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縣第一中學

沂南縣第一中學

沂南一中創辦於1952年11月,是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學校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綠化先進單位""臨沂市教學示範性高中""臨沂市文明單位""臨沂市師德建設十佳學校"等幾十項榮譽稱號。2015年12月,縣教體局發布公示:沂南一中新校址選定於縣城西外環以東、北外環以南、縣城關中學(界湖一中)以西,占地約400畝。目前,新校建設正在緊張籌備中。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學校建有集教學、會議、演出為一體的大型多功能廳。開通寬頻網,建有教學網路平台、教學資源庫。微機室、實驗室、閱覽室、體育館等功能室一應俱全,電子監控安全網路覆蓋全校。

精神文明

學校正門學校正門
圖書館圖書館
學校構建“德·智”校園文化體系,重視文化引領,以文化人。打造校宣傳欄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樓道文化、教研組辦公室文化體系,重建學校網站,創辦《沂南第一中學報》,製作學校宣傳片,創作畢業歌、校歌,錄製校歌MTV。

師資力量

,
學校建有一支敬業奉獻、嚴謹執教、愛生善導、團結協作、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師隊伍。擁有省人大代表1人、省優秀教師5人、市勞動模範2人、市優秀教師6人、沂蒙名師4人、市優秀教研組長8人、市優秀班主任4人、市教學能手、教學新秀47人、市政府首屆教學成果獎24人、縣勞動模範2人、沂南名師13人、縣十大傑出青年6人、縣首屆最美教師1人、縣政府記集體記三等功3次,受縣政府個人記功7人、縣政府首屆教學成果獎49人。

新校區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沂南一中新校位於縣城西北方向,北外環以南、西外環以東、玉泉路以北、規劃英才路以西,四面環路,交通順暢;南北望山,西面向水,毗鄰汶河濕地公園和西山公園,地理位置優越。新校占地面積444.6畝,校舍建築面積13.99萬平方米,共有21個建築單體、兩個運動場、三個大門,總投資約4.58億元;辦學規模達到141個教學班,可容納7000餘名學生就讀。是沂南縣一次性投資最大的民生工程。新校功能布局科學合理,教學管理設施先進齊全。分為教學區、生活服務區、景觀休閒區、綜合會議區、校內外停車區等功能區。設有3座教學組團樓、1座科技樓、8座宿舍樓、2座餐廳樓、1座藝術樓、1座體育館、1座圖書綜合樓、1座大禮堂、1座生活服務樓、1座浴室樓以及衛生室、理髮廳、超市等生活服務用房。
新校規劃設計高端定位。同濟大學承擔規劃設計,山東大衛國際建築設計。以前庭後院的景觀結構、環狀流暢的交通體系、自由錯落的建築布局、疊山引水的景觀特色為設計理念,塑造文化濃厚、山水園林園式學校。
教學成果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先後有32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曾連續兩年摘取山東省文科狀元的桂冠,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升入“985”、“211”重點名校,先後被山東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體育學院確定為"優秀人才輸送基地"。近年來,有近兩千人次在各學科奧賽,各類比賽、競賽中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集體榮譽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學校先後被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綠色學校”等省級榮譽,“臨沂市普通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臨沂市師德建設十佳單位”等市級榮譽,並因開展各類競賽榮獲“臨沂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組織獎”等稱號。校食堂獲稱“臨沂市學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食堂”。

歷史沿革

發展沿革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1952年11月,建校,原名沂南中學,校址在汶河東岸的南寨村;
1953年6月6日,遷入現址沂南縣文化路19號;
1956年,因青駝中學建立,沂南中學改名為沂南一中;
1958年10月,因沂南縣撤銷,改為沂水四中;
1961年8月,沂南縣恢復,又改為沂南一中;
1964年,被地區文教局確定為地區定點中學;
1974年,廢除以順序命名的辦法,又改為沂南中學;
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地區重點中學,由正科級轉為副縣級;
1984年8月,縣城三所中學按順序命名,沂南中學又改為沂南縣第一中學,並沿用至今。

搬遷規劃

隨著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高考綜合改革的到來,其辦學條件已遠遠不能滿足“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創建要求,必須另規劃選址,建設一中新校。經徵求意見,一致同意第一選址方案,即:縣城西北方向、西外環以東、北外環以南、鎮城關中學以西,共占地約400畝。

學校文化

校訓

沂南縣第一中學沂南縣第一中學

育人為本以文化人

校風

沂南縣第一中學校訓沂南縣第一中學校風
精神:學高身正奉獻奮鬥
校風:篤學明德求實進取
考風:誠信規範沉著靈動
教風:凝才聚智因材施教
學風:勤奮自強博學創新

校徽

由三部分組成:上面是漢字“山東省沂南第一中學”,下面是阿拉伯數字以及英文書寫的“NO.1MiddleSchoolYinanShandong”。主體標誌為金黃色,文字部分中文、英文和數字的完美組合表現出強烈的多元文化和諧融合的意境,標誌沂南一中具有身後的歷史文化底蘊。校徽以生動形象的造型,詮釋了富有生機、希望與未來的沂南第一中學。

校花

芙蓉樹,又名合歡樹,位於辦公樓西南角、綜合樓東側,植於一中建校時,已成為一中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2015年11月,校報開設《人文·芙蓉》欄目,使芙蓉文化成為一中文化的鮮活成分。

校報

校報校報
創刊於2014年3月30日,更新日期不定,姜自忠任主編,馬士軒任副主編,張守業、朱紀飛、王世斌、徐以江、李德信、朱洪發、麻成建、杜紀軍、高金山、潘月兵任編委,謝有璽、李先梓任執行主編,潘月兵任責編,吳廣暉任美編,魏豪傑負責排版。

校歌

《張開智慧的翅膀》姜自忠詞陳喜曲
在智聖的故鄉,我們開啟知識的靈光。在紅色的熱土,我們吸納堅毅的力量。
在多彩的年華,我們握緊年輪的時光。在書香的校園,我們築就成才的殿堂。
汲取諸葛智慧,紮根厚德沃壤。懷揣父母期望,心存騰飛理想。
德高為根,大智為本,立下我們奮鬥的志向。英才迸發,博學眾長,青春之花激情綻放。
勤奮自強,昂揚向上,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櫛風沐雨,日月兼程,萬千桃李四海芬芳。
我們邁著成長的腳步,播撒燦爛耀眼的星光。我們向著未來奔去,收穫光彩奪目的輝煌。
讓我們張開智慧的翅膀,揚帆起航。揚帆起航。我們的夢想,從這裡,飛向遠方。

畢業歌

《青春的記憶》姜自忠張慧詞萬莉莉曲
春日的暖風,送來了櫻花紫藤的芬芳,沁透著青春記憶中的翰墨書香;
夏日的陽光,燦爛了七彩牡丹的笑臉,啟迪著青春記憶中,那智慧學子的靈光;
我們將要遠行,駛離停靠了三年的海港;我們將要遠行,收拾行裝奔向理想的遠方。
青春的記憶啊,厚德成人育我茁壯成長;青春的記憶啊,大智成才助我展翅飛翔。
秋日的細雨,催濃了校園合歡的枝葉,喚醒著青春記憶中的書聲激揚;
冬日的白雪,滋潤了校園的碧樹新綠,閃耀著青春記憶中,那智慧學校的輝煌;
我們將要遠行,多想再次依偎你寬厚胸膛;我們將要遠行,告別這青春夢想開始的地方。
青春的記憶啊,勤奮自強擎起我的臂膀;青春的記憶啊,鴻鵠高飛讓我華麗綻放。
再起航,無論我身在何方,同學啊,我們的青春不會散場!母校啊,您是我記憶中魂牽不斷的夢鄉!夢鄉!

領導團體

校領導校領導
校領導校領導
姜自忠 校長,黨總支副書記,縣府黨組成員
馬士軒 黨總支書記
張守業 副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
朱紀飛 副校長,年級主任,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市骨幹教師
王世斌 副校長,年級主任,中學物理高級教師
徐以江 黨總支專職副書記,紀檢
李德信 工會主席
朱洪發 總務處主任,教研室主任
麻成建 辦公室主任
杜紀軍 教務處主任,年級主任

高金山政教處主任,中學生物高級教師,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潘月兵教科室主任,團委書記

師資隊伍

十佳班主任

高建平鹹春明謝剛蔡東興王偉偉李少軍李志展王東曉李守興葉紅衛

優秀教育者

【山東省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政)張守業(史)徐以江(地)杜紀軍(生)高金山(英)趙文菊(語)薛玉
【臨沂市優秀教研組長】(語)王明亮(數)王秀珍(生)高金山(地)李守興(理)戚玉芳
【臨沂市十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語)杜紀祥(英)趙海靈(地)杜紀軍(地)李守興
【臨沂市十佳育人標兵沂南縣十大傑出青年】(英)王京萍(語)杜紀祥(英)趙海靈(地)李守興(地)王龍
【臨沂市教學新秀】〖語文〗翁紅蓮尹紀秀馮治超王春燕〖數學〗暢古月〖英語〗王東曉石磊徐金超邵珠梅〖歷史〗袁小燕〖地理〗葛紅丹徐蕾〖物理〗鄭超王玉星李健〖音樂〗萬莉莉〖體育〗谷春彥孫世波〖美術〗明磊
【臨沂市教學能手】〖語文〗王明亮劉長永〖數學〗薛小華王秀珍〖英語〗王京萍李彥霞馮寶芹李振永甘玉霞於華梅石磊〖政治〗王立慧〖歷史〗李洪娟〖地理〗王龍〖物理〗王世斌戚玉芳李康道〖化學〗朱紀飛杜貞忠〖生物〗高金山劉紅〖信息〗蘇洪淮〖美術〗吳廣暉明磊

省人大代表

趙文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