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鎮

溱潼鎮

溱潼鎮隸屬於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原名秦潼,古稱秦泓,坐落於於蘇中里下河地區,舊有“犬吠三縣聞”之說。1958年建溱潼公社,1962年建溱潼鎮,1999年9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溱潼鄉與溱潼鎮合併為新的溱潼鎮。溱潼位於里下河地區的姜堰、興化、東台三區(縣)交界處,由古代凹陷地發育而成,面積0.54平方公里,四面環水。從境內出土的磨光石斧,可知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曾有人居住。南宋初年,泰州知州岳飛,曾駐兵溱潼村。明萬曆年間,開始正式出現了“溱潼”地名,距今已逾400多年。中國十大民俗節慶之一的姜堰溱潼會船節在省級溱湖風景名勝區開幕。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溱潼鎮溱潼鎮
溱潼鎮溱潼鎮
千年古鎮——溱潼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蘇中里下河腹部。溱潼鎮地處蘇中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20°05',北緯32°19',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全鎮總面積40.5平方公里(含溱湖風景區),人口3.6萬人,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其中古鎮區面積0.54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溱潼歷來是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重點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

溱潼有著悠久的歷史資源。溱潼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1千多年,而從境內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麋鹿角化石等充分說明,數千年前,這裡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鄉。悠久的歷史給小鎮留下了眾多的古景古蹟。目前,鎮區擁有2萬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隨處可見老井當院、麻石鋪街。鎮內古樹名木眾多,有唐代國槐、宋代萬朵古山茶、明代黃楊、皂莢、清代木槿,無不印證了古鎮悠久的歷史,尤其是位於鎮區一古民居內的萬朵古山茶,經國際、國內茶花專家論證,該古山茶始植於宋代末期,為名貴的松子品種,花開萬朵,全國罕見,世界少有,堪稱“神州茶花王”。

溱潼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小鎮四面環水,風光秀麗,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猶如東方威尼斯。鎮南5000畝的喜鵲湖水質優良,物產豐富,是經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的江蘇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濕地生態保護區、地熱溫泉、國家級珍稀動物麋鹿保護區等自然資源。溱潼地處長江水系與淮河水系交匯處,獨特的水系條件,加之境內濕地的過濾、交換功能,從而使溱湖水質優於周邊地區,所產水產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以溱湖籪蟹、溱湖青蝦、銀魚、甲魚、水蔬等水產品為主的“溱湖八鮮”更是名聞遐爾,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紛紛前來品嘗,讚不絕口。

溱潼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古鎮自古以來尊教崇文,人文薈萃,歷代的進士舉人達100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巏在古鎮水雲樓讀書,清代大詞學家蔣鹿潭在此久居,寫下了《水雲樓詞》,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所寫的“溱湖八景”詩篇流傳至今,鄭板橋登水雲樓題下“得來湖水烹新茗,買盡吳山作畫屏”的名聯,此外,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著名詞作家閻肅、石林等都曾揮毫寄意,吟詠溱潼。當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義“弟兄二人四院士”為代表的600多名傑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歷史沿革

溱潼原名秦潼,古稱秦泓。地處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舊有“犬吠三縣聞”之說。這裡河港交織、氣候濕潤,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器。大約在5000年前這裡已有人類居住,因其地面海向陽,屬海陽地域範圍。

漢初改海陽為海陵,屬海陵縣,南唐升元元年,海陵縣升為泰州,溱潼屬泰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定泰州路,此間溱潼始稱為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置東台縣,溱潼劃歸東台縣。清末民初一度時期稱“溱湖市”。民國年間,溱潼一直隸屬東台縣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這裡是中共民主政權興東行署轄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權興東縣溱潼鎮設在這裡,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權興東縣興南辦事處設在溱潼,1945年10月民主政權溱潼縣成立。1949年5月19日中共蘇北區黨委決定撤銷溱潼縣,溱潼行政區從原國民黨時期的東台縣劃入泰縣,為泰縣溱潼區

建國以後,此地行政區轄幾次更變,1950年5月屬泰州縣、1950年10月為蘇中泰州專署泰縣溱潼區。1954年7月蘇中泰州專署泰縣溱潼,1958年9月泰縣溱潼人民公社。1959年1月隸屬揚州專署泰州縣溱潼人民公社。1962年6月隸屬揚州專區泰縣溱潼鎮,鄉鎮分設。1971年揚州地區泰縣溱潼鎮。1983年實行市管縣後為揚州市泰縣溱潼鎮。1986年5月溱潼鄉鎮合併。1990年12月溱潼鄉鎮分設。1996年11月揚泰劃分建市,為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1999年9月,溱潼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再度合併為溱潼鎮。

歷代經濟

溱潼鎮溱潼鎮

(一)秦漢及兩晉南北朝
溱潼古時臨海,夏商時屬揚州,土地肥沃,水草豐茂,麋鹿成群,農民“不耕而作”,出產的稻米“狀如大麥”,田曰“鹿陵田”,米為“禹餘糧”。漢唐時代這裡盛產“海陵紅粟”,俗稱“桃花米”。據漢書記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此外吳王劉濞還利用東海海水煮鹽,並在海陵建太倉。唐代駱賓王有“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史稱“轉粟西向,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鎮西至今尚存“古海陵倉”遺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曹操令徙,梁陳之際稍見繁華。
(二)唐宋時期

唐代時期,這裡水草豐茂,土質膏粘,人們以捕魚織蒲、制磚和打編線為業,農作物天種人收。百姓為逃避兵役,隱居於此。據《補晉兵志》所載,從這裡曾查出隱戶萬餘,“以充軍實”並建立了“隱戶為兵的制度”。唐《李符墓誌》銘所載:“青蒲東臨吳渚,北傍秦泓(秦泓即今溱潼)遂家焉”。此時溱潼地區人煙已開始稠密。唐貞觀年間,李世民派尉遲恭建築海陵城,在溱潼燒制磚瓦。

五代時期,宗教活動興起,溱潼地區興建了“綠樹禪院”,前後共四進,並東西寮房數十間。五代時期,梁昭明太子禮拜鎮南郊天目山。宋仁宗天聖四年(1026年)范仲淹修“捍海堰”,史稱“范公堤”,至今尚存。岳飛任通泰鎮撫史時“軍駐秦潼村”。

宋建炎年間,張榮、賈虎率義兵與金兵轉戰南下,與敵相遇於秦潼村,遂引兵佯敗,獲勝於縮頭湖。宋文天祥也曾在此征戰,並賦前後絕命詩。

(三)元明清時期

元末張士誠在白駒場率民起義,娶鎮東郊青蒲角女為妻,世稱“青蒲角上出皇娘”。明洪武初年,大批移民從蘇州遷入。

(四)民國時期

1945年10月解放區溱潼縣成立。解放前夕,溱潼有浴室5家、飯店20多家、旅館10多家、商店100多家,陸陳行80多家,手工業、自然行業作坊100多個,從業人員500多人。由於“和平軍”在這裡築土圍子,在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畸型繁榮後,經濟開始回落。

解放以後,經濟開始復甦,人民安居樂業。改革開放以來,溱潼地區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2年全鎮完成GDP3.5億,人均9600元,完成社會總產值8.2億,農民人均收入36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1998年人民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溱潼位於蘇中里下河腹部,地處蘇中泰州市姜堰區、興化市、東台市三地交界處,地理中心位置為東經120°05',北緯32°19',全鎮總面積40.5平方公里(含溱湖風景區),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0.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溱潼鎮地勢低,大部分在海拔2.5~4米之間。常年水位為1.1米,近四十年來最高水位3.42米。水系較發達,水面面積占總面積將近三分之一。土質鬆軟,地耐力較小,地耐力大部分在6-8噸/平方米。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以下,屬非設防地區。

氣候條件

溱潼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溱潼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平均風速3.7米/秒,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在990毫米左右。

水文

溱潼鎮區共有5條主河道:北夾河、中夾河、南夾河、金鉤釣魚河和西夾河。在外圍,溱潼鎮四面環水,泰東河流經鎮北,姜興河橫貫鎮東,鎮南有著濕地景區喜鵲湖。
北夾河東自現今的食品站流經太平庵、北禪院,迂迴東西芳溱潼塘,入丁家溝,出營房口(岳飛帶兵駐紮的地方,今煤球廠門北)。
中夾河是溱潼的主要河道,東自沈氏臨街牌坊(今紡機廠門口)入口,橫貫鎮東西,出鹿鳴橋。
南夾河東自八仙橋(今醬廠門前)入口,經李氏支祠、古戲台、朱氏紅樓、東芳塘、古渡船口(普濟庵前)、西芳塘,向西從永東橋(今紗廠門前,殘碑還在)出口,到朱氏旺記垛,入溱湖
金鉤釣月河在溱潼南郊,原與古壽聖寺隔河相望。
西夾河南自水都市場經鹿鳴橋、砂輪廠(原鴨蛋垛)向北到供銷社門口入泰東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溱潼鎮鎮域水面為13.0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近1/3,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密集地區。

植物資源

溱潼鎮內古樹名木眾多,有唐代國槐、宋代萬朵古山茶、明代黃楊、皂莢、清代木槿,尤其是位於鎮區一古民居內的萬朵古山茶,經國際、國內茶花專家論證,該古山茶始植於宋代末期,為名貴的松子品種,花開萬朵,獲稱“神州茶花王”。

基礎設施

溱潼鎮農田水利

溱潼鎮東接寧鹽一級公路,南接328國道和寧啟鐵路,西傍寧靖鹽高速,北枕省一級航道-泰東河。鎮南部的喜鵲湖,水面2.1平方公里,宛如鑲嵌在蘇中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湖邊水草豐茂,蒹葭蒼蒼,至今仍保持濕地生態環境。溱潼鎮地勢低洼,水面寬闊,河網縱橫,垛田星羅,風光旖旎。長江、淮河、東海水系在這裡匯集。泰東河、姜溱河、興姜河、黃村河纏繞其間。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金融機構分布在鎮區鹿鳴大街兩側;中國小主要分布在鎮東、鎮西,其中溱潼中學為省重點中學;文娛設施有文化中心、影劇院;鎮區有醫院兩所。

現有自來水廠四座,日供水能力15000噸,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

變電所地處鎮西部,受電電壓:11萬伏,供電電壓(112/35/10KV),主變壓器兩台,容量:1/800KV、1/3150KVA。10KV配電線線路有4條。年供電量3200萬千瓦時,年售電量2950千瓦時。其中:工業2100萬kwh,農業:250萬kwh,生活600萬kwh。

溱潼郵政分局分設東西兩營業網點,月均郵件處理量(以2003年進出口郵件總數為例)125281件/份。

溱潼電信支局現有電話用戶1萬多門,占總戶數的92%,無線市話用戶達3500戶,上網用戶數近800戶,專線用20多條。

溱潼鎮廣播電視站一直是本市同行中的佼佼者。她第一家開通鄉鎮有線電視,第一家實現鎮至村音頻廣播共纜,第一家開通調頻廣播,真正實現了廣播喇叭音箱化、廣播電視共纜化、有線電視幹線光纖化,內部管理制度化。站內現有7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大樓,另有近200平方米的廣播電視會議中心。機房設備均達部頒甲級標準。主要廣播電視線路近100公里,村村組組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8500多戶。在此基礎上,政府數據寬頻網已開通了鎮政府、溱潼中學等多家集團用戶,數位電視信號在全鎮範圍內的有線電視網中已傳輸,正常的有線電視用戶只要購買機頂盒,就可以看到近60Hz的有線數位電視節目。

交通情況

溱潼地理位置比較優越,靠近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陸交通便捷。陸運:鎮東寧鹽一級公路,鎮西鹽靖高速公路(在本鎮留有互通口),鎮區向南不遠即到東西向328國道。

海運:距上海港250公里,公路運費2000元人民幣/20FT貨櫃,距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35公里,鄰近的南通港、揚州港可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水運:省主航道泰東河與姜興河南接長江、北枕淮河,西臨京杭大運河,東近黃海。內河航道能通行300噸的船舶,水運約占總運量的40%。

鐵路:建設中的寧啟鐵路穿越於此,西接南京站,東到南通、啟東,2003年通車,目前主要利用滬寧線,沿途有上海、崑山、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地。

航空:距南京祿口機場204公里、上海虹橋機場243公里、南通興東機場142公里、常州奔牛機場105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300公里。隨著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溱潼“更加”能較快地接受上海及蘇南大中城市的資金、信息等輻射。

社會事業

基建

溱潼鎮創建衛生城鎮
溱潼鎮具備相對完善的文化娛樂設施,有文化中心大樓、影劇院等,以及居民可日常休閒的喜鵲湖。

溱潼鎮自來水廠四座,日供水能力15000噸,溱潼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變電所地處鎮西部,年供電量3200萬千瓦時,年售電量2950千瓦時。此外,該鎮還有溱潼郵政分局、溱潼電信支局等機構。
溱潼鎮廣播電視站是姜堰區第一家開通鄉鎮有線電視,第一家實現鎮至村音頻廣播共纜,第一家開通調頻廣播。站內現有7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大樓,另有近200平方米的廣播電視會議中心。機房設備均達部頒甲級標準。主要廣播電視線路近100公里,村村組組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8500多戶。在此基礎上,政府數據寬頻網已開通了鎮政府、溱潼中學等多家集團用戶,數位電視信號在全鎮範圍內的有線電視網中已傳輸,正常的有線電視用戶只要購買機頂盒,就可以看到近60Hz的有線數位電視節目。

教育

溱潼鎮現有1所省重點高中溱潼中學、1所初級中學溱潼二中、5所國小、若干個幼稚園。

衛生

溱潼鎮醫療設施相對齊全,有綜合醫院兩所,一是溱潼人民醫院,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5千平方米。宿舍2乾平方米,有醫生80多人,床位90多張;另有湖西醫院,該院是一所以傷骨科為特色的綜合衛生醫院,業務覆蓋半徑達20公里,現占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達4千平方米,有科室20多個,工作人員90多人,開設病房70多張;各村都設醫療重配醫生各一名,總計17所醫療室。

溱潼八景

溱潼鎮東觀歸漁

溱潼舊有八景之說,說法有二:一說清朝乾隆年間,蘇州府教授溱潼孫家莊進士孫喬年,分別以八處自然景物為題材,題了七絕八首,景以詩傳。其八景是:東觀歸漁、南樓讀書,西湖返照、北村蓮社、花影清皋、禪房修竹、石橋明月,綠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後,溱潼八景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即:東觀觀漁、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潭,荒窯靈樹。
這兩種說法,有同有異,但仔細一排,有七景相同,只是稱法不一。不同的是詩中有禪房修竹,而後者則為荒窯靈樹,現在被大家普遍認可的是第一種說法。
東觀歸漁

東觀是一座道士廟,裡面的菩薩甚多,足有七、八個系統。他們毗鄰而居,儼然象是大雜院。因該廟座落溱潼鎮東頭,所以稱東觀。沿東觀圍牆外二米處,便是東大湖,一泓清水澄澈見底。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漁人之樂,饒有情趣。其詩云:蒼茫暮色夕陽斜,三兩漁舟泊水涯,白髮引觴兒繞膝,醺醺紅面映流霞。

南樓讀書

壽聖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在鎮南,與湖南村、湖北口、湖西莊隔湖相望。寺內有三間兩層大樓名水雲樓,取其雲水蒼茫之意。水雲樓建於明代。道光《東台縣誌》稱其為溱潼古蹟,並且繪了一幅圖附在志上,觀其圖,可見當年水波雲影,樓台聳立,樹木扶疏,風帆遠近,景色十分雅致。水雲樓原來四角翹起俗稱“泛角”,鹹豐年間毀於大火。後來主持僧大更和尚重砌,改為不“泛角”。據說明代吏部侍郎儲巏少年時曾來此樓讀書。故“南寺書樓”又稱“南樓讀書”。南寺已成為溱潼糧食倉庫,水雲樓不復存在。此景意境,只能從詩中去體會了。登臨縱目瞰三湖,帆影迷離戲水鳧,料得儲君居此日,課餘閒睡一塵無。

西湖返照

西湖返照”與“堤柳春鶯”,兩者要從“堤”說起,明代泰州鹽官楊澄為方便運鹽,沿泰東河築堤一條,史稱楊公堤。據《東台縣誌·楊公堤記》中載,堤高七尺,樹以萬柳等云云。堤長百餘里,柳樹成蔭。“堤柳春鶯”的景色,可想而知。溱潼西北角(即現在鹽倉庫),當時為縴夫的“茶岸”。因“茶岸”地處西大湖,連線夏家網,那滔滔白浪,汪洋一片。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在湖面上,景色誘人。盈盈綠水映長虹,倒影樓台鏡底紅,片片去帆風力飽,秋蘆似雪映丹楓。

北村蓮社

溱潼鎮北村蓮社
北村即現在溱潼醫院西邊廣場主席台處。溱潼北村有一大家,姓朱,過去在北村建屋幾楹,以為別墅,因門前有兩口池塘,栽滿荷花,每逢盛夏,荷葉亭亭,蓮花朵朵,集社吟詩,暢飲高歌,抒發情懷,故稱為“北村蓮社”。後來朱家在北村又建一座閣子,供奉地藏王菩薩,廟名北禪院。人們泛稱北樓。從孫進士的詩章里,不難看出,“北村蓮社”這一景點,在他寫詩的時候,即已湮沒了。十里荷花今已無,芳塘遺蹟盡糊塗,閒談昔日社中景,雅士群居詩酒娛。

石橋明月

溱潼鎮中原有橫貫東西的一條夾河,河上東、中、西有三座橋,中間一座是石拱橋,俗稱中石橋。東西二橋都是板橋,稱東板橋、西板橋。東板橋易石是清末的事,西板橋易石是民國12年的事。筆者以為“板橋秋月”是指東板橋,“石橋明月”是指中石橋。東板橋臨近東大湖,每值秋高氣爽,水波不興,星河明月,萬籟俱寂。此間,大有杭州平湖秋月之勝,所以叫“板橋秋月”。

中石橋確另有一番魅力,此橋拾級而登,足有二十級台階。抬頭望明月,低頭窺倒影,明月水中游,那如醉如痴的景色,怎不令人叫絕。拾級平登入太清,冰輪普照萬家明;長空寂靜鐘聲遠,此際無餘物外情。

花影清皋

花影清皋”即“花影清潭”,是指蔣家潭。原名蔣家窯,當年這裡住有一大戶姓蔣,所以窯、潭俱姓了蔣。蔣家潭的水面較寬,潭深,且有一泉眼。1929年天旱不雨,河水盡涸,獨蔣家潭不乾。多少年來,溱潼人考究飲用蔣家潭的水,因其水清澈甘醇。潭邊辟有花園,泉清花美,令人賞心悅目。蔣家潭居水邊高地,故又稱“花影清皋”。詩是這樣寫的;滿庭花卉一靈泉,碧水清澄鏡面圓,月下階前僧去後,閒聽窗外水涓涓。

禪房修竹

溱潼鎮禪房修竹
進士所指的禪房修竹,筆者以為是北村禪院的幽靜所在。孫進士是乾隆四十六年的進士,退隱回鄉來游溱潼,當是嘉慶年間的事,此時正是“北村蓮社”之後,北村禪院已初具規模;孫進士詠詩“北村蓮社”是嚮往的口氣,說的是往事,陳跡是指蓮社。那么,“禪房修竹”該指何處?當時,北村禪院西側內,確曾有個竹園,且有幾座和尚的骨殖塔。所以,“禪房修竹,實則為北村禪院的一部分。曲徑當途樹竹篁,一竿挺拔入禪房,等閒爭說風光好,畢竟虛心賦性涼。

綠院垂槐

綠院即西院,是座和尚廟。相傳,幾百年前,有一和尚在這裡栽了兩棵槐樹,一棵正栽,一棵倒栽。兩樹似有靈性。一棵高屋建瓴,枝條四覆成蔭。一棵巍巍參天,高有數丈,綠蔭如蓋。廟內擁有十一架梁的大殿,中供千手觀音,並砌有“聽槐軒”。綠樹院由此得名。遺憾的是倒栽的一棵,毀於抗戰時期偽軍的刀斧下,僅存的一棵成了此景的唯一證物。其詩云;數年四季勿衰頹,綠葉紛垂傘蓋成。不僅遊人堪玩賞,薰蒸炎熱好乘蔭。

特色美食

溱湖為長江水系與淮河水系交匯處,其水域寬闊,水質清淳,水草豐茂,營養豐富。所繁育生長的水生動植物一是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尤為谷氨酸賴氨酸等含量較高;二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維生素;三是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溱潼水國物產豐饒,以溱湖水產品製作的“溱湖八鮮”名宴,取自天然,加工精細,兼具江淮風味。其八鮮分別為:

溱湖籪蟹溱湖籪蟹
一、溱湖籪蟹:溱湖水清澈見底,溱湖籪蟹,青眼紅毛,膏厚肉腴。每至金秋,螃蟹東行,設籪捕蟹是溱潼人特有方法。自古以來“南有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又稱“南閘北籪”。能爬過籪箔翻身入網者皆為體魄健壯的上乘之品。

二、溱湖甲魚:溱湖甲魚生長在水草茂密、泥藻淤積之處,有大、厚、團、黑四大特點,有滋陰補腎、涼血降壓之功效,常與童子雞配成“霸王別姬”,與甲魚蛋配製成“帶子上朝”,與海參配製成“夜戰馬超”等名貴大菜。

三、溱湖銀魚:溱湖銀魚通體透明,如晶如玉,形似柳葉,體態纖細,無鱗無骨,僅在鎮北一小段河面上按季節才可以捕獲。是溱潼稀有的水產品之一。

溱湖青蝦溱湖青蝦
四、溱湖青蝦:溱湖之蝦以殼堅肉厚、體肥色青見長,蝦籽顆粒細小,易於曬乾收藏,取其肉剁成泥製成的“蝦球”為溱湖名菜之一。此外,用醉、炸、煮、炒、捏仁等手法製成的名菜更是別具風味。五、溱湖水禽:溱湖水禽品種繁多,有“鵝黃鴨綠雞冠紫,鷺白鴉青鶴頂紅”之說。僅鴨子就有麻鴨、哨鴨、台鴨、野鴨等。溱湖老鵝更為美食水禽,其體內所含賴氨酸、丙氨酸、組氨酸等均遠遠高於其它水禽及異水域鵝的含量,加之鵝以食草為主,肉、蛋中抗生素和農藥污染極少,溱湖老鵝不失野生風味,營養價值較高。

六、溱湖螺貝:溱湖螺貝屬內河螺貝,殼薄肉嫩,具鮮美之味,無臊腥之氣,性溫涼,滋陰降火,降壓補腎,平肝宣肺,常加以枸杞、陳皮、山藥、川椒一起食用。

七、溱湖四喜:溱湖四喜,為四種魚而得名,有大四喜和小四喜之分。大四喜為青(魚)、白(魚)、鯉(魚)、鱖(魚)。小四喜有昂(刺)、旁(皮)、羅(漢)、餐(魚)。大四喜可分別製作各式大菜,以青魚、白魚製作加工的魚餅,色澤雪白,味美爽口,實為溱湖美食之佳肴。小四喜因其體小不易出肉,往往配以水鹹菜、花生米等一鍋烹煮,“小四喜”均為野生,因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胺基酸等營養成份,而味道特別鮮美,食用昂魚對人體還具有消炎、鎮痛等療效。形態各異,數鮮俱全,風味獨特。

八、溱湖水蔬:溱湖水蔬,品種繁多,全部施以天然肥料,為無公害綠色食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斷。春有薺菜,夏有瓜,秋有蓮藕,冬有芹。更有椒紅、韭菜、黍黃、茄紫,色彩嬌艷,水靈脆嫩。此外老菱、荸薺、茨菇、山藥等也應時而生。單是河藕就能做出若干種菜,就連荷葉也是溱潼美食的佐料之一。

民俗活動

會船節活動

會船節活動會船節活動
賽船:清明節前10天,有會船的村子就由會頭在村里樹起旗幟。他是本村的行政負責人,會船的安全由他負責。被選中的船主很樂意。經過試水、鋪船、赴會等程式,進入賽船階段。兩船對齊後,揚鑼兩聲,發出競賽的號令,接著水手們齊喊:“下!下!”聲音響亮,篙手兩臂張開,兩手揮動竹篙,筆直地兩上兩下,竹篙與船幫相碰發出“篤——篤”撞擊聲,揚篙如長矛列陣,下篙如巨蟒入水。有節奏的鑼聲越來越緊,船立即從水面上騰起。兩船比賽,終有勝負,在進行中如有勝者,“堂堂堂”一陣亂鑼,就表示停篙。不斷的比,反覆的賽,把會船競賽推向高潮。
當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聲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
演戲:按慣例,賽船前,各大村莊的頭面人物,早就張羅著在露天搭台唱戲謝神的事了。揚劇、淮劇、京劇、雜技……各莊花錢請戲班子,在賽船結束的當晚開演。也有不請戲班子的,則由本庄的文娛愛好者組織起來載歌載舞,或請電影隊放電影的。沒有一個莊子這天晚上沒有演出活動。
酒會:賽船結束的當晚,篙手們毫無例外地要舉行一場酒會。各船高手歡聚豪飲,大夥話題再多,也要轉到一點上來:“今年的頭篙送給誰?”圍繞這個題目,七嘴八舌把“頭篙”的得主定下來。至於酒會的費用,早有習俗,公吃公攤,概由參加者負擔。
送頭篙:習俗以送頭篙預祝人家生兒子。這對於個別久婚不孕夫婦或新婚夫婦頗有有活力,誰能夠得到高手們的青睞,成為頭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會上,頭篙的得主一選定,馬上就會有熱心人向這一家通報喜訊。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準備,全家上下,滿懷喜悅的心情,恭候篙手們的光臨。頭篙一進門,燈燭輝煌,鞭炮齊鳴,主人向篙手們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謝。送篙者滿口都是“祝願早生貴子”的話。得主不斷許諾:“到時候一定請各位吃喜酒。”要是頭篙的得主這一年碰巧真生了“貴子”,那可就熱鬧了。首先要為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還自動置辦酒菜,宴請全體高手。可以想見,一條會船有一根頭篙,一個莊上,多少會船,多少頭篙,牽動著多少處歡樂的人群。溱潼一帶,村村社社的鄉親們,年復一年,就是以這樣那樣的健康的風俗導演出一幕幕尋求歡樂的戲,使歡樂的氣氛籠罩著水鄉。

溱潼會船節

溱潼會船節溱潼會船節
中國十大民俗節慶之一的姜堰溱潼會船節6日在省級溱湖風景名勝區開幕,近十萬名遊客雲集當地,爭睹“天下第一會船”的壯觀場面。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西班牙、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及遊人。

溱潼會船源遠流長,已有近千年歷史。相傳南宋時岳飛旗下的義軍與金兵曾在溱湖鏖戰。此後,當地百姓於清明時節撐船祭奠陣亡將士,形成風俗。目前,會船節已從單一的水鄉民眾會船活動演變成一個融文化、民俗、體育、旅遊、美食、經貿多種內涵的盛典。

溱潼會船是中國唯一的、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態特質的“水上廟會”,作為一項省級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溱潼會船已初步具備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素,“會船文化圈”應更好地呵護,讓它健康傳承、發揚光大

溱潼會船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一千多年來一到會船的日子,當地老百姓“上到八十三,下到要人攙”都要趕來參加,從看會船到踏青、會親、趕會,完全是一種民間廟會的形式,是一種遺存在民間的節日文化活動,這種社會行為的歷史沉澱本身構成了民間文化遺產的核心。

歷史名人

溱潼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古鎮自古以來尊教崇文,歷代的進士舉人達100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巏在古鎮水雲樓讀書,清代大詞學家蔣鹿潭在此久居,寫下了《水雲樓詞》,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所寫的“溱湖八景”詩篇流傳至今,鄭板橋登水雲樓題下“得來湖水烹新茗,買盡吳山作畫屏”的名聯。此外,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著名詞作家閻肅、石林等都曾為溱潼題詞。當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義“弟兄二人四院士”為代表的600多名傑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