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羅普飛行研究所

沃羅普飛行研究所

美國沃羅普飛行研究所,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東部海岸,試驗設施建立於1945年,是美國第三個軌道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發射中心之一。

機構簡介

沃羅普飛行研究所沃羅普飛行研究所

美國沃羅普飛行研究所(Wallops Flight Facility)又名瓦羅普斯島飛行設備場,坐落在沃羅普島(又名瓦羅普斯島,瓦勒普斯島)(Wallops Island),位於維吉尼亞州東部海岸,北緯37.8°,西經75.5°,華盛頓南面240公里處,是美國第三個軌道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發射中心之一。

這座發射中心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試驗設施建立於1945年。這裡的第一次亞軌道發射活動是在1945年7月4日進行的Tiamat試驗用的無人駕駛火箭飛機發射任務。從1961年2月16日“偵察兵”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將“探索者9號”發射升空。到1985年末NASA和美國空軍大範圍延緩軌道發射活動時為止。沃羅普飛行研究所總共進行了19次軌道發射任務。“偵察兵”號運載火箭於1994年退役。1995年“大篷車”號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也失敗了。

維吉尼亞州商業空間飛行局是一個建立於1995年的州立機構,它向NASA租借了沃羅普島南端的一片土地,並於1998年在這裡建立了“米諾陶”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台。這就是現在的中大西洋地區太空港。這座商業發射中心現在擁有兩座發射台,名為“綜合發射設施零號”,能夠將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軌道。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分別發射了兩枚“米諾陶”號運載火箭。

雷電引發火箭

沃羅普飛行研究所沃羅普飛行研究所
1987年6月9日晚7時,位於美國維吉尼亞洲沃羅普島發射場的5枚小型試驗火箭即將升空,一陣雷電忽然降臨。三枚火箭被雷電擊中後並自行點火升空。其中兩枚已進入發射狀態的火箭,升空後在預定軌道上呈75度角飛行4公里左右後墜毀,另一枚尚未進入發射狀態,自行點火後只射出100米左右便墜入大西洋。這成為美國航天史上繼"挑戰者號"太空梭空中爆炸之後的又一罕見事故。

美國NFIRE衛星計畫

2007年4月24日,飽受爭議的“近場紅外試驗”(NFIRE)衛星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維吉尼亞沃羅普島成功發射,並進入近地點約250千米,遠地點495千米,傾角49。的低地球軌道,並最終於2009年結束了試驗任務。由於各方壓力,NFIRE衛星試驗沒有包含殺傷攔截器。從技術試驗和空間對抗作戰角度,NFIRE衛星的發射和套用都具有重要的價值。NFIRE衛星的發射被視為邁向外層空間武器化的一個步驟,發射該衛星引發了有關太空武器化的新爭論。

NFIRE衛星是一種小型天基感測器平台,是美國飛彈防禦局動能助推段防禦計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NFIRE衛星的主要任務是蒐集運載火箭與飛彈釋放的羽焰,區分彈道飛彈火焰羽流和飛彈本身,而此項能力長久以來一直是助推段飛彈防禦的難點:驗證並升級為飛彈防禦套用奠定基礎的模組與仿真技術:為評估早期發射探測與跟蹤能力,收集非常短暫的短波紅外數據與可見光數據。其次要任務是進行空間雷射通信試驗,評估雷射通信系統用於飛彈防禦的可行性。

美宇航局欲人造雲研究夜光雲

美國宇航局計畫在15日發射一枚火箭,該火箭是“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ChargedAerosolReleaseExperiment,CARE)”的一部分,該實驗的目的,是促使火箭排放的粒子周圍形成雲,在地球大氣層最外層生成人造雲。

該局進行這一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模擬被稱作夜光雲的自然現象,夜光雲是地球大氣層中所處位置最高的雲。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家韋恩·斯卡賴斯(WayneScales)說:“在邊界空間這種雲確實非常重要。以前人們從沒實施過這種實驗,因此每個人都顯得非常興奮。”在火箭釋放粒子氣體時,斯卡賴斯將利用電腦模型研究人造塵埃雲的物理學特徵。

這項實驗是首次嘗試生產人造夜光雲團。2007年發射升空的飛船——中層大氣高空冰探測(aeronomyoficeinthemesosphere)衛星,曾在太空觀測到自然形成的夜光雲。“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打算在15日美國東區時區下午7時30分和7時57分之間,從美國宇航局維吉尼亞沃羅普飛行研究所(WallopsFlightFacility)發射升空。

拉丁語中“Noctilucent”是“夜間發光”的意思。雖然用裸眼很難看到夜光雲,但是當地球表面處於黑暗狀態,位於地平線下面的太陽發出的陽光照亮高處的雲團時,這種雲是自然界中最容易觀測到的一種現象。這種雲又被稱作極地中氣層雲(PolarMesosphericClouds),是由冰晶構成。

天然形成的夜光雲一般在距離地球大約50英里到55英里(80公里到90公里)的高空盤鏇。“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會在比這更高的地方釋放塵埃粒子,然後讓它們下降到較低的地方。斯卡賴斯告訴美國宇航局太空網說:“‘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希望能生成人造塵埃層。從控制方面來說,這有望成為一項偉大傑作,科學家將藉助它研究夜光雲的方方面面,以及它內部產生的氣體和塵埃粒子的分布情況等。”

“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是海軍研究實驗室和國防部太空試驗項目的組成部分。美國將利用“黑雁XII(BlackBrantXII)”型四級亞軌道探空火箭發射該飛船。科學家會利用地面上的儀器和處於地球軌道里的STP/NRLSTPSat-1飛船研究它的行進過程。研究人員會用數天甚至幾個月時間追蹤“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產生的塵埃雲,以便研究它在不同時間段里的變化和發展情況。

由於光學觀測資料非常重要,因此只有當發射地點和大西洋沿岸以及百慕達群島內的多個觀測站的天氣良好時,才能進行發射任務。如果“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無法在15日發射,該科研組會在9月16日到9月20日之間再嘗試一次。

學生建造的火箭

據美國spacenews報紙2010年4月5日刊報導:2010年3月27日,一枚實驗型探空火箭攜帶了兩顆學生建造的火箭從NASA沃羅普島(Wallops)飛行設備場發射升空。

NASA表示已經接收到來自兩顆學生衛星的數據,火箭在124千米高空進行亞軌道飛行時,發射了兩顆衛星。本次發射的主要目的是測試NASA的亞軌道“小獵犬改進型雪橇犬”(Terrier-ImprovedMalemute)探空火箭。

這是小衛星首次從亞軌道飛行的火箭上發射進入太空。在NASA探空火箭上安置小衛星的能力將掀開小型有效載荷快速、廉價進入太空的新一頁。

學生建造的衛星重約1千克,旨在測試硬體和軟體分系統等。這些系統將用在KySat-1衛星上,該星將在秋季和NASA監視溫室氣體的“榮耀”號衛星(Glory)一同發射。

世界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利用太空科技來以太空飛行器來進入外層空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