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興祿[江西省金谿縣文化教育局原局長]

江興祿[江西省金谿縣文化教育局原局長]

江興祿,男,1929年2月2日,出生於江西省金谿縣孔坊鄉孔坊村,代表作有《金溪建設》。 曾任江西省金谿縣文化教育局局長。

人物經歷

1949年6月初,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於江西省立臨川師範學校。6月19日,與同鄉瞞著父母和鄉親,謊稱是到縣城參加師訓班,後拿著駐紮在上清宮部隊首長的手令,趕到縣城找到了金谿縣第一任縣長武大覺同志,武縣長見手令後,當即介紹到駐金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17軍50師文工團參加革命,從此翻開了他政治生涯和軍旅生涯的第一頁。

1949年9月初,部隊奉命向大西南(貴州)進軍,在部隊整裝待發前,部隊首長得知他和幾個同鄉,不僅是瞞著父母和鄉親來參軍投奔革命的,而且還發現他是個獨子。此時,師長鬍宗居、政治部主任王根知、宣傳部長鬍冰、文藝隊長江楓等首長,分別做他個人的思想工作,再三動員要他留在地方參加革命,並給他反覆講述了參軍上前線打仗和留在地方鬧革命,同樣都是革命工作,同樣是在為解放全中國作貢獻,同等重要、同樣光榮等革命道理,並要求他要服從組織和命令,理解和支持部隊工作。在反覆多次勸說和做思想工作的情況下,他實在無奈,只好服從命令,表示願意到地方參加革命。當時部隊首長發給了他兩個月的一伙食費和其它日用品,並發給他內、外軍裝各兩套。同時,給他簽發了一張任命書(任命為金谿縣永和鄉中心學校教員)。

1950年3月,又被委任為金谿縣第二區孔坊鄉孔坊中心學校校長,時年20周歲。7月1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1月28日,他與妻子江藕玉(後更名為江萌芳)同志結婚結為伉儷。結婚時很簡樸,新房裡只有一張竹床、一床大紅被單、一頂夏布蚊帳、兩個枕頭。舉行的婚禮儀式完全是革命式婚禮,晚上召開了一個很簡單的茶話會,請了左鄰右舍和同事們一起參加。婚禮儀式上,寫有一幅對聯,上聯為:自由戀愛白頭到老,下聯為:互相愛護肝膽相照,橫聯為:幸福美滿。

1952年2月,被調任金谿縣教育工會任主席兼總工會宣傳部部長、秘書、職工業餘學校校長等職。

1956年7月1日,中共金谿縣委機關報——《金溪報》創刊。他被選調擔任該報的編輯和報社記者組組長。

1958年7月1日,夢寐以求的願望實現的日子,他光榮地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組織,成為先鋒隊組織一分子。9月19日,以優秀記者的身份,被選派參加北京速記學校做學習,成為我國北京速記學校首屆學員。

1958年10月1日,他以北京速記學校學員的身份,被選派參加了在北京天安門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周年慶祝大會,第一次看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廣大民眾揮手致意的激動場面。10月,光榮地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建設的勞動;中、蘇友誼人民公社的勞動,參加了歡迎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歸國的慶祝活動。

1959年9月9日,擔任《金溪建設》主編。

1961年5月,調任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金溪分校副校長兼教導處主任。

1964年3月,作為大會籌辦工作人員,出席了全省農業先進工作會。6月,隨同撫州地委書記王鐵深入到琉璃公社中宋大隊曾四生產隊(宋喜明家鄉)蹲點,同時,陪同新華社記者袁木同志開展調研,並採訪合寫了題為《需要千萬個宋喜明式知識青年》的通訊和《南方有個宋喜明,北方有個邢燕子》的新聞特寫,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和發表。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他也隨之被縣委抽調到縣文化大革命運動辦公室負責宣傳組工作。同年,又被選派到撫州地委文革辦公室擔任辦事員,主要負責編輯文革簡報。

1967年1月,被任命金谿縣政治部宣傳報導組組長,負責主持全縣的新聞報導工作。先後六次光榮出席了全省新聞報導工作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並受到大會表彰,榮獲全省“模範新聞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1978年1月,調任金谿縣文化教育局副局長,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大的轉折,再一次改行做文化教育工作。

1979年4月2日,被任命為金谿縣文化教育局長。10月,縣工農教育委員會成立,被任命為主任委員。

1985年1月,組織上決定批准他為調研員,從此退居二線工作。

1990年10月20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離休,並享受副縣(處)級政治、生話待遇。之後多次被省、市、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先進工作者”。

至理名言

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不服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