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堡空軍基地

范登堡空軍基地

范登堡空軍基地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邊,位於阿圭洛角的正北部。該基地面積279.72平方公里,包括有51.49公里的海岸線。由於范登堡基地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它可以向西發射高傾角軌道和極軌道衛星。1972年被選作美國西海岸的太空梭發射基地。1979年開始著手改建,1985年竣工。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范登堡空軍基地圖范登堡空軍基地圖

范登堡空軍基地(英語:VandenbergAirForceBase)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縣的一個空軍基地和航天發射中心,以前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的名字命名。主要任務是發射軍事和商業衛星,以及測試洲際彈道飛彈。美國空軍的航天聯合機能構成司令部(JointFunctionalComponentCommandforSpace,JFCCSPACE)即以此基地為總部。
范登堡空軍基地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邊,位於阿圭洛角的正北部。最初被稱為坎普·庫克基地,1957年被選作飛彈基地,1958年改名為范登堡空軍基地。范登堡空軍基地是一個乾燥、荒蕪的地方,有擋風的伯爾頓台地,有許多峽谷、沙丘、粘土地和砂礫層,基地面積279.72平方公里,包括有51.49公里的海岸線。由於范登堡基地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它可以向西發射高傾角軌道和極軌道衛星。

范登堡空軍基地於1958年12月發射了第一枚飛彈——雷神中程彈道飛彈。之後不久,又發射了第一枚洲際飛彈——宇宙神D。還使用雷神/阿金納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極軌道衛星——發現者1號。

歷史沿革

范登堡空軍基地,被空軍人暱稱為“范迪園”(VandyLand),最初是建立於1941年的美國陸軍(US Army)庫克營地(Camp Cooke)。該設施在二戰期間被用於作為裝甲和步兵部隊訓練中心,並在韓戰期間再做此用。該基地在1957年被移交給美國空軍(US Air Force),並開始了它向太空和彈道飛彈測試設施的轉變。一年後,庫克空軍基地被改名以紀念空軍副參謀長(second chief of staff of the Air Force)霍伊特·S·范登堡將軍(General Hoyt S. Vandenberg),一個太空和飛彈行動的早期擁護者。

1966年3月1日~1968年12月20日,空軍通過土地徵用權法(law of eminent domain)又從位於基地原邊界以南的薩登牧場(Sudden Ranch)地產購買了將近15,000英畝(約合 61 平方公里)。這一收穫使基地擴大到現在的 98,000英畝(約合400平方公里),而其中只開發了 15%。其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臨近海岸的特點為戰略飛彈武器系統,如阿特拉斯(Atlas,也稱宇宙神)、大力神Ⅰ(Titan I)、大力神Ⅱ(Titan II)、民兵Ⅰ/Ⅱ/Ⅲ(minuteman I/II/III)以及和平衛士(Peacekeepers)提供了安全的射擊行為測試,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發射後不用飛越居民區的情況下將衛星發射到極地軌道。

范登堡空軍基地范登堡空軍基地航天發射場

1958年12月16日,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首枚雷神(Thor)彈道飛彈。基地在1959年2月28日發射了世界上首個極地衛星“發現者1號”(Discoverer 1),搭載於一枚雷神-阿金那(Thor Agena,也稱阿金納、阿吉納、阿吉那)聯合助推火箭。(發現者1號的任務是用來做為中情局秘密的“日冕”(Corona)工程的一項覆蓋內容)。兩次發射都在10號太空發射操作台(Space Launch Complex 10,簡稱 SLC-10)進行——它隨後就被作為20世紀50年代的發射操作台技術的樣板被保藏和維護。10號發射台同時也被評定為國家歷史標誌(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優勢特點

選擇范登堡空軍基地作為美國繼卡納維拉爾角後的第二個太空梭發射場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從地理位置考慮。范登堡空軍基地位於北緯34°37′,西經120°35′,向西發射,發射方位為140°~11°,軌道傾角為56°~104°,向正南還可以進行極軌道發射,正好彌補了甘迺迪航天中心只能向東發射的不足。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發射基地的大多數地面設施。

航區往西或西南延伸,跨過太平洋,避開了人口稠密區和工業城市,測量和監控環境好,測量、跟蹤站設在加利福尼亞州海岸、夏威夷及太平洋諸島上。

交通便利,航空、鐵路、公路、海運都很暢通。氣候溫和,降雨較少,有利於空間發射。

職責功能

范登堡空軍基地是美國第14空軍(14th Air Force)、第30空間聯隊(30th Space Wing)和第381訓練大隊(381ST Training Group)以及西部發射和測試靶場(Western Launch and Test Range,簡稱WLTR)的所在地,並負責為軍方和商業組織發射衛星。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空軍航天司令部(Air Force Space Command,簡稱AFSPC)第30空間聯隊運營。

范登堡空軍基地主要負責測試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民兵 Ⅲ(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ICBM),也承擔著組建太空聯合職能分司令部(Joint Functional Component Command for Space,簡稱JFCC SPACE)的新角色。

范登堡還是美國唯一的向極地軌道發射政府和商用無人衛星的軍事設施。它也是唯一的向夸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以評估武器系統性能的場所。

組成部分

航天發射場

范登堡空軍基地的航天發射設施的種類與卡納維拉爾角的差不多。自1959年發射發現者1號以來,在范登堡發射的火箭已將450多顆衛星送入極軌道,這些衛星覆蓋了地球的絕大部分地區,並執行外大氣層實驗、氣象預報、地球資源探測、導航輔助及軍事任務。

1960年,美國航宇局插手該基地,在海軍飛彈試驗場成立了一個小型試驗輔助辦公室,並於1965年在范登堡建立了西部試驗靶場分場,改進了一個舊的空軍雷神/阿金納發射台——航天發射陣地2(SLC-2),以適應德爾它火箭的發射。該基地有十分完整的50年代建造的航天發射陣地10(SLC10)。1965~1980年間,空軍用10號航天發射陣地發射改進的雷神火箭,將31顆衛星送入空間。1980年該陣地退役,處於看管狀態,但現設備仍完好無損,還可再次啟用。

1985年,該基地建造了航天發射陣地6(SLC6),供發射太空梭用。6號陣地的兩個發射台曾打算用於大力神3M火箭發射載人軌道實驗室,1969年取消了這個計畫,修建暫停。後來又決定將其改建為太空梭的發射場。

范登堡基地與卡納維拉爾角不同,沒有使用飛行器裝配大樓,也不用活動發射台,與以往固定式發射台上的組裝方式相同,將太空梭軌道器的各個器件一個一個豎起來,裝上發射台,軌道器將從水平狀態豎起到垂直狀態,最後與外貯箱組裝連線。

范登堡空軍基地主要的發射操作台有:

航天發射操作台1(Space Launch Complex 1),停用,雷神(Thor)
航天發射操作台2(Space Launch Complex 2),啟用,德爾塔Ⅱ,之前用於雷神和德爾塔
航天發射操作台3-東(Space Launch Complex 3-East),啟用,阿特拉斯Ⅴ,之前用於阿特拉斯Ⅱ和阿特拉斯
航天發射操作台3-西(Space Launch Complex 3-West),啟用(註:存疑),獵鷹1(Falcon 1),之前用於阿特拉斯,雷神
航天發射操作台4-東(Space Launch Complex 4-East),停用,大力神Ⅳ、大力神Ⅲ
航天發射操作台4-西(Space Launch Complex 4-West),停用,大力神Ⅱ、大力神ⅢB
航天發射操作台5(Space Launch Complex 5),停用,斯考特(Scout,也被誤譯為“偵察兵”)
航天發射操作台6(Space Launch Complex 6),啟用,德爾塔Ⅳ、之前用於雅典娜(Athena)、太空梭(未使用)、大力神Ⅲ(Titan III,未使用)
航天發射操作台8(Space Launch Complex 8),啟用,米諾陶(Minotaur,也稱牛頭怪)
航天發射操作台10(Space Launch Complex 10),停用,雷神(國家歷史標誌)
航天發射操作576-E(Space Launch Complex 576-E),啟用,金牛座(Taurus)

南區SLC6發射陣地發射設施

范登堡空軍基地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火箭

發射台由原來載人軌道實驗室的發射台改建。在發射台底座安裝三根粗大的導流管,可把固體火箭發動機和三台主發動機的燃氣排走。運輸車用於把固定火箭助推器從助推器整修與組裝廠房運到發射場區。還可運送軌道飛行器/外貯箱的起豎支撐板和太空梭主發動機的入口工作檯。該車每軸4輪,用液壓馬達驅動、操縱和調節。活動服務塔負責向軌道飛行器供氣、供電、供燃料。服務塔利用本身的液壓馬達驅動在鐵軌上運行。基底由9輛台車組成。其中4輛有驅動裝置,可帶動其它台車。

裝配大樓由於發射基地經常颳大風,影響發射工作,因而修建了可移動的箱形結構裝配大樓。樓一端有一個巨大的車庫式大門。發射台的裝配工作開始時,活動服務塔和裝配大樓分別沿軌道朝互相靠攏的方向移動,在發射台對邊嚙合。發射計時指令開始時將分別退回原位。有效載荷轉接間、準備間及支援系統轉接間用於起豎和連線太空梭軌道器與外貯箱,給軌道器提供多種服務,把有效載荷運到發射台。準備間進行有效載荷的裝配和測試。支援系統包括有效載荷準備間和轉接間的氣動裝置、發射台有效載荷的冷卻系統等。臍帶系統包括能保證快速連線/快速脫落的地面電氣設備,用於保護臍帶地面部分的尾部服務架。

地面低溫系統

地面低溫系統指氣源貯存系統、液氫、液氧的分配系統、主推進劑的液氫貯存系統和液氧貯存系統。自燃燃料系統指四氧化二氮、肼和一甲基肼系統。發射控制室它是一座兩層樓的磚建築,內有控制中心和支援設備,發射處理系統的組件,通信系統,閉路電視,危險和安全監視器,指揮控制台,各種遙控、遙測儀器。該中心的設備都具有遙控和自動操作能力,可以遙控、監控、記錄、鑑定飛行器/元器件以及地面設備的操作情況;可監控發射台上火源和毒氣探測系統的工作;可對突發事故進行反應協調。

發射控制中心

范登堡空軍基地的發射控制中心集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南區的488號大樓里,由靶場控制中心、操作控制中心、靶場安全中心、區域控制中心和無線電跟蹤系統雷達組成。靶場控制中心該中心的任務是在靶場每執行一次任務之前,必須掌握參與任務的所有測量站、指令站、遙測站、通信站和對空監視站的工作狀況,判斷整個靶場能否滿足用戶要求。

操作控制中心

操作控制中心主要設備有6個通信控制台,狀態顯示板和4個閉路電視監視器。該中心要與各控制中心和參加試驗工作的測量站進行通信聯絡。靶場安全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為飛行控制人員顯示實時飛行位置。若火箭飛離規定的安全區,便可令其炸毀。主要設備有靶場安全實時數據檢查控制台、飛行控制台和指令發射機控制台。區域控制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將發射陣地和預定航區內及其周圍的船隻、飛機、車輛和人員的活動情況報告給靶場指揮員。主要設備是一台控制台,它由靶場技術勤務承包商的高級技術人員操作。無線電跟蹤系統雷達該雷達的主要任務是為發射計畫提供跟蹤和引導信息,以滿足用戶要求。

地面跟蹤系統

范登堡空軍試射飛彈范登堡空軍試射飛彈

范登堡空軍基地的地面跟蹤系統分布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和太平洋諸島上。由雷達跟蹤遙測設備光學跟蹤設備、遙測接收站通信設備定時信號中心氣象設備等組成。雷達跟蹤設備設定在大陸、海島、跟蹤船、下靶場的各個群島上,如默古角、聖尼科拉斯島、阿圭洛角等,包括各種脈衝雷達和被動式連續波雷達。

戰術雷達

夸賈林島還有奈克3型系統的戰術雷達,它由美國陸軍提供。為了接收遙測數據,在默古角、阿圭洛角、聖尼科拉斯島和夏威夷設有固定遙測站,還有成套設備的遙測船、機動遙測車和遙測飛機,主要的遙測數據處理設備裝在默古角。

光學跟蹤設備

光學跟蹤設備包括固定的電影經緯儀、可移動的電影經緯儀、機動的光學跟蹤裝置、跟蹤望遠鏡和各種電影和靜態畫面攝影(照相)機。這些光學跟蹤設備設在默古角、阿圭洛角、范登堡空軍基地、聖尼科拉斯島等地。定時信號中心設在阿圭洛角、默古角和聖尼科拉斯島上。氣象設備包括默古角、阿圭洛角和聖尼科拉斯島上的三個固定站,以及兩個遠洋站。另外,還用氣象探測火箭來獲得海拔30480米高度的氣象概略數據。

整個基地的通信由默古角通信中心來協調,是音頻信號、數位訊號控制信號和電傳打字線路的會合點。在默古角操作樓里,柯林斯公司240路的微波多路傳輸系統把阿圭洛角、聖克魯斯島、默古角和聖尼科拉斯島上的一些設備連結在一起。

世界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利用太空科技來以太空飛行器來進入外層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