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正文

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將所吸收的環境化學物質轉變成為生物體本身的有機物質,這個過程稱為生物合成作用;生物通過代謝作用(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生物體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機物或簡單的有機物,這個過程稱為礦化作用,即生物分解作用。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礦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復始的運動過程。
循環過程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為:植物吸收空氣、水、土壤中的無機養分後合成植物的有機質,植物的有機質被動物吸收後合成動物的有機質,動物、植物死後殘體經微生物分解成為無機物回到空氣、水、土壤中。這一過程是地質環境與生物體之間物質的循環過程。這種循環過程區域範圍很小,一般是就地進行。相對地質大循環而言,也稱為生物小循環。
循環機理 任一生物包括人體都有吸收周圍環境的化學物質的功能。這些被吸收的化學物質主要是生物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但也包括生物體所不需要的或有毒害的化學物質。在被污染的環境中,污染物也常被生物吸收,進入生物體內。污染物在環境(水、土壤、空氣)與生物群體之間交換便引起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同時伴隨著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分散、富集的過程,污染物的形態、化學組成和性質也就發生變化,如酚類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為水和二氧化碳,供植物生長需要。植物生長過程中又可以合成酚,植物死後,殘體內的酚又被微生物所分解。氰化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有類似特點。多種氟的污染物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和葉片吸收,並在植物體內積累。動物可以通過呼吸、飲水、攝食(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吸收環境中的氟。氟在動物體內代謝過程中一部分被排出體外,大部分留在動物體內。動物死亡後,殘體經微生物分解礦化,氟又回到環境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