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天津橋

天津橋初建於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衝。 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 可惜自宋以後,戰火連綿,建築物大多被毀,天津橋亦未倖免。

評價

洛陽八景之一。

描述

天津橋初建於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衝。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首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而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鐘聲。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可惜自宋以後,戰火連綿,建築物大多被毀,天津橋亦未倖免。民國年間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佇立於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兩座大橋,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憑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