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中採茶戲

江西贛中採茶戲

江西贛中採茶戲系統又分兩個子系統:位於贛中部東部一側,包括撫州採茶戲、吉安採茶戲及寧都採茶戲;位於贛中西部一側,包括高安採茶戲、袁河採茶戲與萬載採茶戲。統稱"中路"。

江西贛中採茶戲
江西贛中採茶戲系統又分兩個子系統:位於中部東部一側,包括撫州採茶戲吉安採茶戲寧都採茶戲;位於贛中西部一側,包括高安採茶戲袁河採茶戲萬載採茶戲。統稱"中路"。
東部子系統的撫州江西戲曲之鄉,早在宋代南戲在此就有活動,明代流行弋陽腔海鹽腔崑腔,清初又產生宜黃腔。與此同時,宜黃、臨川、崇仁、樂安交界的多山地帶則盛行燈彩,東鄉更甚,清同治《東鄉縣誌》載:"元宵……好事者或扮龍燈馬燈橋燈諸名目,雜以秧歌採茶,遍行近村。"屬於贛北採茶系統的上饒茶燈戲傳入撫州,與東鄉、進賢的花鼓、茶燈匯合,並融合於臨川、崇仁的竹馬燈表演之中,清康熙年間,在撫州地區出現了脫離燈彩活動而獨立存在的"三腳班"。這種初始階段的"三腳班"多演出一些單台戲對子戲三少戲
乾隆年間,"三腳班"增加小生行當,逐漸向半班過渡。撫州採茶初期劇目有《三伢仔放牛》、《盤廣貨》、《揀春茹》等;清末,向宜黃戲學習表演,搬演整本戲,增加袍帶戲,小生之後又出現花臉行當,唱腔音樂在本調、撫調、單台調的基礎上,又引進川調,唱腔更為豐富,從而取代正在衰落的撫河大戲。1934年,崇仁航埠採茶藝人張佑民,從宜黃帶班來到臨川,組建了撫州採茶的第一個職業性班社佑民堂,此後,職業班社紛紛出現,撫州採茶的演出活動進入鼎盛。清道光初年,撫州採茶由宜黃傳入永豐,由永豐向西,流傳至吉水、吉安;向南,則傳至寧都。吉安和寧都此前本地都有燈彩流行,稱"花鼓燈",常能演出一些單台戲和一旦一醜戲,如《十帶貨》、《賣花線》、《補碗》等,及至撫州採茶從永豐傳入,與之結合,即形成吉安採茶和寧都採茶,藝人把由撫州採茶傳來的"川調",便直呼為"臨川調"。
江西贛中採茶戲西部子系統的高安、袁河與萬載,三地都盛行燈彩、社火,尤其高安縣,原為瑞州府治所在地,南宋時即盛社火,楊萬里任瑞州府官時,寫有《觀迎神小兒社》詩:"花帽銖來重,綃棠水樣秋;強行終較懶,研唱卻成羞;鸚鵡棲蔥指,芙蕖載錦舟。休看小兒社,只益老人愁。"清初,高安燈彩衍變為茶燈戲,因其伴奏不用絲弦樂器,只用鑼鼓,故稱"鑼鼓戲"。這種表現形式對袁河"燈班"和萬載的"燈戲"都有一定影響。清末,瑞河鑼鼓戲仍很盛行,集福堂、陸家班、何家班、姚家班等,都是鑼鼓戲的著名班社。
民國初年,清江柯萬芝來高安授徒,模仿鑼鼓戲表演形式,教授《補背褡》、《白牡丹》、《耍金扇》、《賣棉紗》等劇目,並用弦樂伴奏,稱為"絲弦戲",創建於民國六年(1917)的"灰埠班",是高安的第一個絲弦戲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始稱採茶戲,1950年,成立高安縣採茶劇團,1959年,成立宜春地區採茶劇團,仍演唱高安採茶戲。經過整理的傳流劇目《孫成打酒》,是其最為著名的代表劇目。贛中採茶在保持各自鮮明藝術特色的同時,又具有以下共性:一,初始階段都以演出"單台戲"為其共同特點。所謂"單台戲",即用民歌小調進行表演的"獨角戲",有旦角單台和和丑角單台兩種,採用一種四句三韻式的單台調,成為單台戲的基本腔調,實屬於曲藝和民歌小調範疇,多無故事情節。
撫州單台有《十個字》、《十盤花》、《十勸郎》等;高安單台有《銅錢歌》、《數麻雀》、《私開懷一》等;二,贛中採茶處於贛北和贛南的中間,地理優越,左右逢源,其劇種的形成,往往具有多種的藝術成份,如高安採茶受早期贛南採茶的影響,以表演《開茶園》這類燈彩小戲,逐步形成三腳班;往北,又受湖北黃梅採茶的影響,從贛北採茶中吸收了《秧麥》、《攀筍》、《磨鏡》等劇目。嘉慶年間,屬於撫州採茶子系統的吉水採茶流傳至高安,唱腔由原來的〔鋤棉花草〕小調發展為余家調和老本調,逐步向板腔體過渡,從而促使高安採茶進入"半班"階段。
民國時期,高安絲弦班南下撫州,帶去了一部分劇目和"本調"、"小花調"等腔調,又促進了撫州採茶"半班"的發展。贛中採茶的發展,大多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吸收與融合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三,向各地方大班學習、借鑑,並與之競爭。撫州採茶拜宜黃戲藝人為師,全方位的學習,使其舞台藝術發生根本性變化,當撫河大班(即撫河戲)逐漸衰落而失傳時,撫州採茶正進入全盛期。吉安採茶在其後期發展中,吸收了吉安大班(即吉安戲)的劇目、音樂和表演,甚至吉安戲的西皮、二凡,也都納入吉安採茶的音樂之中。
清末民初,吉安採茶班社林立,永豐有天中班、萬福寶班,吉水有慶周班,吉安城內有同合堂、同和堂等,抗日戰爭時期,吉安戲藝人紛紛改唱京劇,這個古老劇種便走向衰亡而淹沒不彰了。瑞河大班(即瑞河戲)是集高腔崑腔亂彈為一身的著名大戲劇種,當高安絲弦班興起後,瑞河戲再也無力與之競爭,相繼解體,很多藝人只有改唱瑞河採茶才得以生存。這就把瑞河大班的高腔也帶進了高安採茶之中,使高腔與採茶本調揉合,形成別具一格的瑞河採茶高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贛中採茶各支派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而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的撫河大班、吉安大班、瑞河大班,在和贛中採茶的激烈競爭中消亡並絕跡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