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沮

沃沮

沃沮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的鹹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東沃沮經常被簡稱為沃沮。沃沮南與東濊相鄰。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於其管轄權在漢四郡和高句麗之間搖擺,沃沮一直沒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公元1、2世紀沃沮成為高句麗藩屬。244年,曹魏攻打高句麗時,高句麗東川王曾暫退到北沃沮。285年扶餘王儲在遭到北方遊牧民族襲擊時也曾逃到沃沮。5世紀初期,高句麗好太王將沃沮完全納入高句麗版圖。

沃沮

沃沮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國家。沃沮分為南北兩部。南沃沮也稱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的鹹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東沃沮經常被簡稱為沃沮。沃沮南與東濊相鄰。據《三國志》記載,南北沃沮習俗相同,語言與高句麗相同。[1] 北沃沮經常受到挹婁從海上的進攻(每年夏天進天,有半年受侵害)。[2]挹婁的語言與高句麗和沃沮不同。[3]
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於其管轄權在漢四郡和高句麗之間搖擺,沃沮一直沒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公元1,2世紀沃沮成為高句麗太祖王藩屬(太祖王派大人當他們那裡監治,後來把他們同化)。244年,北魏攻打高句麗時,高句麗東川王曾暫退到北沃沮。285年扶餘王儲在遭到北方遊牧民族(鮮卑)襲擊時也曾逃到沃沮。 5世紀初期,高句麗好太王將沃沮完全納入高句麗版圖。
沃沮與東濊同屬扶餘的分支。語言和習俗與高句麗人相似。 他們的地方稱濊地,因為濊人比貊人多很多。沃沮有一童養媳與婚納金制度,女兒養在男家,成人再回女家,這制度在古朝鮮與北亞民族中廣泛存在。如男家付不起禮金,要到女家服務,在曼西人等民族中也存在。有人說暖炕是北沃沮人發明。

沃沮與勿吉

三國志》卷30:“沃沮... 言語與句麗大同”,而“挹婁... 言語不與夫余、句麗同。”。“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
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金毓黻先生主張“靺鞨,當亦為沃沮、勿吉之音轉”,認為朝鮮半島北部的沃沮即勿吉,又分北沃沮(黑水等部)、東沃沮(白山等部),東女真當即古代東沃沮的後裔。此指東女真即曷懶甸女真,為唐以前沃沮的後裔。
在有關女真族起源的說法中,韓國學者李丙燾和日本學者三上次男主張渤海的強制移置說。三上次男以為黑水一帶諸部族是渤海武王(大武藝,719-737年在位)末期的被征服人民,以後黑水部被強制移民到渤海南京南海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清津市,一說在鹹興)附近,隨著新羅後期國勢的衰微,逐漸往南遷移。如此,則在黑水部真移置於渤海南京附近以前,後來曷懶甸女真所據的地區,可說是一片無人地帶。後來高麗太祖的開拓地區也是女真尚未占據的無人地帶。

軼事

清小說《紅樓夢》中描述的大荒山(即長白山)上,有無稽崖與青梗峰,無稽崖即為勿吉國的諧音,而青梗峰則為清根(大清之根)的諧音。勿吉,或沃沮、窩集、烏稽等都是“勿吉”的音轉,意為“森林部落”,由於是滿族的先祖。所以“大荒山無稽崖青梗峰”可譯為“長白山勿吉 清根封”。賈寶玉身上掛的“通靈寶玉”也是出自長白山古勿吉地的大清發源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