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真如禪寺

江西真如禪寺

“深泥田裡好相聚,拽耙鞭牛真快活。”這 是《田歌》對江西真如禪寺農禪並重道風的描述,更是真如禪寺寺僧生活的真實寫照。

簡介

“深泥田裡好相聚,拽耙鞭牛真快活。”這 是《田歌》對江西真如禪寺農禪並重道風的描述,更是真如禪寺寺僧生活的真實寫照。
真如禪寺坐落在江西永修縣西南隅的雲居山中,始建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真宗敕賜名“真如禪寺”,並相沿至今。真如禪寺是佛教禪宗的重要道場之一,也是佛教“農禪並重”修禪道風的發源地,被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朴初譽為農禪並重的典範與樣板,在中國佛教界有著較高的聲譽。

農禪

農禪並重道風是中國佛教的優秀傳統之一。所謂“農禪並重”即邊務農、邊參禪,以農養寺,以禪促農,達到寺院僧眾安心亦農、亦禪的目的。農禪並重之道風,其淵源在江西。據文獻記載:西晉永嘉元年(307 年),臨川百雲寺僧鬱林潛心修禪的同時,在寺院周圍的山嶺上墾荒種田,並種植油茶千畝,在當地傳為佳話。這

最早的關於中國佛教僧人從事農業勞動的記載

是迄今為止最早的關於中國佛教僧人從事農業勞動的記載。到唐代,馬祖道一禪師創立叢林修禪制度,其高徒百丈懷海法師制定《禪門清規》(又稱“百丈清規”)把禪修與日常勞作有機結合,明確提出了 “農禪並重”的修禪道風。《百丈清規》促進了叢林農禪並重、自耕自種、生產自養的實踐與深化。此後,歷代真如禪寺的高僧、住持們都以農禪並重為立寺之道風,且“師凡作務,執勞必先與眾。” 農禪並重的道風遂在江西佛教界中世代相傳,真如禪寺則成為農禪並重道風之楷模。

真如禪寺

1953年,高僧虛雲大和尚移錫雲居山真如禪寺,秉承並發揚了真如禪寺農禪並重的道風。1954年,他將寺院僧眾分為建築和農業兩支隊伍,分別進行寺院的維護、修復及農業生產自養工作。當年年底就開闢水田百餘畝、旱地數十畝、經營山林數千畝,基本做到了寺院生產自養,自給有餘,僧眾修禪生活兩不誤的目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各級政府積極落實黨的宗教政策。1984年,政府將山林田畝的權屬證頒發給了真如禪寺,並發文免繳國家農業特產稅及各種稅收,支持寺院的生產自養。
在弘揚農禪並重、生產自養的同時,真如禪寺還積極發揚“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佛教傳統。多年來,真如禪寺的僧眾幫助附近農民春種秋收、支援耕牛等等。逢有天災人禍,寺院僧眾都會主動捐錢捐物,幫助災民渡過難關。在1998年江西遭受特大洪災時,真如禪寺僧眾捐款捐物價值達300餘萬元,為江西省的抗洪救災工作盡了佛子應盡的責任。寺廟還投入幾十萬元資金,支持當地“希望國小”的各項工作,得到了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
這幾年,真如禪寺的名聲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的參禪者紛至沓來,甚至一些東南亞及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僧侶們也不遠千里前來修持禪七,親身體驗古色古香的農禪道風。

真如禪寺規模

如今,真如禪寺有山場3259畝,水田180餘畝、旱田80餘畝,擁有耕牛40餘頭,每年道糧可收穫近8萬斤,蔬菜萬餘斤、雜糧萬餘斤、各種豆類千餘斤、茶葉近千斤、竹木加工及其他收入萬餘元,凡是寺院所需的各種生活用品,都能做到自給自足,使寺院經濟基本獨立,寺僧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真如寺日常管理

真如禪寺現有常住僧人150餘人,按照叢林制度,寺僧日常吃穿等一切用品由寺院統一提供,除此之外,農僧勞動所得按勞取籌,多勞多得,不勞不獲。在勞動管理方面,寺院借鑑了“包產記籌、承包責任制”的管理模式。實行“分工管理、責任到人、以田定產、多勞多得、獎罰分明”的管理制度。各種管理辦法的實施,調動了廣大僧眾的務農積極性。寺院還規定,除病、老僧人可以專修禪定外,所有具有勞動能力的僧眾,一律因人安排勞動。寺院的管理上,在沿用傳統的方丈、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等僧職管理制度的同時,輔以寺務管理委員會進行民主管理。每年由方丈按祖規請職,各寮口向方丈負責。在生產自養方面,則設有“僧伽林場組織”及“生產隊長”之職。具體安排是:常住僧眾由客堂統一分配,到上客堂、禪堂、生產隊各寮口後,安排每個僧人當天的具體工作。如誰坐禪、誰出坡(勞動生產)、誰上香、誰守殿等等不一而足。一天的安排一環扣一環,班首、執事各負其責,履行職務。工作量按每人的農禪技能而定,生產資料由寺院提供,從事生產勞動的僧人在既定的承包期內一般不從事其他工作。承包期過後,僧眾之間經常換崗換工,並不固定。

僧眾們農禪並重

僧眾們農禪並重,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每日清晨3點半起床、4點半做早課,6點早餐,7~8點參禪,8點半出坡從事生產勞動,11點半中餐、餐後還要例行下午的參禪和勞動,直到晚上9點才養息。每月的初一、十五堅持布薩頌戒,以利禪戒並進。冬天,五穀歸倉,山上白雪皚皚,正是用功辦道的最好季節,也是真如禪寺一年之中禪味最濃的時候。僧眾們在向方丈告過“生死假”後,就不再出坡、不上殿,放下萬緣,端心正念,專心參禪,以七七為期,待到解七之時,新的一年也快來到了。
真如禪寺僧眾們的生活是清苦的,勞動是緊張的,參禪禮佛是虔誠的。他們默默地秉承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古訓,平淡、辛勤而又虔誠地生活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