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鄉[甘肅省隴南市]

永興鄉[甘肅省隴南市]
永興鄉[甘肅省隴南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中國,被叫做永興鄉的有3個,分別是: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鄉、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永興僳僳族鄉、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永興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鄉

永興鄉永興鄉
概述

永興鄉位於禮縣東部,總面積83.78平方公里,耕地4.25萬畝,總人口23263人,有行政村27個,機關駐地永興村(北緯34°12′,東經105°19′),距縣城20公里。

該地開發很早,著名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西垂)就在此一帶,境內發現秦公墓。秦漢時為西縣轄地,北魏為水南縣,隋、唐、宋均屬長道縣。明為長道里,1941年始置永興鎮,1949年為永興鄉,1962年為永興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永興鄉建制。

該鄉境內土質肥沃,西漢水、徐禮公路由東向西橫穿其境,西漢水兩岸地勢平坦,南北山巒起伏舒緩。最高海拔1943米,氣候溫和,雨量適宜,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間。

永興鄉蘋果分選車間
經濟狀況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亦有蕎麥、高粱、大豆、糜谷等,是本縣主要的產糧區之一,1990年糧食年總產7035.27噸,工農業總產值544.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境內盛產蘋果,為縣內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年產蘋果1504噸,建有750噸果庫冷凍廠一座。

現有中學、農中、八年制學校各1所,國小24所在校師生3000餘人。鄉有衛生院,村有醫療站。交通便利,村村可通汽車。國小24所,在校師生3300餘人。有集貿市場,三、六、九的集日,集市貿易非常活躍。

禮縣永興鄉是蘋果重點產區,隨著蘋果產業開發力度的加大,果園效益的不斷提高,民眾栽植蘋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加上縣委、縣政府對蘋果產業的高度重視,鄉政府及縣農牧部門的苦抓苦幫,2006年永興鄉在杜河溝流域的杜河溝、團結溝、中溝等三條溝的9個村壓減小麥,新發展蘋果3萬畝,全鄉蘋果面積達到5萬多畝,占耕地面積8萬多畝的70%,計畫2007年對杜河溝流域剩餘小麥全部退出再發展2萬多畝,全鄉耕地面積基本全部被蘋果覆蓋,真正達到一鄉一品。

禮縣縣委、縣政府2006年把做大做強蘋果產業,當作富民富縣的大事來抓,建起了長城果汁廠,這一蘋果產業的龍頭企業,同時籌措資金230萬元,在紅河、鹽官、馬河、祁山、永興、永坪、石橋七鄉鎮發展澳洲青蘋果基地6.32萬畝,這將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永興僳僳族鄉

永興鄉永興鄉
概述

永興僳僳族鄉位於華坪縣西北部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全鄉幅員面積314.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總面積的95%,河谷區占5%。海拔1450—2810米,地勢西高東低。有耕地面積16733畝,其中水田6140畝,旱地10593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面積32萬畝,荒山荒地8.3萬畝,轄永興、習好、安科、思木、馬鹿、壩山、基度7個村民委員會,131個村民小組。

經濟狀況

2004年全鄉糧食產量達354.6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29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3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2元.農業總產值1890.82萬元,工業總產值6172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8萬元,完成財政支出194.2萬元。該鄉有僳僳、漢、彝、納西等8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73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4%,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也是全省100個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少數民族貧困鄉之一及全縣唯一沒有解決溫飽的鄉鎮。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蠶豆和薯類等;經濟林果主要種植茶葉、花椒、竹子、青刺果、核桃、板栗、苦良姜等;養殖業主要有牛、羊、豬、馬、雞等畜禽。永興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和適宜開發的荒山荒坡資源及煤礦資源有待開發。根據規劃,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達6萬千瓦,可修建梯級小水電站12座。目前全鄉共有電站8座,裝機容量為2.8千瓦。此外,據勘探基度片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3000萬噸。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永興鄉

永興鄉永興鄉
基本情況

正陽縣永興鄉地處淮北平原,位於正陽縣東南部,東與息縣彭店、路口二鄉接壤,西臨開龔路,107國道,北接明臨路。全鄉總面積89.9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45個村民組,耕地86946畝。總人口27158人。

主要盛產小麥、西瓜、玉米、花生、大豆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養殖業以生豬、黃牛為主,林業生產等發展迅速。

全鄉村村通有柏油路,油路總里程達65公里。郵電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行動電話普及,電力資源充足,水資源豐富。

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44億元,財政總收入5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8元。

永興鄉養豬場
特色經濟

永興鄉民眾的養豬規模逐年擴大,生豬改良率達100%,養豬業已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年存出欄生豬13.6萬頭。早在1996年,就出現了豬比人多的景象。永興鄉黨委政府帶領民眾大力實施以沼氣為核心的“豬一沼一菜”、“豬一沼一果”、“豬一沼一林”等生態農業模式。生態農業村莊的建立在全鄉逐步形成擴大,已成為永興鄉的一個經濟亮點。

當你走進永興鄉的生態村莊時,昔日隨處可見的糞坑連片、髒水橫流、臭氣衝天的景象,已變成沼氣連池,燒火不用柴,做飯不見煙,庭院前後果樹成行、綠蔭一片、畜禽滿圈的情景。

永興鄉永興鄉
社會事業

科技工作: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狠抓農業技術培訓,組織開展了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和“百名農民黨員學科技”活動,進一步鞏固了永興鄉市級“科技十強鄉鎮”的地位。

教育工作:在搞好中國小常規教學的基礎上,主動引進“洋思”教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鄉教學質量一直位居全縣第一。同時加大了教育投資力度,2008年投資60萬元,新建了王老、徐楊、永興三村教學樓,預計年底可完工投入使用。

衛生工作:合作醫療工作位居全縣第一,全院擁有門診樓28間,病房14間。非典期間,又增建了標準的發熱門診,增加了一部彩超和一台電腦。全鄉幹部、職工、教師都參加了醫療保險,持卡看病,為幹部職工看病解除了後顧之憂。

城鎮建設:永興鄉集市三縱三橫,街道寬敞,乾淨衛生,買賣划行歸市,公平交易,買賣自由,日成交額在40萬元左右,連續三年被評為縣級文明集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