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德·亨特冰架

沃德·亨特冰架

沃德亨特冰架(Ward Hunt Ice Shelf)是加拿大僅存的五個冰架之一,有三千年歷史,有四十米厚,它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的區域正迅速縮小。今年初,特倫特大學(Trent University)的德里克.繆勒(Derek Mueller)和加拿大公園(Canadian Park)巡邏員道格.斯特恩(Doug Stern)在一次空中勘測中,發現沃亨冰架有多條裂縫,其中一條長達十公里寬近四十米。

基本簡介

北半球最大冰架沃德·亨特冰架上的裂縫北半球最大冰架沃德·亨特冰架上的裂縫

有科學家們發現了北半球最大的冰架沃德·亨特冰架(Ward Hunt Ice Shelf)已經斷裂成三個部分。從沃德·亨特冰架首次出現斷裂和埃利斯冰架(Ayles Ice Shelf)的消失開始,北半球的冰架在過去6年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看到這些最新的斷裂,是幾十年的氣候變暖的結果,是不可逆轉的。

沃德·亨特冰架位於加拿大東北部,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北極地區最大的冰架。這是2002年發現沃德?亨特冰架出現第一次崩裂以來,冰架再次出現快速坍塌的趨勢。科學家們還發現,附近的彼得森冰架(Petersen Ice Shelf)在過去3年失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表面積

現在,北極地區只有五個大型冰架,面積已經縮小到一個世紀之前的十分之一不到。科學家們擔心,剩下的冰架將未來幾年裡分崩離析。隨著海水不斷變暖,會有更多的冰架融化崩解。

如今北極90%的冰架已經融化,面臨在本世紀末全部消失的危險。而科學家還預測,最遲到2080年左右。

不僅北極如此,南極西部的威爾金斯冰架上月開始也有一塊巨型的邊緣冰層倒塌,整個過程被太空總署的衛星錄下,專家指出已崩塌冰架面積約等同三分之一個香港,預計會在15年內完全瓦解。威爾金斯冰架長期依附在南極半島西南端,總面積逾 1.29萬平方公里。南極近年不斷有冰架倒塌,科學家指罪魁禍首就是全球暖化。

後果嚴重

2001年(上)和2003(下)的衛星對比照片顯示出沃德·亨特冰架上的大裂縫(紅色圓圈中)2001年(上)和2003(下)的衛星對比照片顯示出沃德·亨特冰架上的大裂縫(紅色圓圈中)

加拿大安大略省特倫特大學的北極冰架專家德里克·莫勒表示有4500年歷史的馬卡姆冰架在今年8月初已經分裂,如今這片49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原正漂浮在北冰洋上。此外,從塞松冰架上也脫落下來二塊大冰,導致此冰架縮水60%, 面積隨之也減少了47平方英里(合120平方公里)。沃德-亨特冰架也還在繼續斷裂。

斷裂形成2座浮冰島,面積分別為4至5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研究人員搭乘飛機在其中一座浮冰島上空察看,還分析衛星圖片數據,最終確認冰架發生斷裂。

第一次斷裂發生在2009年10月22日前後,第二次斷裂發生在23日夜間至24日凌晨。”斷裂形成兩座浮冰島,面積分別為4至5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冰架指與陸地相連的巨大浮動冰層。埃爾斯米爾島屬於加拿大北極群島,北部連線著5座大型冰架。其中,沃德·亨特冰架規模最大,面積約為443平方公里,厚度約為40米。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冰架形成於4000多年前。

面積又減少了8平方英里(合20.5平方公里)。就在上個月,莫勒才報告說一片7平方英里(合18平方公里)的冰從面積170平方英里(合435平方公里)、厚1.72米的沃德-亨特冰架上脫落下來。那次斷裂可謂驚天動地,連250公里之外的地震監測儀器都探到震動。

莫勒說:馬卡姆冰架突然消失是一大怪事。我們通過研究了解了一點真相,當天氣放晴時,這裡的冰架可能會頃刻消失。這是駭人聽聞的事件,明顯表明北極正在快速發生變化。“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冰凍圈研究實驗室主任盧克·柯普南特說:”在今年夏季,海冰減少和氣溫異常升高共同促進了冰架的消失。沃德-亨特冰架上還殘留有廣大的新裂縫,意味著來年它將會繼續斷裂。

沃德·亨特的崩裂是一個看似緩慢實則觸目驚心的過程: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漂在沃德·亨特附近。

近幾十年來,北極溫度的上升速度比地球溫度上升速度來得快,專家認為這是溫室效應所致。莫勒指出:在目前的氣候條件下,這些變化是無可扭轉的,這表明冰架保存了幾千年的氣候條件再不復存在了。然而在上個世紀,當冰架將要斷裂時,厚厚的海冰會最終修復好它們。莫勒說:如今升溫的氣溫和變化的氣候意味著它們沒希望再生了。

論證不一

科學家在勘察沃德·亨特冰架上的裂縫科學家在勘察沃德·亨特冰架上的裂縫

點狀事件
過去數十年間收集的衛星測量數據顯示,北極地區冰面面積大幅減小,冰川消融、冰架斷裂事件時有發生。

加拿大特倫特大學極地專家德里克·米勒說,“我們確定(這一地區)冰面面積在20世紀縮小了90%”,“這一現象已持續相當長時間,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點狀事件”。

他舉例說,北極彼得森冰架在2005年至2007年間面積縮小三分之一。埃爾斯米爾島周圍曾被一整座冰架團團圍住,直到上世紀初冰架發生斷裂。沃德·亨特冰架中心區域2002年出現裂縫。研究人員今年早些時候又發現一條長約18公里、深約40米的新裂縫。不過,德雅爾丹說:“這次冰架斷裂與今春發現的裂縫可能不存在直接關聯。”

米勒說:“2002年形成的裂縫把冰架分為兩部分。隨著時間推移,冰架的完整性和整體構造逐漸受影響。”

單向過程
極地專家對北極冰川消融和冰架斷裂原因持不同意見。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另一些人則持謹慎態度。米勒沒有把冰架斷裂事件歸咎於氣候變化,但說當前北極氣候無助於冰架重建的理論與這一現象相符合。

“現在氣候不同了,”他說,“不利於形成冰架。這是個單向過程。”一個海洋浮冰研究項目的聯合負責人加里·斯特恩說,整個北極地區都面臨相同問題。他所在的考察隊已有數周未見過冰層。他們原本打算去年2月在北極冰層上紮營,但由於附近區域連續兩年沒有形成堅固冰層,最後只能放棄原計畫。

斯特恩說:“船上成員再也不覺得吃驚。我們一直希望人們知道,現在(冰面縮小)速度加快,還會繼續加快。”

從沃德-亨特冰架斷裂的冰漂浮在海洋中從沃德-亨特冰架斷裂的冰漂浮在海洋中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證實
2003年9月22日,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證實,已經在北極的冰天雪地中挺立3000年的巨型冰架“沃德·亨特”斷裂為兩個部分。這是繼去年南極冰架崩塌之後的又一起事件。

美加兩國的科學家通過雷達勘察了解到,“沃德·亨特”的崩裂是一個看似緩慢實則觸目驚心的過程: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漂在“沃德·亨特”附近。就在前幾天,“沃德·亨特”最終一分為二。

許多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和北極地區氣候變化有關。中科院大氣所高登義說:斷裂主要由於冰架運動造成的,和氣候因素沒有直接關係。

從北極考察回來的高登義解釋說,“沃德·亨特”的斷裂主要是由於動力原因,而不是熱力學原因。冰是水的固體狀態,根據我們的生活常識,冰應該是固定不動的。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冰川還是冰架都處於運動狀態。在這個位置移動過程中,遇到特殊的地形條件,冰就可能斷裂。

針對“北極變暖導致冰架斷裂”的解釋,高登義認為,按照目前北極氣候的變化根本不可能“融斷”如此巨大的冰架。他說:“就是3米多的浮冰也不會受溫度影響太大,何況厚度超過幾十米的大冰架?”

熱力學的解釋認為,北極氣候溫度變化導致了冰吸收了相當的熱量,溫度上升最後導致斷裂。但是高登義介紹說,在自然界,凍的反射率幾乎是最高的。在北極,有的冰體反射率高達0.9,即使存留時間長的“老冰”,反射率也在0.5以上。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熱能都被反射走了,真正能被冰吸收的熱量並不多。所以,北極氣候變化不可能是冰架斷裂的主要原因。

正在消融的冰架和冰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