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六合

江蘇六合

六合區是江蘇省會南京市的北大門,北接安徽省天長市,東鄰江蘇省揚州市,南臨長江“黃金水道”,屬長江下游“金三角”經濟區,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民風淳樸。

概述

江蘇六合江蘇六合
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六合縣與原大廠區合併成立新的六合區,全區轄5個街道、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87萬,土地面積1500平方公里,分別是南京市的六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六合既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更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區。

地理優勢

六合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捷。寧滬寧通寧連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長江大橋和二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寧淮高速、寧蚌高速、沿江高速在區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長江四橋、六合機場、江北高架等國家及省市重點工程的相繼開工建設,以及長江大橋橋北收費站的外遷,六合已融入南京市的主城;六合距滁州、天長、揚州和祿口國際機場僅1個小時行車路程,到上海2個小時左右,處在華東1小時都市圈內;西氣東輸工程橫穿區內東西35公里,並設有2個分輸站;沿江擁有長江深水岸線45公里,可供建萬噸級深水碼頭兩處;通江滁河橫貫全境,四季通航。

產業特色

六合區域內產業基礎雄厚,特色優勢明顯。沿江密集著揚子石化南鋼南化集團、揚子巴斯夫公司等國家特大型企業,具有化工、鋼材等原材料供應和市場銷售優勢;南京化學工業園作為國家級重化工基地,是江蘇省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部城區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人口稠密,商貿繁榮,人居環境優越。北部地區是無公害蔬菜和經濟林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的主產區;國家級地質公園、AA級金牛湖風景區以及平山省級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優越,江蘇省空氣品質監測對照區就設在竹鎮森林公園內。
全區地貌大部分屬寧鎮揚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崗地區,南部為沿江平原圩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區有耕地72400.8公頃,占全區總面積49.3%;園地1657公頃,占1.1%;林地92504公頃,占6.3%;牧草地689.2公頃,占0.5%;交通用地2761.3公頃,占1.9%;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2399.6公頃,占15.3%;水域面積31913.6公頃,占21.8%;未用土地5561.5公頃,占3.8%。
境內水系分屬長江和淮河水系。沿東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騾子山向西北至大聖廟一線,為江淮分水嶺,南側為長江水系,北側為淮河水系。境內有大小河道62條,其中,各類塘壩2149,水域面積12444公頃,蓄水量6400萬立方米;中小型水庫56,蓄水量13611萬立方米。
全區探明的礦種有藍寶石雨花瑪瑙石大理石白雲石花崗岩石、石灰石輝綠岩、鑄型用紅砂、建築用黃砂石英砂膨潤土、凹凸棒粘土、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有工業開採價值的有10餘種。
全區林地生長樹種有39科92種。境內生產藥用動植物有487種,其中屬全國重點藥材品種的有115種。全區可利用水面近1400公頃,生產經濟魚類15科36種。龍池鯽魚飲譽國內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