵源,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以河海大學“致高、致用、致遠”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育人為校區中心工作,將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培養觀念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卓越計畫”,系統實施“英才計畫”、“1442工程”,形成了具有校區特色的工程英才、學術英才、管理英才和創新創業英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常州校區黨委書記任旭華
常州校區黨委書記任旭華
常州校區管委會主任范新南
常州校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建青
常州校區管委會副主任彭雷
常州校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潘洪林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