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農民畫

永豐農民畫

永豐農民畫植根於悠久的民族、民間藝術傳統的沃土,傾注著勞動人民的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樸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光彩。永豐農民畫經歷了誕生、成長和發展三個時期。永豐農民曆來擅長手藝,這裡的木匠、篾匠、漆匠和織女素以精雕細刻、圖案美麗而享譽四方。也許是傳統文化和優美環境薰陶的緣故吧,永豐農民酷愛作畫,耕作之餘、閒暇之時,往往是放下鋤頭鐮刀便拿起畫筆塗抹,聊以自慰。永豐農民悄然作畫的現象引起了縣文化館的關注為澆開永豐農民畫這朵現代民間藝術奇葩。

歷史

永豐農民悄然作畫的現象引起了縣文化館的關注。為澆開永豐農民畫這朵現代民間藝術奇葩,1983年8月1日至10日,縣文化館舉辦了第一期農民畫培訓班,參加培訓的農民遍及全縣每個鄉鎮。再精心輔導下,參加培訓的28名農民創作了41幅農民畫,從中挑選了25幅參加吉安地區第二屆農民畫評比,結果一炮打響,獲得11項獎,讓人刮目相看。1984年,在江西省第二屆農民畫展上,永豐農民畫一舉奪得23項獎,再次引起轟動。此後,一大批“泥腿子”農民紛紛拿起了畫筆,積極投身到農民畫創作隊伍中來,在全縣掀起了一股農民畫創作熱潮。縣文化館每年都要舉辦一至兩期農民畫培訓班,並請來省、地群藝館的平德威、王修濤、王俊民等畫家授課,作藝術指導,使農民畫的質量提高很快。1990年9月,120幅永豐農民畫作品在江西省會南昌展覽,每天參觀的人數達2000多人,驚動了省城文藝界,永豐農民畫從此聲名鵲起,享譽全省。

藝術特點

永豐農民畫的藝術特點是充分運用概括、變形、誇張等藝術處理手法,用大色塊以哲理性構成畫面,把傳統民間繪畫和外來藝術巧妙地匯入農民畫創作中,既有強烈的地方性,傳統的“土”氣,又有鮮明的時代精神,現代的“洋”氣。它取材廣泛,既有民間故事、風土人情、地方特產,也有山區面貌、時代新風。反映這些題材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以吸取傳統民間剪紙、壁畫、圖案的藝術表現形式見長,有的以強烈的色塊對比、新穎誇張的變形手法著稱,有的以飽滿的裝飾組合構圖、絢麗的色調、深層的構思而妙筆生輝,因而在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中獨樹一幟。

經過20年的發展,永豐農民畫隊伍不斷壯大起來,到目前,全縣有16個鄉鎮成立了農民畫協會,會員達2300多名,其中有20多人加入了省、市美術家協會。全縣堅持常年作畫的農民有300多名,農民畫新秀也如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20年來,永豐農民作畫4000多幅,其中有1000多幅農民畫被縣文化館、市群藝館乃至全省、全國美術館展覽和收藏,200多幅農民畫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9幅農民畫被編入江西省國小五年級美術課本。全縣湧現出一批較有名氣的“農民畫家”,如徐和平的《牛的朋友》、姚建軍的《暮歸》榮獲全國“藝術之鄉”藝術精品展示大賽二等獎,解振壽的《鳥語花香》、曾慶春的《山村新曲》、金戈的《民舞山神》、曉林的《打麻子》、高平勇的《鬧端午》等5幅農民畫作品入選“首屆中國農民畫藝術節”並獲優秀作品獎。1992年10月,永豐縣被江西省文化廳授予“農民畫之鄉”稱號,1993年12月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