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南端與博平嶺間的玳昌山麓,上杭縣、連城縣、新羅三縣(區)的毗連地帶,俗稱“梅花十八洞”。這裡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萃了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有“神奇的寶山”之稱。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山巒疊嶂,古木參天,林海無涯,珍禽異獸繁衍,奇花異草蔓生,人稱“回歸荒漠帶上的翡翠”,森林覆蓋率為66%,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又被稱為“生物物種基因庫”和“野生動物避難所”。

基本信息

概況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地圖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西南部上杭縣、連城縣和新羅區交界處,為武夷山脈南段與博平嶺之間的玳瑁山脈的一部分,介於北緯25º15′14″~-25º35′44″和東經116º45′25″~116º57′33″之間。保護區北起連城縣曲溪鄉的羅勝,南至上杭縣古田鎮的吳地,東始新羅區萬安鄉的張陳,西抵連城縣廟前鎮的岩背,東西寬約20km,南北長近19km,總面積22168.5nm2,其中核心區面積7041.7hm2,緩衝區面積2443.1hm2,實驗區面積12683.7hm2。1988年被中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加入國家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1994年列入中國優先保護的生態系統名錄和森林生態系統優先保護名錄,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植被和生物資源。

簡介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的南緣,為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溫度13~18℃,10℃以上的積溫為4500-5200℃,年日照時數1920h,無霜期290d,年降水量1700-2000mm,年蒸發量600-700mm,雨量充沛,相對濕度70%-90%,霜期75d。保護區內土壤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從山麓到山頂依次為紅壤、黃紅壤和黃壤,自然植被以常綠針闊混交林、常綠針闊混交毛竹林為主,保護區內山巒疊翠、溪澗縱橫,形成以最高峰石門山黃勝將軍山為中心,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汀江、九龍江閩江等三大江上游的主要發源地。

自然環境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群峰壁立
梅花山保護區山勢巍峨,群峰壁立,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0多座,有如浮現在雲霧中的點點梅花,綽約多姿,秀麗異常,俗稱“梅花十八洞”;主峰石門山海拔1811米,是閩西第一高峰,為閩江、九龍江、汀江三大水系的發源地,故有“八閩母祖山”之譽。

由於梅花山保護區位於北緯25º15′14"—25º35′44″之間,福建省境內最重要的一條自然地理界線(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地帶和南亞熱帶雨林赤紅壤地帶的界線)從該區的南緣通過。確定這一條界線的幾個重要氣候指標均與保護區基帶十分接近,顯示保護區基帶的氣候類似於中亞熱帶南緣的氣候並具有向南亞熱帶過渡的特點。年均氣溫17.0℃左右,年降水量1750~2000毫米。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優越的環境孕育著豐富的資源。梅花山氣候宜人,四季長青。由於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氣候等地理因素,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自然旅遊資源。

複雜的地貌形態,超過千米的垂直高差,使保護區內各地的生態環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向、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地貌部位、小同的地表組成物質,生態環境都不相同.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為不同區系、不同生態習性的生物種類提供了各自適宜的生活場所,使保護區的物種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為保護區的農業生產和開發利用提供了多樣選擇的可能性。

這裡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鬱鬱蔥蔥,林間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是開展“森林浴”的理想地方“森林浴”是當今世界上方興未艾的旅遊項目,這裡充滿神奇原始的森林景觀,可使旅遊者置身於大自然的綠色懷抱,呼吸著林間富於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促進新陳代謝,陶冶情操,達到鍛鍊身心和治病的效果。

梅花山境內群峰突兀,自然景觀奇特,有延綿數公里的黃連盂大絕壁美猴潭瀑布鯉魚寨瀑布梅花湖以及大自然長期雕琢而成的老鷹石、禾倉石、金龜下蛋等奇岩怪石。還有馬頭山寺南蠻王墓、梨嶺步雲書院等人文景觀。閩西民謠:“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隻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礦藏資源,目前已發現和開發的有鐵、錳、鉛、鋅、鎢、煤、磁鐵礦水晶石等。

植物資源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茂盛的植物
梅花山保護區內植物生長茂盛,種類繁多,僅種子植物就有1521種。森林面積13363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60%,森林絕大部分為天然針闊混交林,大部分保持著自然原始狀態,樹種資源十分豐富。這裡還具有從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特點,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1)。保護區內有成片的珍貴樹種長苞鐵杉林柳杉林、黃山松林及福建柏紅豆杉三尖杉鍾萼木花櫚木檫木山肉桂沉水樟等。林中有不少古木,如樹齡達940年,樹高近35米,胸徑191厘米的杉木王。樹齡300年,樹高11米多,胸徑160厘米的紅豆杉。

梅花山保護區內還有中國罕見的大面積天然杉木林。福建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就有六株。據科考資料初步統計,保護區僅維管束植物共172科,676屬,1490種及30亞變種,其中40多種屬於稀有的珍貴與瀕臨滅絕的樹種。如:建柏、觀光木傘花木穗花杉、長苞鐵杉、巴戟天、沉水樟等。還有杜仲、建柏馬桂林、鳳光木、長蒼鐵杉、穗花杉、半楓荷、沉水樟等珍稀樹種;有三尖杉、紅豆杉、鍾萼木、黃楊木紫心木南方鐵杉等名貴樹種,還有65種竹類以及大量珍貴藥材和珍稀野花等。黃金間碧玉竹:高5~12米,直徑5~10厘米,節間長20~30厘米,壁厚,竿金黃色,夾雜綠色和粗細不等的縱條紋,分枝多數,主枝明;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屬南亞熱帶竹種,耐寒性差,喜高溫高濕,生長快,適應性強,容易繁殖。木竹種竿、枝、葉黃綠條紋相間,色彩鮮艷,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為中國國南方園林的重要觀賞竹種,也適合庭院栽培、盆景觀賞和待道綠化用竹。

動物資源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華南虎
梅花山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野生動物的天然動物園。這裡有獸類100多種,鳥類300多種,兩棲類30餘種、爬引類60多種,山溪魚類36種,蜉遊動物近百種。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穿山甲羚羊、金貓、梅花鹿黑鹿、黃腹角雉,白勁長尾雉、白鷳和蟒蛇、金斑王喙鳳蝶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龍巖市委、市政府對梅花山的旅遊綜合開發高度重視,建立梅花山旅遊經濟綜合區。1998年月月成立中國龍巖梅花山華南虎拯救中心,並在上杭縣步雲馬坊的茶盤洞建立華南虎虎園。虎園內還配套設立“蛇園”和“猴園”。其中華南虎已面臨滅絕,也是世界最瀕危的動物之一。為拯救華南虎,1995年中國動物協會還專門成立了華南虎協調委員會,統一協調華南虎的救助工作;對中國目前動物園圈養的30多頭華南虎,納入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華南虎體型比東北虎小,毛較短,花紋密而顏色較深;尾部黑斑最多。生活于山林及灌木叢、野草稠密的環境,性孤且兇猛,主要捕食野豬、小鹿等。無固定繁殖季節,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歲性成熟,壽命20年左右。

歷史沿革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及其毗鄰地區的開發歷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在這一區域生活的多為本地土著,保護區內現有居民為漢族客家人,其祖先進入保護區內從事開發從南宋開始,清中葉至清末是保護區歷史上的繁榮期,當時人口大增,耕地廣辟,造紙業發達,生產的金莊紙質量優良、馳名中外。保護區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據地,是閩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0年代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的反覆鬥爭,對自然植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梅花山孤峰突起,周圍被相對低平的河谷盆地所環抱,居民點較多,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人口9468人,保護區內外民眾的生產、生活活動,如伐木砍竹、割松脂、煉焦油、造紙、生產食用菌、砍伐薪柴乃至因不良的生產習慣而導致的火燒山等,均對保護區的天然植被產生深刻的影響。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保護區的自然植被表現出較強的次生性。

門票價格

梅花山中國虎園門票50元預定價40元

自駕車路線

廈門到梅花山中國虎園自駕車路線:
廈門—湖濱北路—東渡路—長岸路—杏前路—安仁大道—G15瀋海高速—G76廈蓉高速—634縣道——到達景區
梅花山中國虎園地址: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步雲鄉馬坊村
梅花山中國虎園乘車路線:
從龍巖汽車站走100米路到達煤建招待所,乘龍巖—古田鎮公共汽車10元,時間70分鐘左右,半小時一班。

景區圖片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福建龍巖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