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殹詩

汧殹詩是《石鼓文》中的第一篇詩。

簡介

石鼓文》中的第一篇詩,全詩如下:汧殹沔沔,烝烝皮淖淵。
鮎鯉處之,君子漁之。
澫又小魚,其游散散。
帛魚鱳鱳,其罶氐鮮。
黃帛其鯿,又鱄又鮊。
其湇孔庶,臠之口(上“?”下“史”,音shì跳躍之意。
下“口”同,具體見插圖)口,汗汗團團。
其魚隹可?隹鰱隹鯉。
可以橐之?隹楊及柳
【注】①汧(qiān鉛):水名,汧水出陝西隴縣汧山。 ②殹(yě也):即“也”字。 ③烝:眾多。 ④皮(bǐ彼):借為“彼”。 ⑤淖:作河曲之水柔和解。 ⑥□(左魚+右上日+右下女)(nián年):鮎魚。 ⑦澫(lì厲):即“濿”字。蓋言水齊胸之處。 ⑧□(左走+右散):“散”之繁文。此篆從四、從走、從散,會意,作四處走散解。 ⑨□(左帛+右樂,音lè樂):言魚在網中活蹦亂跳。 ⑩□(上竹+中氵氵欠+下皿,音liǔ柳):即“罶”字,是一種魚能游進去而出不來的竹製漁具,浙東水鄉稱魚笱。 ⑾氐(dǐ底):“底”之省文。 ⑿鯿:從魚從編省,當作魚網解。舊說謂魚名。 ⒀□(左魚+右尃,音fù縛):從魚從縛省,蓋言魚被網所縛。舊說謂魚名。 ⒁□(左魚+右帛,音mián綿):從魚從綿省,被網之魚力綿不得動彈也。舊說謂同“鮊”,即白魚。 ⒂□(左立+右月,音qì氣):即“湇”字。《廣韻》:“去急切,羹汁也。” ⒃臠:《儀禮·有司徹》注云:“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為大臠也。” ⒄□(上下結構,?+口+比+史,音shì士):羅君惕雲:“臠之□□者,意謂取魚將臠,魚則躍去也。” ⒅□(上汗+下土,音hàn汗):“汗”之繁文,會意字,汗流入士。 ⒆□(左走+右尃,音tuón團):□□,猶言忙忙碌碌。⒇隹:通“惟”。 (21)可:古文“何”。 (22)⑦鱮:《廣雅》:“鰱,鱮也。” (23)橐(náng囊):同“囊”。

譯文

汧河流水潺潺,
河曲有眾多的深潭。
鮎魚和鯉魚在那裡成群結伴,
下河去捕魚的是隨行的官員。
小魚在齊胸深的水面上,
頃刻間四處游散。
帛布的魚網裡魚鱗閃爍,
竹編的魚罶里鮮魚交錯其間。
黃麻編的帛網裡,
大魚在掙扎小魚已氣息奄奄。
要做的魚羹很多很多,
刳魚時魚兒活蹦亂跳還想逃竄。
人人大汗淋漓忙忙碌碌搶著乾。
都有些什麼魚呢?
儘是些鯉魚和白鰱。
拿什麼來收拾呢?
唯有用楊柳枝條串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