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機場

沙縣機場

福建沙縣機場位於福建省三明地區沙縣境內,沙縣城區東北側、福銀高速公路南側,沙縣高砂鎮龍慈隧道附近。近期總投資25億元,飛行區技術指標等級為4C級,新建一條跑道長2600米、寬45米,機位1B4C,沙縣機場遠期定位為中型機場,設計飛行區技術指標等級為4D級,跑道向東北方向可延長至2800米以上。工程建設期約4年,力爭2014年建成通航,擬開通沙縣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廈門、南昌、成都、瀋陽等城市的航線。

基本信息

沙縣機場簡介

福建沙縣機場位於福建省三明地區沙縣境內,沙縣城區東北側、福銀高速公路南側,沙縣高砂鎮龍慈隧道附近。1993年10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建設。2010年底開工建設,建設年期2010—2013年,力爭2014年實現通航。近期飛行區技術指標等級為4C級,新建一條跑道長2600米、寬45米,機位1B4C,航管樓1245平方米,航站樓14300平方米,停車場5600平方米,貨運庫和業務用房1150平方米,生產和生活輔助用房6390平方米。沙縣機場近期總投資約25億元,設計目標近期為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47萬人次,貨郵6400噸。工程建設期約4年,力爭2014年建成通航,可起降波音737系

沙縣機場開通航線圖沙縣機場開通航線圖

列、空客320系列、CRJ-200等C類機型,擬開通沙縣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廈門、南昌、成都、瀋陽等城市的航線。

發展規劃

沙縣機場遠期定位為中型機場,設計目標年為2040年,年旅客吞吐量240萬人次、貨郵27000噸,設計飛行區技術指標等級為4D級,跑道向東北方向可延長至2800米以上,可起降波音757、767系列等D類機型,可直飛國內主要城市、港澳地區、東南亞國家。

機場建設

1993年10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國函〔1993〕142號文批准建設;
1993年,進行場道準備,完成征地2300多畝;
1994年4月,原國家計委批覆可行性研究報告(計交能〔1994〕374號),開始進行工程設計;
1994年8月,國家民航總局批准機場總平面規劃(民航局函〔1994〕726號),完成總平面規劃;
1994年10月,完成飛行區、助航燈光和淨空處理工程初步設計;
1995年6月,完成場道道面、排水、助航燈光、淨空處理、消防、場內供水、供電等項目施工圖設計;
1995年10月,完成機場總體、通信導航、航站區、供油等工程設計;
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基本完成場道土石方工程和機場綜合樓建設。至此,沙縣機場建設已完成投資近1.6億元。
2004年10月,沙縣機場已列入正在編制的《福建省“十一五”民用機場發展規劃》,並作為第一個建設項目;
2005年12月28日,沙縣機場續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開航。位於205國道旁,距三明市19公里,南平市68公里,又處京福、天汕高速交匯點;
2006年至2007年,因種種原因停工;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可研(修編)(發改交運〔2007〕2510號),重新開工。 
2008年計畫投資1.5億元,開工建設航站區航站樓、航管樓等。計畫於6月份基本建成;3月份完成飛行區跑道混凝土道面工程,爭取在年底完成機場所有建設工程,並力爭實現通航;
2008年,為了貫徹落實民航總局《關於加強對特殊機場飛行運行管理的通知》,切實做好“特殊機場”建設前期的航行研究工作,消除將來在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機場現行跑道暫停施工,機場下一步的建設方案有待有關部門研究。
2010年2月1日,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黃小晶在京與國家民航局局長就省局合作,開誠布公的交流、務實有效的磋商,雙方很快達成一項共識:支持福建新建沙縣機場。沙縣機場於1993年獲批進入設計階段,2005年12月正式開工,2006年首度停工,2007年9月重新施工,2008年再度停工。
2010年11月4日上午11時,福建沙縣民用機場奠基儀式在沙縣機場新場址隆重舉行。沙縣民用機場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項目為國家及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近期總投資估算25億元,工期4年。

機場新址

福建沙縣機場位於福建省三明地區沙縣境內,原場址位於沙縣虬江鄉鳳凰山附近。最佳化的新場址在高速公路際口樞紐西北,高砂鎮龍慈隧道附近。新址可滿足雙向起降的要求(原址只能單向起降),遠期具備擴建為4D級機場的條件,

沙縣機場效果圖沙縣機場效果圖

相當於現在福州長樂機場的規模(原址只能停留在4C級)。新址雖然還是離縣城很近,但機場的高度比城區高得多,故對城區影響不大。原址今後為三明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用地,包括火車站客貨站場、汽車客運站、無水港等。

機場前景

沙縣民用機場該機場半徑100公里區域內覆蓋2個設區市(機場距三明市區23公里、距南平市區36公里)和13個縣(市),各種資源比較豐富,區域經濟加快發展,商務客源和貨物流通量以及臨空經濟將不斷增長,旅遊客源市場也將與機場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 
從區域布局看,擁有區位優勢
機場距三明市區23公里、南平市區36公里,又處京福、天汕、廈沙高速公路,鷹廈鐵路、向莆快速鐵路、杭廣高速鐵路,沙溪河航運交匯點附近。其100公里半徑內覆蓋2個設區市、13個縣(市),涉及人口648萬人、國內生產總值620億元,不僅區位優勢明顯,而且可填補閩西北機場空白。
從經濟發展看,擁有企業依託
2009年三明地區生產總值734.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7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5.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1.88億元,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96億元,外貿出口總值7.62億美元。三明地區2009年人均GDP27900萬元,折合美元4075。(三明市市區人均GDP約47015元,折合美元約6944.6,位居全省前列。)
三明基礎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擁有冶金、化工、煤炭、機械、紡織印染、塑膠、造紙、森工、建材、電子、醫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大中型企業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鋼鐵企業(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化肥、水泥、煤炭等企業都在三明。3、從客源市場看,擁有旅遊支撐

三明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和美麗的山水園林城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態旅遊區,全市森林覆蓋率76.8%,被譽為“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中國綠都”,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是全市主導產業之一。擁有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兩個世界級景區。永安桃源洞.石林、將樂玉華洞3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8個國家級旅遊品牌和世界“客家祖地”,還有市區“八景”,全市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約450萬人次。續建沙縣機場有利於構築大交通、大旅遊,實現旅遊與機場的良性互動,支撐機場經營收益達到保本點(旅客年吞吐量9.63萬人次和貨郵年吞吐量2000噸)以上,投資回報率可觀。
從資源條件看,擁有發展後勁
沙縣是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和省良種水果發展基地縣、省農副產品基地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木材、筍乾、曬煙、香菇、花奈、菜芋、板鴨等名特優產品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三明享有福建“綠色寶庫”之美譽,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1.21億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礦產資源豐富,享有福建省礦產“聚寶盆”之美稱,礦產資源總量占全省的第二位;水利資源主要河流系閩江水系,總長875公里,年徑流量達216億立方米,可供開發水電裝機容量170萬千瓦。資源開發潛力大,經濟發展後勁強。
從交通狀況看,擁有配套設施
沙縣是閩中重要的交通樞紐,京福高速公路(即福銀高速公路)、鷹廈鐵路、205國道、304省道、三明城市快速通道、沙溪河航運、在建的向莆快速鐵路和規劃建設中的杭廣高速鐵路(南三龍高鐵)橫貫全境,公路、鐵路、水路暢達,交通十分便捷。近年來,隨著向莆快速鐵路、三泉高速公路、廈沙高速、長深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相繼動工建設,特別是規劃中的杭廣高速鐵路、鷹廈鐵路與向莆快速鐵路都在沙縣設立聯軌站,並與沙縣機場及高速公路互通口集中建設,實現鐵路、機場、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建設方案的基本確定,成為全國百個;福建省四個重點交通運輸樞紐城市之一。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將有力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而且旅客進出港十分便捷。
從續建時機看,擁有極好機遇
機場建設手續批覆齊全,立項、論證、設計到位,征地、場道土石方施工、綜合大樓建設已基本完成;而且國家放寬了外商和民間資金投資民用機場的政策,提高了支線機場的服務費用標準(約提高30%)。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在融入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並對沙縣機場最佳化選址作出了部署。沙縣機場,基礎條件好,投資環境優越,建設時機成熟,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提高城市品位、現代化水平和對外開放形象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共同繁榮。

建設規模:近期飛行區等級為4C級,跑道長2600米、寬45米,航站樓面積143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5600平方米;航管樓面積1245平方米。同時,配套建設導航、通信、助航燈光、氣象、航空貨運基地、供水、供電、供油、污水污物處理、生活辦公等設施。

設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三、第八、第九工程總隊;上海路橋公司和中國水電十六局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