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旅情

江南旅情

<江南旅情>,唐朝詩人祖詠的5言詩。作品裡江南景色是一種意象中的景色,詩人主要用細節刻畫表現對家鄉的思念,對鄉鄰的牽掛,旅行中見到的優美景色固然不俗, 但心中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很殷切。比如用星象和季風來說明遠離故鄉羈絆在外的情況,心中的鄉愁之濃烈真實可觸摸。 對於詩中用到的來描繪景色的素材,大致上把江南既婉約又壯闊的秀麗山川寫給了後人,也許裡面有著些許豪氣,但是豪氣是藏在字句里的,不讓讀者有被氣勢所迫的感覺。在祖詠的《江南旅情》中,江南實在少了些脂粉氣,多了些清爽。

作品信息

【名稱】《江南旅情》

【年代】盛唐

【作者】祖詠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極⑴,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斗近⑵,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⑶,無媒寄洛橋⑷。

注釋

⑴楚山:楚地之山。

⑵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古人有“南斗在吳”的說法。

⑶潭橘:吳潭的橘子。

⑷洛橋:洛陽天津橋,此代指洛陽。

譯文

楚地的山脈綿延不斷沒有盡頭,返回故鄉的路是如此崎嶇蕭條。看到東海日出,彩霞繽紛,就知道要下雨了;聽到大江波濤澎湃的聲音,就知道夜潮來臨。我書劍飄零,羈留近於南斗之下,家鄉遙遠,家書難收,我家北風之下的大雁,吹到南方而不能北回。吳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點回家,可惜無人把它帶到洛陽。

作品簡析

這首作品裡江南景色是一種意象中的景色,全詩仿佛都出於大概統一這樣的視角。像“楚山不可極”,就將背景的廣闊簡潔得說明了;“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其實也是一種大概的描繪。不過詩里也有細節刻畫,詩人主要用細節刻畫表現對家鄉的思念,對鄉鄰的牽掛,旅行中見到的優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很殷切。比如用星象和季風來說明遠離故鄉羈絆在外的情況,為後一句的難以找到合適人選來寄送橘子做了一個鋪墊,心中的鄉愁之濃烈可見是真實的。

江南煙雨名揚天下,但是江南臨海,海岸線很長,這固有的廣闊風光卻歷來少有寫者。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出來的就恰恰是江南山川廣袤的景致。說祖詠是一位心思巧妙的詩人,確實如此。

從感情色彩上分析這首詩,詩人的表達還是很含蓄的。也許放在今天,如果做同樣的事情會顯得很做作,甚至有些婆婆媽媽,但是放在詩人當時的情況下,為了找不到捎東西回家鄉的人而苦惱就是一種思鄉情懷的自然流露。

對於詩中用到的來描繪景色的素材,大致上把江南既婉約又壯闊的秀麗山川寫給了後人,也許裡面有著些許豪氣,但是豪氣是藏在字句里的,不讓讀者有被氣勢所迫的感覺。在祖詠的《江南旅情》中,江南實在少了些脂粉氣,多了些清爽。

作者簡介

祖詠(699?—746?)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少年時即有詩名,是王維的詩友。王維被貶濟州時,曾贈詩給他。詩中說:“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可見早年他生活境況很困窘。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進士及第,但長期未得授官職。由於仕途落拓,最後歸隱汝水一帶直到去世。他的詩作以描寫山水自然為主,宣揚隱逸思想,辭意清新洗鍊。《終南望余雪》曾傳誦一時。《全唐詩》錄其詩一卷,計三十六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