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

池蝶蚌

池蝶蚌是日本特有品種,產於日本滋賀縣的琵琶湖,是優質淡水育珠蚌。池蝶蚌具有個體大、雙殼厚、外套膜結締組織發達厚實、 分泌珍珠質能力強的特性,所產珍珠圓、光、大,品質十分優良。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池蝶蚌池蝶蚌

池蝶蚌最大個體殼長235mm,高130mm,寬58mm。它在分類學上與我國出產的三角帆蚌同屬,體形也近似於三角帆蚌,但性成熟比三角帆蚌慢1-2年,產卵季節也遲1-2個月。

據日本資料記載,它的生物學最小型為殼長100-110mm,商品規格為殼長100-130mm以上,其壽命超過10年。池蝶蚌殼頂較三角帆蚌低,大多頂端因剝脫而發白;幼蚌緣背後面有翼狀突出,長大後即消失。

殼內的珍珠層,閃著青白色的光澤。池蝶蚌喜歡生活在淺水湖泊的富有泥沙之處,其適應水溫8-38℃,最適水溫20-35℃,是淡水育珠的理想蚌種。日本用於採集池蝶蚌鉤介幼蟲的魚類是從英國引進的紅眼魚

引進動態及效果

我國上海地區曾於20世紀70年代從日本引進池蝶蚌,並成功繁殖後代。為確保原種的優良性狀,農業部“2003年度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畫”(簡稱948項目)再次將池蝶蚌納入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內容,並於2004年將池蝶蚌作為滾動項目繼續引進。

2003年2月25日,江西省科技廳召開了《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術研究》項目鑑定會,專家認為池蝶蚌的育珠性能優於三角帆蚌,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浙江諸暨龍飛珍珠養殖場通過育珠實踐後認為,池蝶蚌育珠周期比三角帆蚌縮短25%,產量可提高20%以上。諸暨市康霞珍珠養殖有限公司成功地進行了池蝶蚌與三角帆蚌的雜交,提高了珍珠品質和產量。

江蘇省召開的全省珍珠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座談會認為,“對於養殖2年以上的珍珠,可部分選用育珠性能優於三角帆蚌的池蝶蚌,以提高珍珠品質和經濟效益”。2005年,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三屆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7個原種良種,江西省撫州市洪門水庫開發公司的池蝶蚌列人其中。

軟體動物門(十一)

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