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線束

汽車線束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路主體,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線束是指由銅材沖制而成的接觸件端子(連線器)與電線電纜壓接後,外面再塑壓絕緣體或外加金屬殼體等,以線束綑紮形成連線電路的組件。線束產業鏈包括電線電纜、連線器、加工設備、線束製造和下游套用產業,線束套用非常廣泛,可用在汽車、家用電器、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各種電子儀器儀表等方面。

基本信息

作用

汽車線束汽車線束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路主體,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級豪華汽車還是經濟型普通汽車,線束編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由電線、聯外掛程式和包裹膠帶組成。
汽車電線又稱低壓電線,它與普通家用電線是不一樣的。普通家用電線是銅質單蕊電線,有一定硬度。而汽車電線都是銅質多蕊軟線,有些軟線細如毛髮,幾條乃至幾十條軟銅線包裹在塑膠絕緣管(聚氯乙烯)內,柔軟而不容易折斷。

常用規格

汽車線束內的電線常用規格有標稱截面積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它們各自都有允許負載電流值,配用於不同功率用電設備的導線。以整車線束為例,0.5規格線適用於儀表燈、指示燈、門燈、頂燈等;0.75規格線適用於牌照燈,前後小燈、制動燈等;1.0規格線適用於轉向燈、霧燈等;1.5規格線適用於前大燈、喇叭等;主電源線例如發電機電樞線、搭鐵線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電線。這只是指一般汽車而言,關鍵要看負載的最大電流值,例如蓄電池的搭鐵線、正極電源線則是專門的汽車電線單獨使用,它們的線徑都比較大,起碼有十幾平方毫米以上,這些“巨無霸”電線就不會編入主線束內。
在排列線束前要事先繪製線束圖,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是不一樣的。電路原理圖是表述各個電氣部分之間關係的圖像,它不反映電氣件彼此之間怎樣連線,不受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而線束圖則必須要顧及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也要反映出電氣件彼此之間是如何連線的。
線束廠的技術員根據線束圖做成線束排線板後,工人就按照排線板的規定來截線排線了。整車主線束一般分成發動機(點火、電噴、發電、起動)、儀表、照明、空調、輔助電器等部分,有主線束及分支線束。一條整車主線束有多條分支線束,就好象樹桿與樹支一樣。整車主線束往往以儀錶板為核心部分,前後延伸。由於長度關係或裝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車的線束分成車頭線束(包括儀表、發動機、前燈光總成、空調、蓄電池)、車尾線束(尾燈總成、牌照燈、行李箱燈)、篷頂線束(車門、頂燈、音響喇叭)等。線束上各端頭都會打上標誌數字和字母,以標明導線的連線對象,操作者看到標誌能正確連線到對應的電線和電氣裝置上,這在修理或更換線束時特別有用。同時,電線的顏色分為單色線和雙色線,顏色的用途也有規定,一般是車廠自訂的標準。我國行業標準只是規定主色,例如規定單黑色專用於搭鐵線,紅單色用於電源線,不可混淆。
線束用機織線或塑膠粘帶包裹,出於安全、加工和維修方便,機織線包裹已經淘汰,現在是用粘性塑膠膠帶包裹。線束與線束之間、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線,採用聯外掛程式或線耳。聯外掛程式用塑膠製成,分有插頭和插座。線束與線束之間用聯外掛程式相接,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線用聯外掛程式或線耳。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套用,電氣件越來越多,電線也會越來越多,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因此先進的汽車就引入了CAN匯流排配置,採用多路傳輸系統。與傳統線束比較,多路傳輸裝置大大減少了導線及聯外掛程式數目,使布線更為簡易。

我國汽車線束行業的發展狀況

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汽車產量從2007年的889萬輛到去年的1379萬輛,尤其是2009年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了48.2%。預計到2010年,我國汽車產量將超過1500萬輛,以汽車產量推動我國汽車線束產業發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保守估計:如果按平均每輛車需用65套線束計算,則2009年汽車線束需求量是89635萬套(不包括新舊車維修所需)如果按平均每台車需要的線束價值4800元計算,2009年汽車線束市場已均達到662億元的規模(不包括新舊車維修所需)。預計2010年中國汽車產量可達1500萬輛,需要汽車線束約102000萬套(按平均每輛車需用68套線束計算),市場規模達到675億元(按平均每台車需要的線束價值4500元計算)。

介紹

汽車電線又稱低壓電線,它與普通家用電線是不一樣的。普通家用電線是銅質單蕊電線,有一定硬度。而汽車電線都是銅質多蕊軟線,有些軟線細如毛髮,幾條乃至幾十條軟銅線包裹在塑膠絕緣管(聚氯乙烯)內,柔軟而不容易折斷。
由於汽車行業的特殊性,汽車線束的製造過程也比其他普通線束較為特殊。
製造汽車線束的體系大致分兩類:
1.以歐美國家劃分,包括中國:
使用TS16949體系來對製造過程進行控制。
2.以日本為主:
如豐田、本田他們有自己的體系來控制製造過程。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套用,電氣件越來越多,電線也會越來越多,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因此先進的汽車就引入了CAN匯流排配置,採用多路傳輸系統。與傳統線束比較,多路輸裝置大大減少了導線及聯外掛程式數目,使布線更為簡易。

常用

汽車線束內的電線常用規格有標稱截面積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日系車中常用的標稱截面積為0.5、0.85、1.25、2.0、2.5、4.0、6.0等平方毫米),它們各自都有允許負載電流值,
配用於不同功率用電設備的導線。以整車線束為例,0.5規格線適用於儀表燈、指示燈、門燈、頂燈等;0.75規格線適用於牌照燈,前後小燈、制動燈
等;1.0規格線適用於轉向燈、霧燈等;1.5規格線適用於前大燈、喇叭等;主電源線例如發電機電樞線、搭鐵線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電線。這只是指一
般汽車而言,關鍵要看負載的最大電流值,例如蓄電池的搭鐵線、正極電源線則是專門的汽車電線單獨使用,它們的線徑都比較大,起碼有十幾平方毫米以上,這些“巨無霸”電線就不會編入主線束內。

排列


排列線束前要事先繪製線束圖,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是不一樣的。電路原理圖是表述各個電氣部分之間關係的圖像,它不反映電氣件彼此之間怎樣連線,不受各個電
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而線束圖則必須要顧及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也要反映出電氣件彼此之間是如何連線的。
線束廠的技術員根據線束圖做成線束排線板後,工人就按照排線板的規定來截線排線了。整車主線束一般分成發動機(點
火、電噴、發電、起動)、儀表、照明、空調、輔助電器等部分,有主線束及分支線束。一條整車主線束有多條分支線束,就好像樹桿與樹枝一樣。整車主線束往往
以儀錶板為核心部分,前後延伸。由於長度關係或裝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車的線束分成車頭線束(包括儀表、發動機、前燈光總成、空調、蓄電池)、車尾線束
(尾燈總成、牌照燈、行李箱燈)、篷頂線束(車門、頂燈、音響喇叭)等。線束上各端頭都會打上標誌數字和字母,以標明導線的連線對象,操作者看到標誌能正
確連線到對應的電線和電氣裝置上,這在修理或更換線束時特別有用。同時,電線的顏色分為單色線和雙色線,顏色的用途也有規定,一般是車廠自訂的標準。我國
行業標準只是規定主色,例如規定單黑色專用於搭鐵線,紅單色用於電源線,不可混淆。
線束用機織線或塑膠粘帶包裹,出於安全、加工和維修方便,機織線包裹已經淘汰,現在是用粘性塑膠膠帶包裹。線束與線束之間、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線,採用聯外掛程式或線耳。聯外掛程式用塑膠製成,分有插頭和插座。線束與線束之間用聯外掛程式相接,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線用聯外掛程式或線耳。

材料

汽車線束對材料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包括其電氣性能、材料散發性、耐溫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線束要求要高,特別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統、剎車這些重要組件的線束,要求更為嚴格。

功能介紹

在現代汽車上,汽車線束特別多,電子控制系統與線束有著密切關係。有人曾經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微機、感測器與執行元件的功能用人體來比喻,可以說微機相當於人腦,感測器相當於感覺器官,執行元件相當於運動器管,那么線束就是神經和血管了。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路主體,連線汽車的電氣電子部件並使之發揮功能,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在目前,不管
是高級豪華汽車還是經濟型普通汽車,線束編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由電線、聯外掛程式和包裹膠帶組成,它既要確保傳送電信號,也要保證連線電路的可靠
性,向電子電氣部件供應規定的電流值,防止對周圍電路的電磁干擾,並要排除電器短路。
汽車線束從功能上來分,有運載驅動執行元件(作動器)電力的電力線和傳遞感測器輸入指令的信號線二種。電力線是運送大電流的粗電線,而信號線是不運載電力的細電線(光纖維通信);例如信號電路用的導線截面積為0.3、0.5mm2。
在電機、執行元件用的導線截面積為0.85、1.25mm2,而電源電路用導線截面積為2、3、5mm2;而特殊電路(起動機、交流發電機、
發動機接地線等)則有8、10、15、20mm2不同規格。導線截面積越大,電流容量也越大。電線的選擇,除了考慮電氣性能外,還要受到車載時物理性能的
制約,因此其選擇範圍很廣。例如,出租汽車上的頻繁開/關的車門和跨越車身之間的電線應該由撓曲性能良好的導線構成。在溫度高的部位使用的導線,一般採用
絕緣性和耐熱性良好的氯乙烯、聚乙烯包覆的導線。近年來,微弱信號電路使用的電磁禁止線也不斷增加。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套用,電氣件越來越多,電線也會越來越多,汽車上的電路數量與用電量顯著增
加,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這是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如何使大量線束在有限的汽車空間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使汽車線束髮揮更大的功能,已成為汽車製造業面
臨的問題。

生產工藝


著人們對舒適性、經濟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上的電子產品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汽車線束越來越複雜線束的故障率也相應增加。這就要求提高線束的可靠
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許多人對於汽車線束的工藝和生產比較有興趣,在這裡浩智電子就汽車線束工藝和生產這方面的知識做個簡單的敘述,您只需要花幾分鐘閱讀,
就能大致了解。
在汽車線束二維產品圖紙出來以後,要編排線束的生產工藝,工藝是服務於生產的兩者密不可分,因此筆者將汽車線束的生產和工藝二者結合起來一起分析。
線束生產的第一個工位是開線工藝。開線工藝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整個生產進度,一旦出現錯誤特別是開線尺寸偏短,會導致所有工位的返工,費時費力影響生產效率。所以在編制開線工藝是一定要根據圖紙的要求合理確定導線的開線尺寸,剝頭尺寸。
開線之後的第二個工位就是壓接工藝,根據圖紙要求的端子類型確定壓接參數,製作壓接操作說明書,對於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藝檔案上註明並培訓操作工。比如:有的導線需要先穿過護套後才可壓接,它需要先預裝導線然後從預裝工位返回再壓接;還有刺破式壓接用到專用的壓接工具,這種壓接方式具有良好的電接觸性能。
接著就是預裝工藝了,首先要編制預裝工藝操作說明書,為了提高總裝效率,複雜的線束都要設定預裝工位,預裝工藝的合
理與否直接影響到總裝配的效率也反映出一個工藝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如果預裝部分裝配的偏少或者裝配的導線路徑不合理會加大總裝配人員的工作量,放慢流水
線的速度所以工藝人員要經常呆在現場不斷總結。
最後一步就是,總裝工藝。能夠編根據產品開發部門設計的裝配台板,設計工裝設備、物料盒規格尺寸並將所有裝配護套和
附屬檔案的編號貼於物料盒上以提高裝配效率。編制各個工位裝配內容和要求,平衡整個總裝工位防止出現一點工作量過大,拉下整個流水線速度的情況。要做到工位平
衡,工藝人員必須對每個操作了熟於心並現場測算工時,隨時調整裝配工藝。
此外,線束工藝還包括編制材料消耗定額明細表、工時測算、工人培訓等,由於技術含量值不高,這些也就不細說了。總而言之,汽車線束在車內電子技術含量和質量,逐漸成為評價汽車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汽車廠商對於線束的選擇應該尤為重視,也有必要了解下汽車線束的工藝和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