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亞熱帶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立足於江西生態環境與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在資源植物學、植物生態與生物多樣性、植物生物技術等方向開展研究。 (1)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天然產物化學研究 (3)中亞熱帶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研究

簡 介

江西省亞熱帶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6月,是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功能有機小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江西師範大學與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合作共建。實驗室主體建設在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方蔭樓,野外科研基地建於廬山植物園,實驗室面積約2000平方米。

榮譽

實驗室立足於江西生態環境與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在資源植物學、植物生態與生物多樣性、植物生物技術等方向開展研究。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已承擔 “973”前期預研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1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555”人才工程、江西省學科帶頭人和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重點實驗室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硬體

目前實驗室現有設備資產近500萬元,擁有包括生物分子快速純化系統(Akta Explorer-100)、高效液相色譜(Waters)、全能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Biofugestratos)、 PCR 儀(PTC-200)、凝膠成像系統(UVP-8000)、噴霧乾燥器(瑞士Buch)、紫外可見全自動掃描分光光度計(美國PE公司)等在內的一大批高檔進口設備。

主要研究方向

(1)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天然產物化學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珍稀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藥用植物中天然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鑑定、活性篩選及其功能研究;植物內生菌的篩選及其功能和生物活性研究;利用內生真菌發酵生產活性天然產物及其生物合成的代謝調控研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植物生物質和工業副產物等資源的二次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研究。
學科帶頭人:朱篤鄒崢嶸
(2)鄱陽湖濕地生態過程及其生態系統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鄱陽湖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濕地恢復和重建、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和策略研究;鄱陽湖濕地植被演化、物質環境、土壤環境變化等人類活動對濕地環境的影響研究;鄱陽湖濕地水環境污染與生態安全問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金屬污染行為與植物生態恢復研究;重金屬在生態系統各組份中的分布、遷移和轉化規律研究;濕地資源不同開發利用途徑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及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研究。
學科帶頭人:簡敏菲
(3)中亞熱帶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中亞熱帶地區珍稀動植物資源的研究(如珍稀、瀕危動植物分布及各種影響因素);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學和行為學研究;珍稀、瀕危藥用植物保護生物學研究、珍稀瀕危植物細胞學、生殖生物學、遺傳育種、分子系統學研究;中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的基礎調查、植物致瀕機制及脫瀕技術等創新研究。
學科帶頭人:張樂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