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留耕堂

沙灣留耕堂

沙灣留耕堂位於番禺區沙灣鎮。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後幾毀幾建,現規模是於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比廣州陳家祠(建於1890午)早了170多年。沙灣留耕堂又名何氏宗祠,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兩字取自“陰德源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後人。

建築特色

沙灣留耕堂沙灣留耕堂
沙灣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書聯豐富、氣勢雄偉。留耕堂計有112條石柱和木柱。這些木柱的原料,當時是從東南亞國家採購回來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緻的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體現了嶺南庭園的精巧的建築藝術。

建築結構

沙灣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依次為大池塘大天街山門儀門牌坊)、丹墀天井)、月台釣魚台)、享殿象賢堂)、寢殿留耕堂)及東西廡廊襯祠

山門

沙灣留耕堂何氏大宗祠
第一進是山門。留耕堂山門前是寬闊的、用大青石鋪成的大天街(廣場),大天街正對一池塘,在臨近池塘兩邊是駐馬石和8個安裝旗桿的石座,這種旗桿是古時考取功名後用以豎旗褒揚的。大天街東西兩邊各有堵紅磚牆,牆上附有彩色灰塑,內容有“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面,便是恢弘肅穆而又富麗堂皇的留耕堂正門。門上為紅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橫匾,門兩邊的一副對聯是:“前人修後人續享之綿綿,大宗同小宗異欽於世世。”聯語表明留耕堂的修建,前後歷經幾十代人幾百年,是為使後人生活更美好,並希望全族人同舟共濟,永遠和睦。正門的兩扇大門由質地堅硬的木料製成,門上各繪金盔金甲的武將一員作鬥神,用的是我國重彩壁畫的傳統手法,極其鮮艷奪目。在門的兩邊是兩個石鼓,是功名的象徵。鼓座基上刻有吉祥圖案,其中正面刻的是獅形瑞獸。側面刻有“老龍教子”、“三陽啟泰”等吉祥圖案。大門東西兩側是各由三條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組成的包台。前是禮台,接禮所用;後是“八音台”,迎賓唱名所用。另外、還有“出孝、“入弟”兩間鼓樓,它們一起構成留耕堂的門面,已初步展現出這座古建築的恢弘氣象。
沙灣留耕堂沙灣留耕堂正門
在正門最值得細心欣賞的是門頂的橫樑,樑上的木雕極其調美,特別是在古建築學上稱為“駝峰”的33個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內容花樣百出,或奇花異卉、飛禽走獸,或歷史故事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門,共同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嶺南建築藝術珍品。

儀門

進正門,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聳立在人們的面前,這座碑坊在古建築學上稱為儀門,屬於留耕堂的二進。門額是清代著名書法家陳白沙所書“詩書世澤”的石刻,表明沙灣問氏是書香門第,歷代不少人考取科舉功名。碑坊由八條石柱分出三個門口,頂上紅白石精刻花鳥瑞獸圖案,其中有大紅的玫瑰,艷麗的牡丹,潔白的菊花,雄健的獵鷹等。上檐承以木構如意斗拱,層層飄出,四面檐牙高樓,碑坊的主脊是一條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來的頭西足東的七彩回龍。那彩龍正欲擺尾高飛,神態畢現,塑在碑坊頂上,充滿了生氣而又寓意吉祥。
碑坊,到丹墀大天井),回首可見,碑坊額上的“三鳳流芳”四個蒼勁大字。這是為了表彰沙灣何氏祖先在北宋後期考取進士的三兄弟,這三人在當時被尊稱“何家三鳳”而流芳後世。

丹墀、月台

第二進除了儀門外,還包括後面的丹墀天井)、月台和東兩邊的廡廊。天井由紅磚鋪成。月台(又稱釣魚台)依天井的北面而建,高出天井1米,原是族人在喜慶日子看戲的舞台。其基石由一列15塊大理石構成,石上刻有“老龍教子”、“雙鳳牡丹”、“雙獅戲珠”、“犀牛望月”、“蒼松文理”及牡丹等圖案,刀法渾樸自然、玲挑剔透,是元、明年間的古石雕,非常珍貴。月台東西兩牆基中也各有五幅大小不等的鳥獸紅石刻,同樣神采非凡。東西廡廊各有4條石柱、8條木柱,共24條柱,這原是祭祀時供客人休息的地方,現為珍貴文物展覽室。站在月台上,環顧四周,北面象賢堂和東西廡廊的60多條大柱,錯落有致,虛實相間,就如鋼琴的琴鍵,令人仿佛聽到一曲古典音樂,悠揚婉轉,跌宕起伏,心潮澎湃,仿佛置身藝術的海洋里。

享殿

享殿又叫象賢堂,進深達17米多,在古祠中是少見的,正中一前一後懸“大宗伯”、“象賢堂”兩塊紅漆金字木匾。“大宗伯”指的是沙灣燈廠第二代何起龍,明朝洪武年間任禮部尚書。禮部尚書當時人稱“大宗伯”。“象賢堂”是紀念沙灣何氏宗祖何德明號象賢)而設。象賢堂由4條石柱和24條兩人合抱的大木柱支撐,梁、枋、駝峰斗拱均有玲挑剔透的三紋鳥獸花果等複雜木雕,令人嘆為觀止。置身如此寬敞高挺的象賢堂,巨大的柱林更覺得肅穆莊嚴,對前人的敬意不覺油然而生。

東西廡廊

中座後面是後寢的東西廡廊,廊中有八個雕成仰覆蓮花瓣的紅砂石柱基礎,造型美觀別致,是明代的遺物。後寢是留耕堂的最後一進,分為中、東、西三間。中間的最大,正中的神龕呈長方形,精雕許多吉祥圖案,外鍍金漆,光彩奪目。正中檐下懸掛白底黑字“留耕堂”橫匾,兩邊有一副木刻對聯:“陰德源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點出了留耕堂的原意。現後寢東西兩邊是番禺歷史人物像展。西邊有廣東音樂典雅派的“何氏三傑”——何柳堂何少霞、何與年三人的銅像。東邊有番禺清代詩人屈大均,嶺南畫派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塑像。在寢殿的東西間,有番禺馳名的民間藝術——沙灣飄色的雕塑。沙灣飄色有幾百年的歷史,以色彩艷麗、造型傳神、色梗纖細、裝置巧妙而聞名海內外。

留耕堂

留耕堂長期以來以其恢弘的建築氣勢,高超的雕刻藝術,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而受人青睞。
沙灣留耕堂留耕堂
留耕堂年代久遠,布局嚴謹,規模宏大,造工精巧,是遺留至今且保存完好的粵中宗祠的經典之作。留耕堂以柱多出名,共有石、木柱112根,是一座綜合性的藝術之宮,集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於一身,因年久失修,屋宇日漸衰頹。後經區初老同志提議重修,於1986年由各級撥款,歷時兩年,耗資百餘萬元按原貌修復。

有關對聯

見祖孝精神洋洋如在,來子孫瞻仰永永勿忘
蔭德原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點題對聯)
世澤衍廬江福地心田開五嶺,家聲承水部詩風文采接千春
遠祖列十郎歷代衣冠雷作述,本支蕃百世一堂少長話耕耘
書香鬱郁光前烈,世澤綿綿洽後昆

旅遊提示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北村門票:RMB5元/人交通:乘車到番禺市橋後轉乘往沙灣鎮6路公共汽車到沙灣鎮文化中心站,下車後往北村走約三百米即到。或在市橋乘7路公共汽車到沙灣西村路口站,下車往東走約二百米即到。

相臨景點

蓮花山風景區
寶墨園
蓮花山古採石場
長隆歡樂世界樂園
番禺市橋大夫山森林公園
沙灣滴水岩森林公園
廣州番禺區城北公園
廣州番禺星海公園
廣州番禺市橋南區公園
廣州番禺花花世界
百萬葵園
新懇濕地公園
廣州鱷魚公園
黃閣麥家祠
麗江明珠歌劇院
沙灣寶墨園
餘蔭山房
沙灣留耕堂
橫檔島
石樓千年古村
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蓮花山
南沙天后宮
萬頃沙原野莊園
利泰瀑布遊覽區
番禺騎士堡馬術俱樂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