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白蓮》

水龍吟·白蓮,創作年代:宋末元初,作者姓名:張炎,作品體裁:詞

基本信息

概況

【作品名稱】水龍吟·白蓮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姓名】張炎
【作品體裁】

原文

水龍吟
白蓮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閒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佩解,綠雲十里,卷西風去。

詞牌

水龍吟
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此調句讀各家不同,《詞譜》分立二譜。起句七宇、第二句六字的以蘇軾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九句都是一字豆句法。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後結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調氣勢雄渾,宜用以抒寫激奮情思。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
●○⊙●○○,⊙○⊙●○○▲(韻)。
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
⊙○●●,⊙○⊙●,⊙○⊙▲(韻)。
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
⊙●○○,⊙○⊙●,⊙○○▲(韻)。
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韻)。
應是浣紗人妒。
⊙●⊙○⊙▲(增韻)。
褪紅衣、被誰輕誤?
●○○、⊙○○▲(韻)。
閒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
⊙○⊙●,⊙○○●,⊙○○▲(韻)。
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
⊙●○○,⊙○⊙●,⊙○○▲(韻)。
怕湘皋佩解,綠雲十里,卷西風去。
●○○●●,⊙○⊙●,●○○▲(韻)。

作者

張炎 (1248-1319)宋末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賞析

這是一首以白蓮為題的詞。此詞布局巧妙,章法奇特,匠心獨運,可堪與蔣捷同題材的詞相比翼。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是對白蓮作總體的概括描寫。把蓮花比作仙人掌上的芙蓉,它還滴著金盤的玉露,借用的是漢武帝承露盤事。落筆把蓮花的整體精神攝起的,跟著具體勾畫:“輕裝”、“纖裳”,為形質;“照水”、“玉立”,為姿態。配似“飄飄似舞”,使蓮花的形象突現眼前。
“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隨即換了角度,自身落筆。“銷凝”意為徘徊凝望。幾度排徊在滿湖煙月和一汀鷗鷺之中,為的是要領略這詩的環境中那白蓮的雅韻。“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悄然靜夜之中,駕一葉扁舟,在湖上飄搖。淡白的湖光,遠送的香氣,皆進目鼻之中,那蓮花卻混在波明月白之中了不可見。這幾句蓮花被置身於若有若無之間。湖光、煙月、小舟、鷗鷺物光人色皆有。如果能夠用丹青畫出,當是一幅絕品。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大抵是浣紗人妒忌美麗,換紅衣裳,穿一件素白的羅衫,以便消減您那動人的魅力。這裡寫白蓮仍是一片迷離之色,輕輕把題目的“白”字反挑出來。
“閒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白蓮的姿態陡然呈現。“閒情淡雅”一串特寫鏡頭,“淡雅”是寫神魂,“清潤”是說姿態:“憑嬌待語”是擬人化手法,寫出它“若諷若惜,如怨如慕”之情態。
“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隔浦”化用白居易的《隔浦蓮曲》句:“隔浦愛紅蓮,昨日看猶在。”“傾蓋”借用“傾蓋而語”的成語。“心素”即心事。這裡又補足了一筆,將上面意思說透。
結拍“怕湘皋佩解,綠雲十里,卷西風去”。從眼前盪開,想到未來。“湘皋佩解”是個典故。鄭交甫遇見江水女神得贈玉佩。這裡的“佩解”是比喻蓮花落瓣。“怕湘皋佩解。”講不久西風吹來,花瓣飄落,如江妃解佩。只剩“綠雲十里”在西風中飛卷罷了。
整首詞,有總寫,有分寫,有遠寫,有近寫,有正寫,有側寫,章法頗可玩味。其中的“小舟夜悄”一段,迷離惝怳:“浣紗人妒”三句,想像幽奇:“憑嬌待語”、“似傳心素”,則人花合詠,也都顯出作者的匠心。
長調詠物,要有整體的布局。或總或分,或實或虛,或探或補,手法頗多,規劃得好,才能下筆。這首詞,總分結合,遠近相宜,章法頗為嚴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