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洞石窟群

水簾洞石窟群

水簾洞石窟群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瀕於渭水,群峰高聳,沿曲逕入幽林,峰迴路轉。水簾洞在石壁上,為拱形自然洞窟。長約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內水銹青苔,紅綠斑駁,亂石穿孔。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

基本信息

簡介

水簾洞石窟群水簾洞石窟群
水簾洞為50米長,30米高,30米深的天然洞穴,雨季時洞口流水如垂簾玉珠,洞中有隋朝建造的四聖宮、觀音寺、老君閣等10幾個小殿。拉捎寺與水簾洞相對,建於北魏。在陡峭的山壁上雕有一尊釋迦牟尼坐像,兩側飾以菩薩、神獸等浮雕。
拉稍寺內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在一塊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達40餘米的釋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為壁畫,現存部分極其珍貴。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築風檐以蔽風雨,檐端雕刻飛雲走獸,懸掛銅鈴,微風過處,叮噹作響,它的整個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跡,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

特點

水簾洞石窟群水簾洞石窟群
千佛洞因壁畫千佛而得名。岩洞一側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原有七窟,現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周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重要資料。

甘肅天水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