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繼承和發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習俗而舉行的慶典活動,1967 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江陵端午祭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特有的一種祭祀活動,並不是一種節日。

基本信息

韓國端午祭

韓國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韓國江陵端午祭久負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間,來自韓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者達百萬

人之多。是什麼東西吸引了如此眾多的參與者、參觀者?――這不能不歸功於韓國江陵市政府對民間無形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的保護。正是這一舉措,使得一個民間節日成為江陵文化的標誌,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徵;成為一種無形文化遺產,供人類享受;成為外界認識韓國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個視窗。韓國 “申遺”事件中提到的韓國端午節,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不同於中國的端午節俗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特有的一種祭祀活動,並不是一種特指的節日,江陵端午祭的確是東亞“漢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現象。以節日習俗而言,端午節雖然發源地在中國,但是在長期的流傳和國際交流中,它被中國周邊的國家和民族所吸納,所接受,並置於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國、各民族獨特的節日習俗。

如果追述韓國江陵端午祭的原型,應該說其起源於朝鮮半島本土的薩滿文化。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端午祭的時間恰與中國端午節重合。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中韓區別

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縷,划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並不存在。但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內容,祭祀、演戲、遊藝是其主要內容。其中的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這也是韓國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無形文化財產的主要原因。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保存完好的傳統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如今韓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著。

在江陵地區,端午祭有著繁瑣的祭祀儀式。如果從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舉行五個晝夜;如果從“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時間長達20多天;如果從“謹釀神酒”算起,則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江陵端午祭的程式是從釀製神酒開始的。農曆四月五日,人們用江陵舊官府“七事堂”發放的大米和米曲子釀製神酒,準備端午祭時敬神和飲用;四月十五日舉行“大關嶺山神祭”和“國師城隍祭”,祭祀結束後,鋸一段神木,人們將青紅禮緞掛在上面,然後在神木的引導下,組成迎神行列,農曆五月初三傍晚時分,回到江陵國師女城隍祠(鄭家女)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祭祀結束後,將大關嶺山神和國師城隍牌位送往南大川露天祭場。從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舉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儀式分“儒教式祭儀”和“巫俗祭儀”兩種。儒教式祭儀以奉讀漢文祝禱詞的形式進行,祝祭的內容涉及除禍招福、健康安寧、治癒疾病、農漁豐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後,開始伴隨歌舞戲劇表演進行的“巫俗祭儀”,直至深夜。

活動

江陵端午祭的活動豐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禮(謹釀神酒――送神儀式)、巫祭、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兒童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這些都是地區或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外,還有眾多的民俗活動,如漢詩創作比賽、鄉土民謠競唱大賽、全國時調競唱大賽、拔河、摔跤、盪鞦韆、射箭、投壺等;慶祝活動,如煙火遊戲、端午放燈等;夜間活動,如國樂表演、伽琴並唱等;藝術活動更是豐富多彩。此外還有被稱為“亂場”的商品交易。

國外團體到場表演

如今,在江陵端午祭時還邀請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到場表演,增進各國的藝術交流和友誼,2010年參加江陵端午祭演出的就有中國吉林省的吉劇團和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的崑劇。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韓國江陵端午祭是一項大型的慶祝活動,它以端午節為契機,緊密結合了韓國民眾信

仰和農時活動。不同於中國端午節的是,它以韓民族自己的方式,結合韓國民眾的需要和審美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它的祭儀,無論是“儒教祭儀”還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態。這種原生形態正是端午祭歷史價值、文化史價值和美學價值之所在,是被列為韓國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的根本所在。

但是民俗文化是不斷變化的,隨著時代的前進,有許多新的內容自然會補充進來,這一點在江陵端午祭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江陵端午祭的組織者十分明確“人為明天而活著,熱切的渴望與理想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作為民俗活動,每年的端午祭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儘可能安排增加新的活動項目。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的第七次學術大會就是在江陵端午祭期間召開的。作為端午祭的一項主要內容,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越南、俄羅斯、瑞士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學者,就端午習俗和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民間藝術團被邀請進行表演,表現出韓國江陵以端午祭為載體的文化活動,向世界敞開她寬廣的胸懷。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正如江陵市長所說的“如同人有家鄉,文化來源於民俗;正如家鄉有情,民俗這一多樣性的根源,必須受到尊重”,他們相信“最地區性的才是最全球性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生活的需要。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相關爭議

起因

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對此,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無形遺產屬於全人類共享,韓國申報成功並非壞事。

專家指出

有專家指出,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但是這絲毫不能減小此次韓國勝出給國人造成的心理衝擊。

韓國惡意搶注

國內知名的域名投資者姚勁波以3萬美元高價將“端午節.cn”域名贖回,並願意無償捐贈。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導,姚勁波自掏腰包3萬美元,11月18日贖回了“端午節.cn”。姚勁波原為萬網副總裁,在離職前夕也就是11月8日,“端午節.cn”的原註冊者YunHeeCo,Inc,R.O.K.通過信箱向萬網發來了域名出售委託書,稱由於公司戰略轉變,暫時無法對該中文域名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委託萬網全權負責“端午節.cn”的轉讓業務。這表明了註冊者希望將其出售獲利。

當時任萬網副總裁的姚勁波得知這個訊息後,感覺有必要及時出手把該域名買下來,不能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失海外。於是他就和這家韓國公司聯絡,最終敲定以3萬美元的價格贖回。昨天輸入“端午節.cn”,域名已經指向了姚勁波離職後自立的入口網站。

但事情並未到此為止。姚勁波也不想長期占用這個和自己的同城分類信息網站業務無關的域名。他表示,“如果湖南嶽陽、秭歸等相關政府部門,能對端午節.cn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將無償捐獻出這個域名。”

這次韓國企業輕鬆賺走了3萬美元。但據姚勁波介紹,其實知名的韓國企業、特產、文化等域名也曾遭到歐美等國家的搶注,使得韓國人日益注重傳統文化、企業品牌等的網上保護,如今,以韓國4600多萬、世界第26位的人口數,域名數量超過62萬個,居世界第11位。業內人士認為,不光是端午節,包括其他傳統節日甚至國粹,如何守住網際網路這個陣地,都值得各界關注。

湖南端午祭屈

如今從屈原懷沙自沉的湖南嶽陽汨羅江傳出訊息,該地精心準備的龍舟節活動將打出“祭屈”的大旗,主題號稱為“端午‘原’祭”,“原”取屈原之“原”、端午之“源”、文化之“源”、精神之“源”的含義。

據透露,這個號稱“端午‘原’祭”的活動由媒體深度介入,考證了多方資料,在充分尊重汨羅千年民俗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出當地古樸祭祀文化和龍舟民俗文化,6月11日上午9點-11點,湖南衛視將現場直播。種種跡象似乎表明,中國岳陽汨羅“端午‘原’祭”意欲叫板韓國江陵“端午祭”,為搶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在當地,沒有人直言這種意圖,但我們從活動的內容似乎可以嗅聞到這種氣息。在“端午‘原’祭”活動中,“祭屈”大典占據了近40分鐘的比重。作為屈子道德、文章、節義載體的汨羅屈子祠在沉寂久遠之後,迎來的這場祭祀儀式會原始古樸,莊重肅穆。“歲維已酉兮節屆端陽,八方龍舟兮弭輯羅江。俎豆高陳兮屈子祠堂,士庶一體兮同祭忠良”-------從當地民俗文化長者的祭文,到處處遵循古禮的

祭祀環節:“古樂長響、三牲獻供、龍頭叩祭……”;從精心遴選九名工匠,到按照當地的古老風俗偷木頭,雕龍頭,日夜趕製祭品龍舟 。在“端午‘原’祭”活動中,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將帶領30萬現場觀眾集體誦讀他特地為此次大典賦寫的新詩《汨羅江神》:“烈士的終點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你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

而早在六月六日,“端午‘原’祭”的大型預熱活動“千里秭歸粽關情”也隆重開場,湖南衛視、湖北經視聯手炒作:一艘古樸木船從屈原的出生地湖北秭歸出發,停荊州、靠監利,過君山到汨羅,從長江到洞庭,沿江收集民間自發捎送的粽子和祭奠屈原的詩文,一直到汨羅江,將粽子投江,詩文焚燒祭奠屈原。連續幾天,捎送粽子詩文祭奠屈原成為木船所到之處的熱門話題。新浪網,湖南衛視網站一場網上公祭也是如火如荼展開。

6月11日,張頤武等文化名人將相約前來,討論汨羅“端午‘原’祭”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話題。在前期籌備中,主辦方還試圖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來現場觀摩。歷史學家何光岳也曾放言,汨羅“端午‘原’祭”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岳陽申遺

事實上,從如今開始的韓國江陵“端午祭”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引發的媒體紛爭開始,國內各界,特別是岳陽反應強烈,岳陽全民動員捍衛端午,並組織文物、歷史專家著手準備申遺,如今準備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據悉,2004年5月,岳陽成功註冊“端午節”網際網路址。而這幾天,又有媒體傳出“中韓擬聯合申報端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聲,但一切似乎都沒有動搖岳陽汨羅江“端午‘原’祭”試與韓國江陵“端午祭”一比高低的決心。

另據了解,文化部民間民族文化保護中心考察組前往湖北秭歸,考察湖北宜昌端午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事宜,這也是宜昌意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