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鎮

永福鎮

永福鎮,位於漳平市西南部,地處戴雲山脈和博平嶺山脈,是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最南端的高山盆地。該鎮土地面積535.5平方公里,耕地4.3萬畝。東臨廈、漳、泉“金三角”,南與南靖縣和溪鎮毗鄰,北可直通永安、三明,西和龍巖市接壤。該鎮盛產杜鵑,被國家林業部評為“中國杜鵑花之鄉”,花卉面積7016畝,杜鵑花產量占全國市場的70%;又是全省面積較大的反季節蔬菜基地,蔬菜種植面積3.2萬畝(含複種),有茭白、甜椒、白菜、西紅柿、佛手瓜等30多個優良品種、年產蔬菜6.5萬餘噸,產品遠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台資高山茶基地,有台資高山茶場16家、總規模10000餘畝。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75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2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全鎮現有3所中學、1所中心學校、14所完小和2所幼稚園、1所衛生院、1個影劇院。1998年被福建省建設廳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被福建省環保局列為生態建設示範鎮,2006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永福鎮永福鎮
花卉資源豐富,盛產杜鵑,被國家林業部評為“中國杜鵑花之鄉”,花卉面積7016畝,杜鵑花產量占全國市場的70%;永福又是全省面積較大的反季節蔬菜基地,蔬菜種植面積3.2萬畝(含複種),有茭白、甜椒、白菜、西紅柿、佛手瓜等30多個優良品種、年產蔬菜6.5萬餘噸,產品遠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永福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台資高山茶基地,有台資高山茶場16家、總規模10000餘畝。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75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2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全鎮現有3所中學、1所中心學校、14所完小和2所幼稚園、1所衛生院、1個影劇院。1998年被福建省建設廳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被福建省環保局列為生態建設示範鎮,2006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目標。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8%以上,力爭到201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7.5億元;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7%,到2010年達4.5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3%,力爭到2010年達到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1.5億元;地方級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達11.7%,到2010年達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5年累計達1億元。

社會事業

永福鎮永福鎮
社會事業發展目標。社會事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到2010年達5085元。消費品供應充足,市場繁榮;居民教育、文化支出加大,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1)農村路網建設:完成永福至和豐(香山段)、文星至箭竹(箭竹段)、文星至桂洋、和豐至佳山、麻南溪至適榕等村道建設,實現村村通上水泥路;完成桂月線(同春至封候段)晉級建設;爭取上級支持改造三重嶺、苦田嶺、永福到龍巖的公路,確保貨櫃車能進出永福。同時,加強公路養護管理,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走上規範化軌道。

(2)水利設施建設:建設集鎮防洪堤2公里。修復水毀工程。實施自然村通水人飲工程,解決民眾的飲水問題。續建標準化渠道50公里,提高保灌1萬畝。實施鎮區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工程,節約水資源。

(3)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建設500平方米的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培育農業技術能手。建立200平方米檢測檢驗中心,為檢測檢驗農產品的生長環境、農產品品質服務。建立100畝良種種苗繁育中心,引進優新品種試驗、示範、繁育與推廣。

(4)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集鎮道路街面改造、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供水建設,形成道路交通便捷、供水充足、排水通暢、污水垃圾處理完善的體系,促進集鎮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興建一座日產3000噸自來水廠,改善集鎮範圍內2萬多人口飲水條件。加快興福大道商住區二期開發和集鎮土地開發,提供佳居環境,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

城市建設

永福鎮永福鎮
加快產業發展

以花卉、蔬菜、茶葉為發展重點,打造海峽西岸知名生態農業基地。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無公害生產示範區。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茶葉、花卉、蔬菜等行業協會。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相結合、商品市場與物流配送中心相結合,健全信息系統和檢測檢疫系統等配套功能,培育和發展農產品行銷隊伍,發展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對現有永福車隊加強管理,創新機制,培育成長為物流產業的生力軍。

主動融入閩西旅遊大格局,挖掘永福花鄉文化,利用有山有水、有有果、有溫泉、有上林水庫、大坂水庫的優勢,開發集特色農業觀光遊覽、避暑休閒渡假等旅遊功能為一體的觀光旅遊區。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環境優美的高山花園城鎮。

充分利用鎮域內豐富的水力資源開發水電產業,加強現有水電站管理,使資源優勢形成產業優勢,將電力培育成增加地方財稅收入的主導產業。

規範管理礦業是增加鎮村財力的重點項目。要合理開發礦產資源,規範管理,禁止掠奪式經營,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在現有基礎能夠比較充分地滿足工業化的呂坊村福里村西山村規劃發展工業集中區,引進無污染、高效益的工業項目,推進城鎮化,增加財稅收入。

工業園區

發揮永福與台灣的人緣以及農業合作優勢,抓住台商投資永福的機遇,以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區為載體,引進台灣優良品種、先進農業技術、資金和管理理念為核心,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的,推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加快永福農業產業的轉型、提升,實現永福農業產業與台灣現代農業高位嫁接。全力服務台資企業的發展,打好台牌,爭取上級對台灣農民創業園區的政策扶持,改善永福發展的硬環境。把創業園區建成海峽兩岸人員往來、科技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成為新階段農業改革與發展的試驗田,成為兩岸政策宣傳的視窗,成為加快永福發展的重要載體。

和諧社會

永福鎮永福鎮
實施“藍天綠水”工程,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加強整治農村生態環境。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戰略,做好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建設工作,完善森林生態體系。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嚴格執行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嚴厲打擊盜砍濫伐的犯罪行為。加強花箱木材供應管理,鼓勵開發利用木材替代品。加強森林火災預警監測和撲救指揮系統建設,推動村級組織和林權單位建立有效的防火機制,強化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加強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及防汛抗旱的工程和非工程設施建設,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開展地質災害點的治理,對位於險區的居民進行避險搬遷,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的危害。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利工程除險保全建設。建立健全災害預警應急機制,推動減災工作的有效開展。廣泛宣傳防災減災常識,提高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自救互救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平安永福”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營造一個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安定穩定的治安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圍繞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建立具有政府公信力、企業誠信、個人信用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新農村建設

永福鎮永福鎮
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促進科學種田,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的經濟合作組織,增強農民科技致富、市場競爭和自主發展能力。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循序漸進,務求實效的原則,完善村莊整治規劃,扶持村莊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改水、改路、改廁、改房、改圈,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硬化路面符合規劃,飲用水質達到標準,廁所衛生符合要求,垃圾收集和轉運場所無害化處理,農村住宅安全經濟美觀、富有地方特色。健全村民自治機制。規範村民自治制度,明確村民權利和義務、村民會議的召開和許可權、村民對村務管理工作的參與途徑和方式。鼓勵廣大農民參與自治制度的政策制定。高度重視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加強黨的建設

深入開展爭創“五好”黨委活動,把黨委建成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把黨委建設成為密切聯繫民眾、宣傳教育民眾、組織帶領民眾建設海峽西岸新農村的領導核心。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推進海峽西岸新農村建設的堅強戰鬥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員幹部建設海峽西岸新農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運用多種方式,教育引導黨員增強執政意識和責任意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民風民俗

永福鎮永福鎮
永福媽祖文化節

永福河流雖然不大,但彎多潭深,在封建社會,永福人們白天上山下地幹活,無法照看幼童、老人,常有幼童、老人落入小河潭中溺死、被野獸咬死、病死等,加之防洪措施不到位,常發生水災。十八世紀,到閩南做生意的人看到閩南沿海有供奉媽祖,並了解到媽祖是"海神"、"神女"、"龍女",是會為人們冶病除災救人的"神仙",於是就告訴鄉民,永福人們為了家人和鄉民的平安,大家決定在常發生落水的深潭水患的河段附近擇地興建媽祖廟,雕刻媽祖像,並從龍巖、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割火"(引回香火)回來,從此,永福人們開始供奉媽祖,信仰媽祖。並稱"媽祖"為"媽祖姑婆"。永福媽祖廟(天后宮)有好多處,蘭田、李莊、福興洋、呂坊、後盂、敖頭、龍車等村都有媽祖廟。最早建媽祖廟的是後盂村,建廟在後盂坎下坂與呂坊哈麻坑的大路坑交界的"雙溪口"處,取名"石龍宮",座南朝北,後是大路坑山,前是後盂溪,左是關公廟,右是"石龍橋"。因發大水,媽祖像被水沖走,漂流到福興洋,停在那裡,後盂民眾找到後用"跳神"的辦法"徵求"媽祖意見是否"回"後盂,結果媽祖"不回","願意住在"福興洋,福興洋民眾就把媽祖留了下來,並在河邊"雙溪口"為媽祖建廟,該廟座北朝南,後邊是永福溪,右邊是福興洋小溪,由福興洋、劉柄、下坂、山兜等民眾負責供奉。後盂民眾又從新塑了個媽祖像,放入廟裡,供後盂、呂坊民眾供奉。李莊村民眾為了信仰媽祖,也在李莊村的下樓自然村與福里村的福洋自然村交界的"雙溪口"處建媽祖廟,從後盂的媽祖廟"刮火"進來。該媽祖廟坐北向南,面向李莊村,面前是李莊溪(浙溪上游),左邊隔河對岸是觀音廟,右邊隔路對岸是李莊塔,後左邊是惠寧橋。因發大水,媽祖像被水沖漂流至蘭田村的赤榜盂自然村的"翼仔"(永福集鎮北邊),李莊民眾找到後以"跳神"的方式要"請"媽祖"回去",媽祖"不回","願意留住",永福集鎮民眾把媽祖留下,並為其建廟,處於李莊溪呂坊溪內洪溪三溪(永福集鎮及附近的村莊俗稱"三河底")匯合處(浙溪上游),建於1875年,後經幾次修建,保留至今。該媽祖廟座北朝南,西側是觀音廟、毓秀塔和燕溪橋,東側是赤榜盂自然村,面前是三溪匯合處,面向永福集鎮,背後是蘭田村和秋苑村。李莊村只好重塑一個媽祖像放入李莊媽祖廟內。其它還有:福里村福江自然村的媽祖廟,建在赤榜盂自然村河邊,面對永福集鎮,左邊是歸仁橋,前面是下莊溪;西山村的鰲頭自然村的媽祖廟,坐東向西,在鰲頭村口小溪邊,左是小溪,右是關帝廟,面向鰲頭自然村,背是鰲頭碗廠。龍車村也有媽祖廟。目前香火最旺的是蘭田"翼仔"媽祖廟,該廟是佛教、道教共存,燕溪橋把住永福水口,毓秀塔是鎮妖,觀音廟是保佑永福人們吉祥平安,媽祖廟是救人除災保佑人們平安幸福。永福多數信仰媽祖的民眾在這裡供奉媽祖。為了紀念媽祖誕辰,永福人們都在農曆三月中旬開始在這裡舉行慶典活動。永福分為三大片,以東向的秋苑溪(浙溪上游)為"東河",轄秋苑、蘭田、紫陽、封候、文星、同村、箭竹、吾坑林、蓋德洋、和豐、穎水、陳村、佳山等村;以南向的李莊溪(下莊溪)為"南河",轄福里、李莊、西山、清源、元沙、嶺下、適榕、古溪等村;以西北向的內洪溪、呂坊溪為"北河",轄石洪、洪坑、大坂、桂洋、可慶、呂坊、新坑、後盂、龍車等村。簡稱"三河",媽祖誕辰慶典活動每年由東、南、北"三河"輪流負責主辦,即各河每三年輪一次。

民俗文化

永福鎮永福鎮
一、永福媽祖文化節:蘭田、李莊、福興洋、坎下坂、福市、鰲頭、麻子貝
二、舞竹馬:後盂(十二匹)、福興洋、下坂、(八匹)
三、舞龍:石洪、福里等
四、舞
五、舞蜈公
六、迎龍倪:三河底
七、劃旱船:
八、迎紅頭豬:升隆堂(集鎮)
九、迎塔:龍車
十、改良(薌劇):陳村、古溪
十一、山歌劇:龍車
十二、話劇:石洪
十三、跳神:桂洋
十四、過火星:桂洋
十五、坐刀驕、爬刀梯、接鐵釘球:陳村
十六、各村各的其它形式活動。

風景名勝

永福鎮永福鎮
永福鎮山川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從東面的毓秀塔(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風景區到西邊的紅尖山雲海觀日出,還有南面的上林水庫渡假村。“永福花鄉”有五彩山茶花、素心蘭花等名貴花卉。境內還有不少的名勝古蹟,如載入《中國名勝辭典》的“閩中勝景”-“高山花園”小廬山;在這塊寶地上擁有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涉足的人華寺,元、明、清三朝風格建築,被朝廷定為妖瓷的影青瓷器遺址,清朝廊橋風韻的惠寧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建於明代的長青樓(公元1602年),有一瀉三跌的龍潭布,曲徑通幽的冷水岩,清香陣陣的蘭花名苑,花繁似錦的杜鵑花園藝場,綠油油的桂花園,其間名勝古蹟、亭閣樓榭、景觀名苑、星羅棋布,令人流連忘返,農業旅遊觀光前景廣闊。

千年水松

漳平永福李莊有一株喬木巨本蒼勁挺拔的千年水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高二十四米,胸徑二點四米。外皮粗糙龜裂,呈縱狀纖維。主幹上分叉多株,枝條枯榮更替。主幹底部已朽,空心。但每年還發出不少苗枝新葉。

毓秀塔

毓秀塔,取“鍾靈毓秀”之意,建於漳平市永福鎮呂坊溪、李莊溪匯合處。塔始建於宋末,原為木構,明末毀於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用三合土重建。塔高22米,為樓閣式空心七層建築。塔身除開券頂門外,還辟有圓形、八卦形明暗窗,並繪飾人物故事、花鳥蟲草等圖案。塔基座以花崗石砌築,四周圍以石欄。該塔與近處的媽祖宮、觀音寺、燕溪橋等名勝古蹟連在一起,相映成趣。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這裡必舉行大規模祭典活動。永福天后宮獨具匠心,橫跨溪流,融廟、橋、塔為一體,不僅方便兩岸民眾往來,更寓意水上保護神媽祖的特有神功。

北屏山塔

北屏山塔,是閩西地區一座很有土樓特色的古塔,坐落於永福鎮李莊村。塔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整座古塔造型別致,簡潔淳樸。北屏山塔既是瞭望塔,又是風水塔。

獲得榮譽

1998年被福建省建設廳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被福建省環保局列為生態建設示範鎮,2006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

福建龍巖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