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鎮

沈高鎮

沈高鎮位於姜堰市北郊,寧啟鐵路、溧海高速、沈馬公路、通揚運河橫貫東西,寧鹽一級公路、姜溱河縱穿南北,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沈高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生態農業聞名遐邇,1990年河橫村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稱號。全鎮土地總面積56平方千米、轄行政村15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35個。總人口37607人,其中非農人口3573人。國內生產總產值38062萬元,財政收入1784萬元。

基本信息

沈高鎮沈高鎮
沈高鎮位於姜堰市北郊,寧啟鐵路、溧海高速、沈馬公路、通揚運河橫貫東西,寧鹽一級公路、姜溱河縱穿南北,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沈高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生態農業聞名遐邇,1990年河橫村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稱號。全鎮土地總面積56平方千米、轄行政村15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35個。總人口37607人,其中非農人口3573人。國內生產總產值38062萬元,財政收入1784萬元。

簡介

沈高鎮沈高鎮
江蘇名鎮——沈高鎮,位於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開放縣市之一點姜堰市北郊,鎮區面積56平方公里,4.1萬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寧啟鐵路、通揚運河橫貫東西,寧鹽一級公路、姜溱河縱貫南北,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沈高鎮南鄰姜堰市城區,北接東台、興化兩市,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千年古鎮溱潼鎮、不鏽鋼之鄉戴南鎮華東五金城緊緊相連。境內寧啟鐵路、江海高速、229省道、溱湖大道、姜官路、姜沈路、沈馬路、婁沈路以及通揚運河、姜溱河縱橫交錯,寧啟鐵路姜堰站座落於該鎮單塘村,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全鎮共有15個行政村,1.1萬戶,3.75萬人。

沈高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有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西周時期的天目山遺址以及東漢時期的南華墓葬群、刁舍村明清遺址。傳承久遠的百年牡丹、稀有紫樹和龍王禪寺美名遠揚、令人想往。這裡還曾是國寶麋鹿的家園,2006年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麋鹿角化石和泰州市第一處樹木化石。

沈高生態建設聞名遐邇,擁有全國知名的生態名村——河橫村,河橫村先後榮獲 “生態環境全球500佳”、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綠色小康村、江蘇省重點農業科技示範園、江蘇省康居示範村等榮譽,2006年,被列為全國35個部省共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沈高鎮也先後被授予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新型示範小城鎮和節能建設示範鎮等稱號。

沈高鎮三產
沈高具有較好的工農業和三產發展基礎,2007年該鎮實施“生態興鎮、工業富鎮、旅遊強鎮”三大戰略,促進了一二三產持續、協調發展。2007年榮獲泰州市“鄉鎮財政收入上台階先進單位”,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4億元,比上年增長26.62%;財政收入4631萬元,比上年增長31.93 %;工業納稅銷售8.74億元,比上年增長32.8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39元,比上年增長13.38%。生態農業成效斐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初具規模,擁有6個無公害食品、4大系列11個綠色食品品牌。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食品加工、醫藥化工、針織紡織、醫療器械、五金鑄造、塑膠製品六大優勢產業和城北、科技、河橫三個工業集中區。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新康假日星級酒店、農華生態農莊能夠滿足高層次遊客的需要。2005年對外開放的河橫生態園,推出了生態住宅小區、生態文化廣場、特種種植區、特種養殖區、循環經濟園、農家樂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於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每年接待遊客10萬多人。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河橫菜花節”,沈高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依託境內寧啟鐵路姜堰站的區位優勢,發展商貿物流業正成為沈高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亮點。

歷史沿革

沈高鎮沈高鎮
沈高鎮位於姜堰中北部偏東邊境,境駐地丁家舍位於姜堰城區以北約9公里處的姜溱河西岸。為紀念解放戰爭中在此犧牲的沈根余高文生兩烈士而命名沈高鎮。轄境北與東台市溱東鎮交界,東與姜堰市婁莊鎮毗鄰,南與姜堰鎮接壤,西以黃村河與橋頭分界,西南、西北分別橋頭、溱潼相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民主政權(屬姜北區),領導人民進行武裝鬥爭,是姜堰市革命老根據之一。

1959年從原夏朱公社分出,以現轄區劃建沈高公社,1960年3月復併入夏朱公社,1962年再度劃出重建沈高公社,政府所在地遷至夏北村丁家舍,1983年沈高人民公社改為沈高鄉,1995年撤鄉建鎮,2000年官莊鎮併入沈高鎮,組建成新的沈高鎮至今。全鎮鎮區面積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有12891戶37395人口。

經濟發展

沈高鎮河橫村
生態建設聞名遐邇沈高擁有全國知名的生態名村——河橫村。1990年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生態環境“全球500佳”稱號。1996年,河橫村建成江蘇省重點農業科技示範園;2004年,河橫村成為全省首家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05年,河橫村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江蘇省康居示範村;2006年,被列為全國35個部省共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

經濟發展蒸蒸日上近年來,沈高牢固樹立“生態興鎮”的指導思想,堅定不移走“工業富鎮”的發展之路,促進一二三產持續、協調發展。沈高生態農業成效斐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初具規模,擁有6個無公害食品、4大系列11個綠色食品品牌。沈高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食品加工、醫藥化工、針織紡織、醫療器械、五金鑄造、塑膠製品六大優勢產業和城北、科技、河橫三個工業集中區。沈高服務產業蓬勃發展。2005年對外開放的河橫生態園,推出了中國河橫菜花節、生態住宅小區、生態文化廣場、特種種養區、循環經濟園、農家樂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於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每年接待遊客10萬多人。依託境內寧啟鐵路姜堰站的區位優勢,發展商貿物流業正成為沈高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亮點。

社會事業欣欣向榮集鎮、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集鎮、村莊建設累計投入過億元,構建路橋網路,配套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環境。新農村建設5+1實事工程全面推進,建成了省文明敬老院和省級重點高級職業中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參投率達100%;社會保險覆蓋逐年提高;80周歲以上沒有固定收入的老黨員、9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每月50元營養補助;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雙擁、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面進步。

歷史文物

沈高境內有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西周時期天目山遺址、東漢時期的南華墓葬群、刁舍村明清遺址以及傳承久遠的百年牡丹、稀有紫樹、龍王禪寺。境內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麋鹿角化石和泰州市第一處樹木化石。

革命烈士

沈高鎮文化活動
沈根余,洪林鄉人,1918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40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治安主任、民兵隊長、鄉農會長、姜北區農會會長、區委委員等職。沈根余加入地方武裝後,和民兵一起領導民眾打土豪鬥地主,搞二五減租,分田分房,打擊了反動派的反動氣焰,大長了民眾的志氣,革命工作也很快開展起來。他還組織民兵站崗放哨,偵探敵情,監督敵人,密切配合區隊,經常戰鬥在洪林、沈高一帶,給敵人沉重的打擊,敵人一聽到沈根餘三個字就魂飛天外。1947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日清晨,沈根余率領幾個小分隊在張尤莊打了個大勝仗,繳獲了大量武器,上午8時左右,撤回高家垛。氣急敗壞的敵人糾集了30多挺機槍,緊緊包圍上來,沈根余沉著冷靜指揮大家還擊,堅持了10多個小時後,因彈藥不多,決定突圍,但敵人把唯一的通道堵死了,要撤退只有破冰泅水,沈根餘一邊組織大家還擊,一邊組織同志們泅水突圍,在泅水突圍中,沈根余腹部中彈,壯烈犧牲。
高文生,洪林鄉人,190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3年參加革命,曾任鄉農會會長、區委委員、胡練鄉鄉長等職。高文生祖祖輩輩做長工、打短工,世世代代受欺壓,參加革命後,他對黨忠誠,工作積極,勇敢鬥爭。沈根余犧牲後,已突圍的高文生髮現沈根余不見了,為了救戰友,他又鑽入了敵人的包圍圈,找到了已經犧牲的沈根余,他背著沈根余的屍體遊了好幾條河,才擺脫了敵人的包圍。1948年,高文生調任胡練鄉鄉長(現沈高等村),同年10月的一天,他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敵人捉到了高文生後,欣喜若狂,以為捉到了一個新四軍的鄉長,可以撈到大油水,但不管敵人封官許願,還是嚴刑拷打,高文生始終沒有示弱、投降,最後,黔驢技窮的敵人用死來威脅他,高文生說:“共產黨人不怕死,怕死不是共產黨。”並高呼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敵人慌了手腳,連忙用刺刀戳高文生的喉嚨,並對他的頭連開兩槍,滅絕人性的敵人還殘忍地把他的耳朵、臉皮、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但高文生對黨對革命的信念至死也沒有動搖。為了殺一儆百,瘋狂的國民黨反動派在沈根余、高文生死後,還將他們的頭挑到夏朱村,吊在高桿上。建國後,地方人民政府命名為沈高鄉,為繼承革命傳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刻石立碑,以明其旨,紀念碑現座落在沈高鎮敬老院內。

歷史古蹟

沈高鎮交通大道
五里七廟夏朱莊

解放前,夏朱無疑是泰州最大的莊子之一了,只不過,經過幾十年的歷史塵封和人為的原因,夏朱才從一個在蘇北知名度極高的村莊褪變為一個普通的村級單位。但即便如此,現如今,夏朱凝重的文化餘輝依然會讓人們喚起內心裡對她的尊重和仰視。

現在的夏朱村遠比以前的夏朱莊面積要小,夏朱莊的範圍包含了現在的姜堰市沈高鎮的夏朱村和超幸村及周邊一些地方,而其影響範圍則還要大得多,就是現在它還是周邊上萬人日常購物的“商業中心”。夏朱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查,因為其名雖為夏朱,但村子裡幾乎沒有夏姓和朱姓的人,這也是夏朱一怪或一迷。夏朱大姓有張、沈、趙、王、李等,這些家族反而都有赫赫的來源傳說。

夏朱最有名氣的事物要數村北的龍王廟,不過,這是二00五年當地政府重建的,原先的龍王廟早於解放前後被搗毀破壞了。現在的龍王廟大雄寶殿里供的是如來,主持的解釋是龍王廟的“龍王”二字與金山寺的“金山”二字一樣,只不過是個名稱而已,實際上這是對龍王廟本意的誤讀,或者說現在的人已不知龍王廟的真正來源與意義。龍王廟始建於清朝中期,因龍而興,所以傍水而建,主要起到鎮莊氣的作用,因而當年建於莊北的一個高垛之上,這也符合面北朝南的中國民俗常規,而且其座落於莊北,大門朝南,廟裡的佛光正好可以普照到整個村莊。

其實夏朱莊的廟遠不止龍王廟一座,只不過龍王廟是鎮莊之廟,而且當年的規模最大,所以最為有名。解放前有“五里七廟夏朱莊”之說,即是說,夏朱南北長五里,共座落著七座廟宇。現如今能說出七座廟的名稱以及它們的一些典故的老人已幾乎沒有了,前年聽一位老人講了之後,這位老人三個月後便去世了。七座廟除了龍王廟外,還有大悲庵、千佛庵、地藏庵、洪廟、吉祥庵、福德庵六座。其中大悲庵是尼姑廟,福德庵是土地廟。他說,廟分大小,大的稱寺,小的稱廟或庵,寺通常縣城裡才有,其往往是一個地方的佛教中心,所以就一個縣來說,為數極少,小縣可能連一座稱得上寺的廟也沒有,夏朱當年是一個遠離縣城(雖然夏朱位於姜堰城北,但以前泰州才是縣城,姜堰只是一個小鎮)的莊子,自然沒有大規模的廟宇,甚至洪廟小得連個看門的和尚或主事也沒有。不過,福德庵卻是泰州城東地區最大的土地廟,這也算是一特了。

夏朱以龍王廟最為有名,但龍王廟卻沒有出過有名的高僧,其它的廟也很平常,只有地藏庵的一位名叫韻芝的方丈先到姜堰一座大廟裡做方丈,後來又到杭州一座廟裡做了主持。

現在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可能都見過當年“五里七廟”的盛景,但這樣的老人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夏朱的廟宇遭到破壞始於戰爭年代,共產黨、日本人及和平軍都怕敵人藏進廟裡,占據地形,造成易守難攻之勢,所以輪番進駐夏朱的同時,也就輪番拆毀著夏朱的廟宇。到解放時,雖經過僧尼們的拚命保護,但七座廟也僅剩下一些斷壁殘檐。解放初期,政府遷散了所有廟宇里的僧尼,和尚和尼姑基本上都還俗結婚生子,只有少數孤寂地度過了餘生。2005年新龍王廟奠基時,一位當年遷散時還是小尼姑的老人重新披上袈裟沿著四周走了一圈又一圈,據說她是唯一一個尚在人世的在這七座廟裡出過家的人。“五里七廟”的盛景已不復存在,只有逢年過節時,龍王廟前如潮湧般的敬香人群才能讓人們依稀看出夏朱這座古老村莊曾有過輝煌的過去。

榮譽獎狀

世界 生態環境全球500佳
全國 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2006年全國中醫合格鄉鎮

江蘇

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
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
江蘇省安全文明鎮
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
江蘇省節能建築示範鎮
江蘇省農業現代化試點鎮
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鎮
江蘇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江蘇省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單位
江蘇省“學科學技術、做現代農民、建文明家園示範鎮”
江蘇省科技生態綠化名鎮2007

泰州

泰州市爭創“戴南張郭”式鄉鎮活動先進單位
平安泰州創建安全鄉鎮
泰州市衛生鎮2007
泰州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2007

姜堰

姜堰市高效農業規模獎
姜堰市林業綠化先進單位

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