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特色小吃

源乾明代。 以緊酵麵皮製成的小型包子。 魚湯麵

三丁大包
以雞丁、肉丁、筍丁及多種配料製成餡心,皮子捏攏成鯽魚嘴收口,荸薺肚形。包大餡多,雞肉鮮,冬筍嫩,豬肉香,鮮美可口,造型美觀。
翡翠燒麥
青菜略焯、剁碎,以精鹽、白糖、熟豬油拌勻成餡,以半熟燙麵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形,頸口餡心微露,用少許火腿茸點綴。皮面白亮,餡心碧綠,甜潤清香。
千層油糕
麵粉發酵擀成長方形麵皮,勻撒白砂糖,拌油丁,邊擀邊壓,卷疊成16層長方形,並對疊4折,共為64層。糕面撒紅瓜絲,上籠蒸熟。糕呈半透明狀,層次清晰,色香味俱佳,與翡翠燒麥合稱“揚州雙絕”。
黃橋燒餅
因1940年秋新四軍東進蘇北進行黃橋決戰,泰興縣黃橋地區民眾趕製燒餅支前而聞名全國。其造型美觀,製作精細,具有香、酥、脆等特色。分甜、成兩類,共10餘品種,鹹者有肉鬆、火腿、蔥油、開洋、鮮肉等;甜者有桂花、豆沙、五仁等。
姜堰酥餅
油酥麵團捲成多層次的圓柱形,橫斷數截,垂直拍扁,擀成餅坯。兩片餅坯之間夾以火腿、筍丁、雞丁、蝦仁等所制餡心,捏實邊沿,油炸成熟。其層次豐富,花紋清晰,色澤金黃,酥脆味香。
薄皮包
以瘦七、肥三豬肉及皮凍等製作餡心,只用醬油,不加食鹽、味素,以保持原汁原味。成品皮薄餡多,滷汁盈口,外觀折紋細密勻稱,造型美觀。
六鳳居蔥油餅
以上白粉油水麵團、精鹽、蔥末製成厚薄均勻的餅皮,油炸而成。色澤金黃,松酥油潤,香味撲鼻,與豆腐腦同食最佳。
燙乾絲
黃豆加工成大白乾,切成細絲,反覆洗燙,去盡豆腥味,澆上精製滷汁及芝麻油,佐以薑絲、蝦米而成。色澤素雅,軟嫩異常,鮮美雋永。
花色酥點
由廚師尹長貴創製。模擬四時花卉、動物造型,形象生動。酥鬆油潤,香甜味美,為筵席點心中別具風格的高檔品種。
三星麻團
選上等粳、糯米水磨製成濕米粉,拌以適量麵粉作皮,包裹餡心搓成圓形,通體滾滿芝麻,經兩次油炸,甜、酥、粘兼備,冷熱可食,四季皆宜。
蘇式船點
源乾明代。用米粉與麵粉捏成動、植物形象,在遊船上作為點心供應,故名。後經名師悉心研究,專用米粉製作,精巧玲瓏,餡心甜者有玫瑰、糖油、豆沙、棗泥等;鹹者有火腿、蔥油、雞肉等。
玫瑰豬油大方糕
將粳、糯米粉以糕樞分格成形,蒸熟,上撒乾玫瑰花屑。甜鹹皆備,有2O余種餡心。造型美觀,香鬆軟潤,甜肥帶鹵。
桂花小元宵
置糯米細粉於竹匾中,邊灑清水邊搖曳晃動,使粉團呈珍珠形,再用大眼網篩篩取體形大體一致的元宵。煮熟後連湯舀出,加白糖桂花,色、香、味、形俱佳。
梅花糕
以上白麵粉調漿,注入梅花形圓錐體模具,以豆沙、白糖、甜板油丁為餡心,上撒紅綠絲點級,加蓋烘烤而成。系舊時廟會期間流動供應的風味小吃。
楓鎮大面
以多種芳香物料燜制的豬肋條肉為蓋澆,以鱔魚吊制清湯,以酒釀及少量熟豬油熬成滷汁,製成湯麵。因其調味時不用醬油,湯汁澄清,面軟肉酥,故又稱白湯大面。創製於太平天國時期。
小籠饅頭
以緊酵麵皮製成的小型包子。用淨豬腿肉、皮凍等調作餡心,皮薄而有韌性,拿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鹵多味鮮。食時以醋及嫩薑絲為佐料。
王興記餛飩
精製麵皮;以淨豬腿肉、菜葉、四川榨菜等剁碎成茸,反覆攪拌成餡。食時配以骨湯,撒蛋皮絲、香乾絲。皮薄潔白,韌潤滑爽,不破損沾連;餡心菜青肉嫩,味道鮮美。
五色玉蘭餅
以糯米細粉及麵粉製成餡餅,平鍋煎炸成兩面金黃,外脆內綿。餡分鮮肉、豆沙、玫瑰、白糖芝麻、豬油青菜五色。因最初每種餡心內均加入玉蘭花瓣,故名。
桂花糖芋艿
光潔香芋加適量食鹼與赤砂糖燜熟,撒以桂花而食。芋艿呈醬紅色,鮮亮誘人,入口酥爛軟粘,甜美入味,丹桂飄香,為中秋時令佳品,尤受老年人喜愛。
常州大麻糕
油酥麵餅,重酵重油,精工揉制,外敷脫皮白芝麻,涮以飴糖水,入爐烤成。餡分甜鹹兩種。香、脆、松、酥。
銀絲面
上白麵粉中加適量蛋清,以細齒面刀軋製成型,麵條潔白如銀,纖細若絲。分兩次煮熟,兌以雞湯,如加蝦仁、由絲蓋澆,口味更佳。
三鮮餛飩
上白麵粉加適量蛋清製成皮子,以鮮河蝦、鮮青魚肉及鮮豬腿肉制餡,故名三鮮。食時兌以雞湯,口味極佳。
馬蹄酥
將糖油麵團劑子擀扁成邊薄中厚的圓形皮子,包入糖油酥,製成餅坯,印馬蹄印紋,以微火烘烤。成品色澤金黃,酥軟微脆,油而不膩,傳為犒勞太平軍而創製。
燙麵蒸餃
以豬肉、熟冬筍、韭黃、皮凍及蝦籽、白鬍椒粉及調料配製成餡,以燙麵擀成餃皮,包制蒸熟。餃皮薄能見餡,汁多而濃稠,餡心鮮嫩清香。
刀魚滷麵
刀魚為鎮江特產,魚肉細嫩,味道鮮美,清明前後尤佳。以魚由輔以香菇、筍片製成刀魚羹,作為蓋澆,以魚頭、魚皮,魚骨熬成汤滷,使麵條入味。為傳統時令佳品。
什錦素菜包
傳統的低脂肪食品。以山藥、鮮筍、香菇、白果、板粟、金針菜、豆腐乾等7種蔬果為原料,另加芝麻屑、綿白糖、香油等7種輔料與熟青菜一起製成餡心,蒸成包子。餡心油綠,香酥鮮嫩。已有60餘年製作歷史。
魚鱗酥
系融會蛋貨點心柔軟綿香與酥貨點心酥鬆油潤為一體的創新品種。因酥坯表面剞菱形刀紋,油炸後呈魚鱗狀,故名。色澤金黃,里外酥鬆,入口即化,口味香甜。
文蛤餅
以號稱“天下第一鮮”的文蛤肉與鮮豬肉、荸薺或絲瓜等脫嫩蔬菜,剁茸和面煎餅。色澤金黃,滋味鮮美。
芙蓉藿香餃
以芳香性草本植物藿香的葉作餃皮,以桂花豆沙作餡,掛以上白面、糯米粉、雞蛋清調製的蛋泡糊,用低油溫炸而成。表面潔白如雪,隱隱含綠,入口沁香,有清涼祛暑之功,為盛夏適今小吃。
韭菜合
《隨園食單》有記載。稱:“韭白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現以頭刀春韭作餡,沸水燙麵制皮,風味更勝一籌。
鱔魚辣湯
為湯類早點,以香辣可口見長.以鮮鱔魚、雞蛋、麵筋及調料烹製而成。有較高營養價值。
文樓湯包
始於清道光年間。其餡心全部由湯製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包。湯餡選料嚴謹,工藝獨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張湯滿而不溢,肥厚鮮美,別具一格。
淮餃
又稱小餛飩,皮薄似紙。制餡時需將豬肉剔盡筋質,拍打成肉燕,拌以韭黃,輔以蔥、薑汁調劑,採用滾、卷、抽、捏等手法成型。鮮美滑爽。
魚湯麵
以活鯽魚、鱔魚骨、熟豬油等反覆熬製成湯,呈乳白色,與刀切細面製成。湯汁濃厚醇香,細面柔韌滑爽。
藕粉圓子
以糖板油丁、杏仁、核桃仁、松子仁、金桔餅等多種果料製成餡心,用藕粉反覆粘、滾、燙制而成。為夏今小吃,亦可供筵席作甜菜使用。已有200餘年製作歷史。
鯮魚
鯮魚形似黃魚,約長6~9厘米,於其腹腔內填肉茸及醬瓜等細末,外掛蛋清糊,平鍋油煎。香脆鮮嫩,風味獨特。
蔥油大燒
稀油酥麵攤卷蔥末、豬板油丁等成坯,置圓形烙板上加溫,一般均在街頭設攤旺爐烘烤,香氣四溢,引人食慾。
乾絲脆魚
以豆腐乾均勻切成細絲,浸燙去豆腥後加入高湯,另炸鱔絲髮脆,與蝦籽等調為佐料,拌入乾絲,圍以筍絲,蓋嫩薑絲,淋香油而成。味美香濃。
蓮子血糯飯
以當地著名特產血糯,佐以桂花、蜜棗、白糖等製成甜飯,裝盒後,周圍鑲以白糖蓮子。飯呈紫紅,蓮實乳白,甜糯清香。
冰葫蘆
以糖板油丁用麵粉圍裹,搓成葫蘆形炸熟,撒綿白糖食之。
歃湯
以光雞、豬骨、麥仁及多種芳香性輔料精製成濃白湯汁,和以麵粉稀漿煮成。醇厚芬芳。
蟹肉湯包
豬肉糜、肉皮凍、蟹肉加蔥、薑末、醬油、麻油等充分拌勻成餡;以麵皮包餡,籠蒸趁熱而食,蘸以香醋、薑絲,味道極鮮。已有200餘年製作歷史。
春卷
麵粉加鹽少許,與水和勻,於平鍋上製成小煎餅;另以綠葉菜、韭黃、包心菜、豬牛雞蟹肉、蘑菇、冬筍等作餡。餅包餡成筒卷狀,油炸食用。成品皮薄如紙,透明酥脆,外素內葷,味道鮮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