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9號

獵鷹9號

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是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可回收式中型運載火箭,運載能力與長征7號相近。獵鷹9號於2010年6月4日完成首次發射,於2015年12月21日完成首次回收。2016年7月18日,獵鷹9號完成新一次的發射並成功回收。2018年2月22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其兩顆網際網路實驗衛星Microsat 2a和2b送入軌道。2018年3月6日,“獵鷹9號”運載火箭把一顆西班牙通信衛星成功送入軌道,這是第50次發射任務。2018年7月25日,“獵鷹9”火箭成功把美國銥星通訊公司下一代全球衛星計畫的第七批10顆衛星發射至目標軌道。隨後,火箭第一級再次實現海上回收,但整流罩回收再次失敗。2019年2月21日(當地時間),美國“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攜帶印尼通信衛星、以色列月球車和美國空軍探測器一同發射升空。2019年3月2日,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船上的唯一“乘客”是身著白色太空衣的假人“里普利”。

基本信息

研製背景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由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2002年創建,借創業精神融入到航天探索當中去為口號公然瓜分美國公產,而就在不久以前,向軌道發射火箭的活動幾乎完全由政府機構控制。埃隆·馬斯克是線上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他消除官方機構的嚴謹程式,加快實施速度和減少成本,通過不斷炒作宣稱將火箭發射的成本降至傳統方法的十分之一。馬斯克表示:“傳統的運載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在發射後墜回地面,或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往往只剩下一些金屬殘片。而垂直起降的運載火箭在落回地面後,只要稍加修復,重新加注燃料就可再次發射,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然而還沒有任何一台發動機實現了復用。

研製過程

2014年10月19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日前宣布,它的“草蜢”火箭在本月初的試驗中創造了一項新紀錄:火箭由發射台點火後飛到744米的空中,然後又垂直降落回發射台。這家企業在其網站上公布了7日進行的試驗的視頻,整個試驗過程持續78.8秒,火箭降回地面後外觀完好。與傳統運載火箭相比,“草蜢”外形上最大的不同是帶有四條鋼鋁結構的“腿”,它們帶有液壓減震器。這四條“腿”使火箭能抵禦垂直落回地面的巨大衝擊而不致嚴重損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草蜢”的試驗是這家企業研發垂直起降、完全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關鍵一步”。這家企業正在開發其“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可重複使用版本,並在2014年9月底的一次發射中,成功回收“獵鷹9號”的部分一級火箭。
2015年1月6日19:20,由SpaceX研製的獵鷹9號(Falcon9)運載火箭原本計畫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但在倒計時進入1分鐘時發射任務被緊急中止,SpaceX稱由於火箭的“二級推力矢量控制驅動器發生飄移”使得本次發射任務被緊急終止。 由於1月6日的發射視窗期僅有1秒,因此本次發射任務已經取消,下次發射的視窗在本周五,也就是1月9號,預期發射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凌晨5:09。
2018年1月8日晚搭乘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美國秘密衛星未進入軌道,其可能已墜入大海。
2018年6月29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9號”運載火箭把裝載2.7噸物資的“龍”飛船(Dragon)發往國際空間站,歐洲機器人助手“西蒙”。

補給任務

SpaceX將發射獵鷹9火箭第15次執行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任務SpaceX將發射獵鷹9火箭第15次執行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任務
年6月29日,SpaceX將第15次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執行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任務,利用獵鷹9火箭和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近6000磅各種物質,其中包括食物、水、科學實驗用儀器設備和需要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測試的技術,最特別的是一隻將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名為“CIMON”,看起來就像是一邊安裝有計算機顯示屏的排球。顯示屏顯示一幅簡化的動漫臉,機器人將利用它與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交流。為了能“走動”,CIMON內部安裝有14個風扇,這些風扇能通過吸入國際空間站內的空氣,然後推動CIMON向任何需要的方向移動。

設計思路

回收利用

“獵鷹9號”第一級就比“獵鷹1號”大許多,使用9台老式莫林發動機改進型,只不過第二級比第一級稍短。它們的頂端和外層採用航天常用的超強度鋁鋰合金材料製造。並在後蓋上面蓋了特製的擋熱板,用以保護“獵鷹9號”第一級和第二級在重再入地球大氣層時免遭損壞,這樣便可以回收再利用。

垂直降落

海上火箭降落埠海上火箭降落埠
在馬斯克的構想中,不論是NASA或是民營公司都不應該任由液體燃料火箭成為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因此他要求SpaceX公司的工程師們打造浮動的海上火箭降落埠(Autonomousspaceportdroneship,ASDS),並研究液體燃料火箭在發射任務後“如何自動並垂直降落於降落埠”的技術。
這項技術的困難度在於,首先,(Falcon9)火箭高達14層樓,爬升時的速度達1600米/秒,要讓直線上升的火箭“毫髮無傷”地垂直下降,猶如“狂風中讓橡膠掃帚柄直立於手掌上”。
其次,SpaceX之前曾讓完成任務的燃料火箭成功降落在10公里寬的目標區內,但ASDS僅寬10米,兩者難度大不同。最後,位於海中的ASDS並沒有固定,要降落的燃料火箭必須藉助引擎保持下降時的平衡與穩定。

性能參數

表中大部分參數來自“Falcon9Overview,LaunchCost”與“SpaceLaunchReport:SpaceXFalconDataSheet”。

。
……

試射意義

獵鷹9號獵鷹9號
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4號成功試射一枚“獵鷹9”號運載火箭,並將“龍”系列飛船的一個模型送至相應軌道。這次試飛是關於商用太空飛行器載貨乃至載人性能的一次測試。航天專家認為,它對航天業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
“獵鷹9號”可回收火箭若能成功試射,對太空探索領域來說將重要的探索意義,通過該火箭的自主返回技術,它將大幅縮減太空旅行的花銷。若能實現火箭的全面回收,預期發射成本將降低99%。

回收失敗

著陸瞬間著陸瞬間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伊隆·馬斯克2015年1月14日興奮地在推特上發了一張火箭升空圖片。當天,該公司的獵鷹九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送向國際空間站。但在第二天的火箭回收試驗中軟著陸又“跌跤”。結果火箭和平台全部損毀。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2015年6月28日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執行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火箭升空2分半鐘後突然爆炸解體,攜帶約2500公斤補給的貨艙也被炸毀。這是8個月內,空間站補給任務第3次失敗。原本計畫的火箭回收著陸試驗也未能進行。
2016年1月1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發射了搭載一顆海洋觀測衛星的“獵鷹9”火箭,但此行更受關注的任務——火箭第一級海上回收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2018年7月25日,“獵鷹9”火箭成功把美國銥星通訊公司下一代全球衛星計畫的第七批10顆衛星發射至目標軌道。隨後,火箭第一級再次實現海上回收,但整流罩回收再次失敗。

回收成功

台北時間2016年4月9日凌晨4時52分,獵鷹九號搭載著龍飛船順利升空,一級火箭助推器分離之後,再次嘗試難度極高的海上回收任務。在此前多次嘗試失敗後,一級火箭穩穩降落在名為“我依然愛你”的海上平台,完成歷史性突破.
“獵鷹9”回收先進點
“獵鷹9”一級火箭的回收技術以著陸支架、姿態控制技術、推進劑交叉供應和高效發動機為亮點。“獵鷹9”火箭可通過主發動機3次點火制動減速,來控制火箭的下落速度,由每秒1300米減速為每秒2米。
對未來航天影響
對“獵鷹9”海上回收成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歡呼:“這是通往星空的又一步。”美國商業太空飛行協會發表聲明說,快速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是更經濟可行的未來太空飛行的關鍵,成功是在這個領域“邁出的一大步”。美國空間新領域基金會說,這次降落不僅將對航天產業產生影響,也將對未來的人類創新產生影響。
2018年10月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火箭成功將阿根廷一顆地球觀測衛星送入太空,並首次在美國西海岸成功實現火箭第一級的陸地回收。

火箭爆炸

火箭攜帶的FacebookAmos-6衛星已完全被摧毀。本來,這顆衛星將于格林威治標準時間9月3日下午1點33分搭載“獵鷹9號”火箭升空,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非洲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服務。雖然火箭爆炸所導致的震感強烈,且持續了幾分鐘時間,但SpaceX表示,此次爆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補給任務

2016年4月10日,美國東部時間周日7:23(台北時間周日19:23),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收到了“獵鷹9號”送來的補給。這是自2015年6月上一次補給任務失敗後,SpaceX首次成功完成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
“獵鷹9號”火箭此次搭載了“龍”飛船,並運送了重約7000磅(約合3175千克)的補給。其中,約3000磅(約合1361千克)為“Bigelow擴展活動模組”(BEAM),這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565立方英尺(約合16立方米)的活動空間。在到達國際空間站之後,BEAM將連線至國際空間站的Tranquility節點,並在未來4個月內進行安裝。BEAM計畫在國際空間站停留2年時間,幫助工程師收集這一模組在太空環境中使用的數據。

價格和載荷

獵鷹9號獵鷹9號
SpaceX新發布了獵鷹9號和重型獵鷹的報價及其最大有效載荷,獵鷹9號標準報價6200萬美元,發射至近地軌道(LEO),最大載荷22.8噸;發射至地球同步轉換軌道(GTO),最大載荷8.3噸。重型獵鷹標準報價9000萬美元,發射至近地軌道(LEO),最大載荷54.4噸;發射至地球同步轉換軌道(GTO),最大載荷22.2噸;發射至火星,最大載荷13.6噸。如果購買多次發射任務,報價上還會有折扣。
ElonMusk補充道:“2016年晚些時候,獵鷹9號的起飛推力可達775.6噸(171萬磅),重型獵鷹的起飛推力可達2313.3噸(510萬磅),是所有火箭的兩倍,這是一個野獸..."
稍後不就,SpaceX將會再次嘗試海上回收,台北時間5月5日13時21分,獵鷹9號將攜帶JCSAT-14通訊衛星升空,繼續準備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如果回收成功,將會是第一次高速地球同步轉換軌道(GTO)任務回收。5月3日靜態點火已經完成,SpaceX團隊正分析數據。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3月2日凌晨,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船上的唯一“乘客”是身著白色太空衣的假人“里普利”,其名字源於電影《異形》中的經典角色埃倫·里普利。這是美國航天史上首次由私營公司建造和運行的載人飛船執行“太空的士”任務,開啟了商業航天運輸飛行和低成本空間探索的新篇章。這對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發展無疑會起到鼓舞和激勵作用。

火箭運力

SpaceX新近公布的火箭運力表上,在役的獵鷹9號火箭低地球軌道運力為22.8噸,可以將8.3噸的物資送往同步轉移軌道。另一款2016年11月即將首飛的重型獵鷹火箭低地球軌道運力54.4噸,可以將13.6噸的物資送往火星,重型獵鷹將在2018年送一艘不載人的龍飛船前往火星探路。
此次回收成功也與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的強大推力有關。在SpaceX新近公布的該公司火箭運力表上,獵鷹9號的低地球軌道運力達22.8噸,不過這是不使用回收技術的運力,要回收火箭第一級需要預留燃料,運力會下降。相比較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的低地球軌道運力為13.5噸,獵鷹九號可以在使用機制落後的莫林發動機的情況下達到接近長征七號的成績也充分說明了美國在冷戰時代不計成本打造的航天底子實在是豐厚。此外,獵鷹9號的報價也比其他同行便宜的多--只有6200萬美元。

回收意義

商業航天的最大意義是經濟性。據國際航天專家估算,一次性使用運載火箭將1公斤物品送入太空要花費一兩萬美元。通過優秀的總體設計和充分試驗,“獵鷹9”火箭的近地軌道發射報價約為6000萬美元,相當於每公斤載荷花費4600多美元。
在這一低成本基礎上,如果能回收“獵鷹9”火箭第一級並重複使用,還可使該火箭的成本再降低70%。如能回收第一級和第二級,就能省去98%的成本。因此,大大節約火箭發射總費用的巨大空間是存在的。
從大方面說,只有解決了回收再利用難題,才能讓更多大型太空飛行器便捷地駛入更加遙遠的太空。從套用層面說,如此力壓成本可使人造衛星的研製費用便宜得多;回收火箭還能保障地面人員和財產安全,有利於保護環境。
11月24日,SpaceX獲得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新契約。根據這份契約,SpaceX將在未來5年時間內為NASA發射用於海洋觀測的地球科學衛星。這顆衛星主要用來探測地表水和海洋地形。按照計畫,NASA的這顆海洋觀測衛星將由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9)”火箭發射升空,預計發射日期將定在2021年4月,發射地點將在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AirForceBase)

著陸成功

“獵鷹”9號火箭在第20次發射中,第一級火箭返回並著陸成功,成為人類火箭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獵鷹”9號火箭的研製者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著地追求運載火箭的復用,在復用技術上進行了大量探索,這次成功開創了運載火箭重複使用的新途徑。這條道路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商業上都是可圈可點的。
2014年7月14日的首次試驗中,“獵鷹”9號火箭第一級在回收船10米外落入海中,這無異於百步穿楊的精度大大鼓舞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福兮禍之所伏,接下來2015年回收試驗卻接二連三的失敗了:2015年1月10日“獵鷹”9號火箭的首次海上著陸回收試驗中,火箭由於著陸角度問題在回收船上爆炸,甚至導致船上部分設備損害;2月11日的回收試驗中由於落區風浪太大只能放棄,火箭直接墜入大西洋;4月14日的第三次試驗中,儘管針對柵格翼液壓系統控制系統做了適應性改進,但是著陸力量太大火箭第一級還是翻入海中。更糟糕的是,6月28日火箭在發射貨運飛船中直接爆炸,不僅預定的回收試驗化為烏有,在完成對火箭的故障檢查前,正常發射任務也不得不中止,再次發射和回收試驗遙遙無期禍兮福之所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改進了火箭設計,提高了製造質量,最終在年末以大幅改進的“獵鷹” 9號V1.1FT(全推力版)重返發射市場。不僅如此,一再爭取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最後一刻發布許可,允許火箭第一級飛回卡納維拉爾角的第一著陸場著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新版“獵鷹”9號火箭也不負眾望,12月22日上午發射後又成功的降落在著陸場上,這是人類第一枚參與軌道發射後飛回發射場的運載火箭,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發射記錄

序號 運載火箭 發射日期 起飛時間 有效載荷 軌道 發射場 結果 備註
1 獵鷹9號 2010.6.4
2 獵鷹9號
3 獵鷹9號
4 獵鷹9號 2012.5.22
5 獵鷹9號 2012.10.8
6 獵鷹9號 2013.3.1
7 獵鷹9號 2013.9.10
8 獵鷹9號 2013.12.4 通訊衛星 GTO 美國第一家進入商業衛星領域的民營企業
9 獵鷹9號 2014.4.19
10 獵鷹9號 2014.7.14
11 獵鷹9號 2014.9.7
13 獵鷹9號 2015.1.10 :
14 獵鷹9號 2015.2.11 :
16 獵鷹9號 2015.3.2 :
17 獵鷹9號 2015.4.14 : 龍飛船 LEO 成功 海上回收失敗
18 獵鷹9號 2015.4.27 :
19 獵鷹9號 2015.6.28 10:21 龍貨運飛船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失敗
20 獵鷹9號 FT 2015.12.22 9:29 11顆Orbncomm OG2衛星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首次成功陸地回收一級火箭,創造歷史
21 獵鷹9號V1.1 2016.1.18 2:42 Jason-3地球觀測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海上回收失敗
22 獵鷹9號FT 2016.3.5 7:35 SES-9通訊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海上回收失敗
23 獵鷹9號FT 2016.4.9 4:43 Drogon/CRS-8 空間站貨運飛船/BEAM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首次海上回收成功
24 獵鷹9號FT 2016.5.6 13:21 JCSAT-14通訊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25 獵鷹9號FT 2016.5.28 5:39 Thiacom-8通訊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26 獵鷹9號FT 2016.6.15 22:29 Eutelsat 117WB/ABS 2A 通訊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海上回收失敗
27 獵鷹9號FT 2016.7.18 0:45 Dragon/CRS-9 空間站貨運飛船/IDA-2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第二次陸上火箭回收任務成功
28 獵鷹9號FT 2016.8.14 13:26 日本Jcsat-16通信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 獵鷹9號FT 2016.9.1 9:07(爆炸時間) 以色列Amos-6通信衛星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 未發射。進行靜態點火實驗時,發生爆炸 第二級液態氧艙的複合材料壓力容器出現故障
29 獵鷹9號V1.1 2017.1.25 1:54 Iridium Next 1-10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恢復發射,海上回收成功
30 獵鷹9號FT 2017 .2.19 22:38 Dragon/CRS-10 空間站貨運飛船 LE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陸上回收成功
31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3.16 14 :00 EchoStar -23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一級火箭不回收
32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3.31 6 :27 SES-10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首次服用發射,海上回收成功
33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5.1 19 :15 NROL-76(USA276)間諜衛星 LE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陸上回收成功
34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5.16 7 :21 Inmarast 5-F4海事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首次海事衛星任務 ,不回收
35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6.4 5 :07 貨運龍飛船 LE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首次復用貨運飛船,LC-39A第100次發射,陸上回收
36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 .6.24 3 :10 BuigariaSat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第二次復用火箭發射,回收機器人投入使用,海上回收成功
37 獵鷹9號FT 2017.6.26 4:25 Iridium Next 11-20通訊衛星 GT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鈦合金格柵舵首次使用,回收成功
38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7.6 8:37 Intelsat 35e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迄今最重載荷,一次性不回收
39 獵鷹9號Block4 2017.8.15 00:31 Dragon/CRS-12空間站貨運任務 LE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陸上回收成功
40 獵鷹9號Block4 2017.8.25 2:51 台灣 福衛五號 SS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41 獵鷹9號Block4 2017.9.7 21:50 波音 X-37B可返回式軍用太空飛行器 LE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SpaceX首次空軍發射任務
42 獵鷹9號Block4 2017.10.9 20:37 Iridinm Next 21-30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43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10.12 6:53 SES 11/Echostar 105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44 獵鷹9號Block4 2017.10.31 3:34 Koreast 5A通訊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
45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12.15 23:36 CRS-13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陸上回收,復用發射
46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7.12.23 9:27 Iridinm Next 31-40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一次性不回收
47 獵鷹9號Block4 2018.1.8 9:00 未知 LEO 卡納 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陸地回收成功
48 獵鷹9號FT 2018.2.1 5:25 SES 16/盧森堡Govsat 1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火箭海上軟著陸成功
49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8.2.22 22:17 Paz地球觀測衛星 SS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不回收,2.0版整流罩首秀,Block3構型謝幕之旅
50 獵鷹9號Block4 2018.3.6 13:33 西班牙Hispasat 30W-6通信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海況不佳,不回收
51 獵鷹9號Block4 2018.3.30 22:13 Iridium Next 41-50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復用發射,2.0版整流罩第二次回收並回收失敗,一級不回收
52 獵鷹9號全推力版 2018.4.3 4:30 SpecaX CRS-14 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雙復用發射,一級火箭不回收
53 獵鷹9號Block4 2018.4.19 6:51 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 H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韋伯望遠鏡的好搭檔
54 獵鷹9號Block5 2018.5.12 4:14 “孟加拉國一號”衛星 GTO 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成功 快速復用時代開端
55 獵鷹9號Block4 2018.5.23 3:47 GRACE-FO-1&2、IridiumNEXT 51-55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2.0版整流罩第三次回收失敗
56 獵鷹9號特別Block4 2018.6.4 12:45 SES-12 衛星 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最重的全電推星
57 獵鷹9Block4 2018.6.29 17:42 CRS-15 LE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挑戰兩個半月復用周期,Block4芯級謝幕
58 獵鷹9Block5 2018.7.22 13:50 電星-19V 亞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火箭第一級成功回收。世界目前最重商業通訊衛星
59 獵鷹9Block5 2018.7.25 19:39 Iridium Next 56-65 通訊衛星 LEO 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 成功 流罩回收繼續失敗
60 獵鷹9Block5 2018.8.7 13:18 Merah Putih(Telkom 4) 亞GTO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LC-40 成功 Block5首次復用
61 獵鷹9Block5 2018.10.7 SAOCOM-1A的地球觀測衛星 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 成功 回收成功
62 獵鷹9號 2018.12.3 成功 攜帶64顆衛星
​63 ​獵鷹9號 ​2019.2.21 ​卡納維拉爾角(佛羅里達州)發射場 ​攜帶印尼通信衛星、以色列月球車和美國空軍探測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