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廠彝族鄉

沙廠彝族鄉

沙廠彝族鄉,隸屬畢節地區大方縣。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12萬。轄1居委會、8村委會。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紫色土、石頭等。

基本信息

 在大方縣東部。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12萬,其中等民族占25.8%。轄1居委會、8村委會。1949年為沙廠鄉。1952年析設沙廠、竹嘎鄉。1958年撤鄉建沙廠公社。1962年析建2公社。1984年改置沙廠鎮和竹嘎鄉。1991年合併置沙石彝族鄉。有汞礦。產生漆、辣椒、棕片。有中國小18所。鄉人民政府駐地沙廠,在大方東北44公里,孟家大坡北部山塢。人口700,有、彝、苗等民族。海拔1520米。清代曾開廠冶煉硃砂,故名。1932年置硃砂鎮,後簡化為沙廠。設農貿集市。326國道經此。 

簡介

大方縣沙廠彝族鄉位於大方縣東面,距縣城六十一公里,全鄉面積10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素有大方縣東大門之稱。

沙廠彝族鄉與金沙縣、黔西縣為鄰,與黃泥鄉接壤,與大水鄉為鄰,西鄰百納、普底鄉,與雨沖鄉相連。326國道線和方沙線高等級公路橫穿境內。全鄉所轄8個村,1個居委會,57個村民小組,總農戶3290戶,總人口13214人,全鄉耕地面積15958畝,工農業總產值1411萬元,糧食總產量4384噸,鄉鎮企業總產值500萬元,財政收入1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9元,實現了、路村村通,衛星地面接收已發射到了邊遠村寨。增設了無繩電話10個,程控電話500門。新建小水窖502個。上前正籌劃興建1.5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不斷壯大城鄉化規模,使我鄉成為一個依託交通樞紐而發展起來的文明鄉。

氣候

本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氣候總的特點是:短,相近,年平均氣溫在10至12攝氏度之間,年積溫4704攝氏度,大於或等於10攝氏度的積濕為3072攝氏度,處日照數1150小時,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080mm,無霜期255天,相對濕度為75-80%,境內地形類型為中山緩坡谷和丘陵窪地,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紫色土、石頭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