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

水滑

水滑,形容詞,形容乾淨利落。也指雨天路滑的現象。

詞目釋義

詞目:水滑

拼音:shuǐhuá

英文:[neatly]

釋義:像沾了水一樣地光滑,形容乾淨利落

也指雨天在高速公路行駛時,隨著車速的增加,輪胎與路面之間形成水膜,輪胎懸浮,附著力變小,容易發生“水滑”現象。

水滑現象

所謂“水滑”現象就是雨天汽車在積水路面上高速行駛時,輪胎與路面間的存水不能排除,水的壓力使輪胎上浮,形成汽車在積水路面上滑行的現象。

在這種狀態下,輪胎和路面間便失去了摩擦力,致使汽車難以控制而陷於危險境地,輕者“皮開肉綻”,重者“粉身碎骨”。

在雨天的高速公路上,性能再好的汽車都有可能產生“水滑”(水面滑行)現象。“水滑”現象是汽車高速行駛時的特有現象,在一般公路上是極為少見的。

在高速公路下坡道的最低點附近,是路面最易積水的地方,汽車高速通過該路段時,最易產生“水滑”,必須嚴加注意。

其次汽車在高速公路的 “S”形彎道上行駛時,一定要留心通過銜接兩彎道的那段中間平坦路段。當汽車從一個彎道駛向另一個彎道時,由於中間這段從設計上就很難解決兩端彎道超高導致的排水困難問題(就單側超高而言,當道路接近“S”中間部位時,超高趨近於零狀態),因此,該路段也是比較容易發生“水滑”之處。特別是暴雨天,更要高度注意行車安全。

汽車出現“水滑”時的車速成為臨界車速。臨界車速因輪胎氣壓、輪胎觸地部形狀和摩損程度、積水路面的水深、車重、路面狀態等不同而各異。根據實驗所知,定員五人的普通型小客車在新輪胎場合,水深為2MM時的臨界速度為120KM/H,水深為6MM時的臨界速度為100KM/H;水深為8MM時的臨界速度為90KM/H。也就是說汽車在不同積水深度所相對應的不同臨界車速均會產生“水滑”。同樣,空載車輛比重載車輛產生水滑的可能性要高。“水滑”現象可以通過控制汽車的行駛速度得以避免。汽車在雨中或在積水路段行駛,如果你感覺到轉動方向盤時用力變小,應機敏地意識到這是可能發生“水滑”的危險信號,此時要把車速降到安全行駛速度以下,以確保全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